灶台边的烟火气,是刻进骨子里的乡愁
突然想起小时候趴在土灶边等开锅的场景——铁锅里翻滚的野蘑菇汤、灶膛里烤得焦香的蚂蚱串……那些年农村的野味啊,如今想来,连空气都是带着青草味的甜。
今天咱就掰着手指头数数,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十大野味。吃过3样的算你及格,5样以上的都是“老江湖”!话不多说,上菜!
1. 野鸡:雪地里的花衣裳
“砰!”二舅的土铳一响,雪地里扑棱起一片彩云。野鸡尾巴上的翎子能扎毽子,肉嘛,得用柴火灶慢慢煨。揭开锅盖那瞬间,金黄的油花上漂着野山葱,香得连村头的狗都蹲在门口流哈喇子。
2. 田螺:河滩上的零嘴
三伏天赤脚踩河滩,石头缝里一摸一把螺。回家养在搪瓷盆里,撒把盐让它们“吐苦水”。晚上煤油灯下,全家围坐嘬螺蛳,滋溜一声响,阿婆笑着说:“这是老天爷赏的瓜子!
3.泥鳅:水田里的滑头精
春耕时跟着爹踩水田,脚底板突然一痒——嚯!泥鳅钻脚心!竹篓子往田埂上一搁,傍晚准能收半篓。炖豆腐时泥鳅拼命往凉处钻,最后连汤带肉滑进嘴里,鲜得直拍大腿。
4. 田鸡:夏夜里的“灯笼侠”
手电筒往稻田里一扫,绿莹莹的眼睛排成队。竹夹子快准狠,逮住的田鸡腿壮得像蒜瓣。剥了皮用辣椒爆炒,骨头缝里都能咂摸出甜味,配玉米糊糊能吃三大碗。
5. 斑鸠:树杈上的肥团子
榆钱树梢蹲着圆滚滚的斑鸠,弹弓打得准的娃是全村偶像。褪了毛和黄豆焖一锅,酱汁裹着嫩肉,连骨头都嗦得干干净净。吃完抹着嘴说:“比过年猪肉还香!”
6. 烤蚂蚱:秋收后的嘎嘣脆
稻谷收完的田野像撒了金毯子,蚂蚱蹦得比孩子还欢。细竹枝串成串,灶膛灰里埋一会儿,掰开焦黑的外壳,里头的肉白生生、香喷喷,比现在小孩吃的薯片还上瘾。
7. 野板栗:刺球里的甜秘密
后山板栗树挂满“绿刺猬”,石头砸开捡栗子,手心被扎得麻痒痒。铁锅和粗沙一起炒,噼里啪啦爆开口,烫得左手倒右手也舍不得撒嘴。
8. 酸枣芽:春天的第一口鲜
榆树枝刚冒嫩芽,大孩子蹭蹭上树,摘下来的芽儿用井水一冲,酸得挤眉弄眼还要往嘴里塞。娘骂着“猴崽子馋痨”,转身却用嫩芽拌了香油豆腐。
9. 茅草根:田埂上的甘蔗
放牛时蹲在地头刨茅草,白生生的根茎往衣襟上蹭蹭土,嚼起来清甜带渣。裤脚沾满泥巴回家,少不了挨顿骂,可第二天照旧揣着小铲子出门。
10. 烤红薯:最朴实的甜
这算不得野味,却是偷来的“野趣”。谁家地里顺两个红薯,河滩上挖坑垒土灶,烤得外皮焦黑。掰开时热气混着糖汁淌一手,吃得满脸黑灰还嘿嘿笑。
那些年追野味的傻事,笑着笑着就哭了
老伙计,你还记得吗?
为逮野兔踩塌了王婶家的菜窖,被追着跑了二里地;
摸鱼时裤衩被水冲走,光着腚抱荷叶挡着回家;
烤蚂蚱烧着了草垛,全村人举着扫帚扑火……
如今回老家,后山立着“禁止捕猎”的牌子,小河修了整齐的石护栏。农家乐菜单上38元一份的“怀旧野味套餐”,用的是养殖的田鸡和速冻螺肉。儿子夹一筷子直撇嘴:“还没炸鸡好吃呢!”
野味会消失,记忆永远鲜活
前些天在阳台晒萝卜干,忽然听见楼下小孩欢呼:“妈妈!草丛里有蚂蚱!”我趴窗台看了好久,想起四十年前那个举着竹枝疯跑的下午。
那些野味的滋味啊,其实早和炊烟、蝉鸣、打谷场的笑声混在一起,酿成了最醇厚的乡愁。如今我们守着的不是一口野味,而是回不去的旧时光,和那群一起撒野的人。
原来我们怀念的从来不是野味,而是那个挽着裤腿、浑身是泥,却活得热气腾腾的自己。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