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量产!0.015毫米手撕钢技术打破日德垄断,是华为折叠屏关键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曦曦

编辑|曦曦

用手就能撕开的金属你见过吗?

都说科技改变生活,而中国的科技正在不断地让世界刮目相看。

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出,那就是我国已实现了0.015毫米手撕钢量产。

这有着不到A4纸四分之一厚度的钢,在世界范围内实现量产的国家也屈指可数。

可早在2016年初我国开始研发手撕钢,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研发人员就已经接连实现突破,且每两年一个关键突破点的技术发展,就呈现了如今的水平。

那么这种应用广泛且曾受制于他国的这项研发技术,于科技发展有着怎样重要意义,而我国如今的手撕钢技术,又会被广泛用于哪些关键领域的研发与正产?

最薄手撕钢迎来量产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发展中,钢的产业发展一直都有着其特殊的地位。

像是高科技机械设备、尖端武器装备等都要用到钢,生活中像是房子、公路、铁路和大型建筑结构等也要用到钢,根据钢的配比产生不同的性质而有了不同应用。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既能高大上又能接地气的物品,它们的团队中也迎来了新成员。

而这个“新物件儿”它也是钢,不过这种钢最大的特点就是薄,比纸张还要容易手动操作、比头发丝厚度六分之一还要细小的一种特殊金属,它就是“手撕钢”。

这种被称为“钢铁行业王冠上明珠”的手撕钢,它目前的极限厚度只有0.015毫米,但也别小看了这个超薄钢,它仍旧拥有极高的强度、硬度与电阻等实力。

早年因为这种技术的工艺控制难度很大,所以以前的时候就只能依赖进口。

但自从2020年的太钢团队成功研发出0.015毫米的超薄手撕钢后,也是彻底打破世界纪录,令世界各国开启了刮目相看的模式。

而这种精密的不锈钢材质也是不锈钢中的“战斗机”,它薄而不弱是实现从“百炼钢”到“绕指柔”的历史性突破,成为科技发展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如今这种薄如蝉翼的最薄钢已经在我国实现量产,甚至每天产量就可达约3吨。

而随着手撕钢技术的不烦完善,高产的同时也实现了堪比黄金的高价值,甚至由于各种科技发展企业对于手撕钢需求量的增加,产值也实现了可观的增长态势。

从2021年开始到2024年的几年时间里,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的车间生产几乎都连轴转了很久,其公司产值也是从5亿元增长到了近8亿元。

而收入的不断增加也让手撕钢的研发团队更加的有信心,于是像是“高精尖特”的手撕钢产品也开始渐渐走入市场,其性能更是有着全球领先的优势实力。

能够从以往的全权依赖进口到如今实现国产替代,这价格自然也就实惠了太多。

在太钢公司分享的消息中就有提到,原来的手撕钢平均价格还在进口价300万元每吨的水平,到如今已经将平均进口价格下降到了100万元每吨的程度。

而这种全球最薄的钢、这个能徒手将其捏皱撕开的钢,也因为它的不断进步与量产,为不少行业带去了发展,甚至为不少的行业领域带去了更进一步的机会。

手撕钢都用来做什么

面对如此优秀的产物,自然就会有人问,那这手撕钢都会被用在哪儿呢?

其实手撕钢这种物品的用处,那也是延续了钢家族一贯的广泛性,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会被大量的应用于手机折叠屏,是生产研发中最为关键的材料之一。

因为其本身的特性就是比纸还要薄,所以既不会增加产品的重量,又可以实现折叠屏能够承受数十万次的折叠使用,依旧呈现不会变形与不容易断裂的情况。

而除了在手机折叠屏上的大量使用外,生活中也会有不少的地方,都需要用到这种手撕钢的材料,甚至在一些高端制造领域,更是对手撕钢有着特别的青睐。

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就比如手机音量键中的弹片,还有柔性太阳能组件中的模具,甚至是磁悬浮列车电缆中的基底材料,也都能看到有关手撕钢的身影。

而像是如果将手撕钢应用到电池壳的包覆材料上,那么就会比传统材料在同样体积之下,增加17%的容电量,所以也就会时常应用在汽车制造与飞机“外衣”上。

至于更加神秘精细的领域中,手撕钢还会被用在航天压力传感器与竣工防辐射服等装备领域上面,所以手撕钢的存在意义,于我国科技研究发展也十分的重要。

作为高端制造领域的宠儿,手撕钢的应用那也是有着许多的优势。

就比如在精密仪器、航空航天及新能源和电子领域,都少不了手撕钢参与其中。

尤其是在航空航天这项重要的国防科技发展之中的应用,在制造过程中嫁给其即时发热的新型复合材料应用于机翼时,就可实现快速除冰并极大降低能耗作用。

而机翼处减少了升空挂冰这以问题之后,既可以延长机身的使用寿命,又可以为飞行过程中减少一定的安全隐患,是个不起眼但却有着大用处的原材料之一。

所以这种新材的产业发展,于国家而言也是具有战略性、基础性意义的重要产业。

但就是这种产业从研发到不断地发展于进步过程中,那也是受到了不少的挫折与磨难,甚至之前因这种技术多被日本与德国等国家垄断,我国也曾非常地被动。

研发之路也困难重重

在制造产业上来看,日本和德国作为老牌的精密物品生产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科技研究发展的优势地位,像是汽车、光刻机等他们率先打开了国际市场。

但发展的早却并不意味着就能一直领先,就像是这个手撕钢的技术研发,虽然我国起步的稍晚,可发展的足够迅速,不过几年的时间就已经实现了批量量产。

我国在2016年时,才开始着手对手撕钢技术进行研发,当时的太钢公司也不知道前路如何,就由经理牵头组织了14名、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青年就准备干了。

当时的这14名青年业务骨干,在成立了有关手撕钢的创新研发小组后便立即投入了研发,可当时技术并不算先进的太钢,所生产出最薄的钢也有0.03毫米。

用着生产0.02毫米的钢带设备只能生产出0.03毫米的钢,这对于太钢技术人员而言也是个不小的打击,这想要达到0.01毫米的尖端产品那更是任重而道远。

可手撕钢研发小组却偏不信邪,就是要啃那个最难啃的一块儿骨头,在外部面对技术封锁之时,在内技术水平还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他们选择了从零开始。

为了更好的掌握并突破生产研发瓶颈,研发小组的成员们历时半年的时间先去确定材料,后来又用了很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其中最为关键的轧钢工艺技术上面。

可凡事儿都有不可控的东西,就比如在生产过程中有20根轧辊,还有锥度、凸度等都是重要的变量因素,如果稍有组合或是配比不合适,那生产就算作失败了。

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摸索其中最为合适的参数,并极力攻关在技术中可能存在的断带的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种种考验接踵而至也是让研究小组非常受难为。

但有困难克服了就会有所收获,于是当时的研究小组成员们,就开始主攻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因为过薄、或压成粉碎状从而产生的断带问题。

因为一般断带情况会出现在轧制过五六次之后,而每次的轧制过程又需要20多道工序,这反复多次眼看要成功却突然断带,那前面的工序就只能前功尽弃了。

可就是这么一遍遍的失败再重来,研究小组们并没有放弃甚至还在不断的找寻解决方法,就是这么被反复的折磨、崩溃、绝望再重启的循环里,终于迎来了希望。

就在费了好大的劲儿,花费了很多的功夫之后,经费都已经砸入几百上千万了,在2018年初时,经过不间断试错攻关后,对于厚度0.02毫米宽度640毫米的手撕钢也终于研发成功。

而这一刻对于研究小组人员而言是苦尽甘来的释怀,毕竟两年里711次的失败换来了攻克175个设备难题和452个工艺难题的成绩,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也正是因为研究小组人们的不断坚持,不仅打破了原有的垄断局面,甚至还促使了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大幅降价,而手撕钢技术也终于被我们给突破了。

随着0.02毫米手撕钢的颜值成功后,本着原地踏步就是退步的理念,太钢的研发小组又开始进攻0.015毫米手撕钢技术的研究了。

因为有了之前的研究经验,所以不到半年的时间,手撕钢技术就从0.02毫米突破到了0.015毫米,并生产出了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手撕钢产品。

所以说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而进步与成绩那都属于过去,未来发展的路

还有很长,至于中国制造的不断攀登高峰,也终会是让世界另眼相看的存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参考资料

环球网——《0.015毫米“手撕钢”实现量产 钢铁行业向智能、高端转型》2025-10-18

观察者网——《0.015毫米“手撕钢”怎样研发?有什么用?》2023-11-02

北京日报客户端——《0.015毫米!他们造出了世界最薄手撕钢》2023-05-0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科技   华为   量产   关键   技术   太钢   小组   领域   材料   我国   厚度   精密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