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降临,珠江两岸的灯光一点点亮起,江面映着流动的光影。10月29日晚,广州空气里有潮湿的风,也有一种被点燃的兴奋。广州“城市合伙人”主题活动之“广州之夜·比音勒芬时尚大秀”正在这里举行,同时也拉开了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倒计时10天的序幕。
海心桥,这座主拱拱跨198米长的跨江人行桥,被改造成一条通往江心的T台。屏幕投映出变幻的灯光,醒狮、走秀、音乐、非遗与潮牌,在同一片夜色下交织。江对岸,广州塔率先“登场”。一场90秒的“限定惊喜”点亮夜空,红、紫、绿三色流光在塔身交错闪烁,呼应粤港澳三地的象征色,也让这场表演多了一层韵味。
桥上,40多名来自湛江麻章北沟龙狮团的舞狮队员,正做着最后的准备。有人在系狮头的灯带,有人低头调试线圈,那些比头发丝还细的导线,哪怕一丝差错,也可能让整头狮子失去光彩。领队负责人告诉南风窗,他已经带队上过央视春晚二十多次,这一晚,他带来的,是第三代创新版醒狮——一头可以变色的狮子。

10月29日,醒狮亮相,上演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图源:广州日报
“广州塔怎么变,我们就怎么变。”他笑着说。黄色、粉色、绿色、紫色,在狮鬃间流动,与江对岸塔身的灯光同频闪烁。随着鼓声起,狮头昂起、腾跃,七彩的光在夜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观众席里传来惊叹,那一刻,古老的非遗与未来的霓虹在桥上相遇。
T台的另一端,模特们踏着光影节奏缓缓亮相。布料的流动与狮鼓的节奏交织,榄雕、剪纸、粤剧等非遗元素被重新解构,与潮牌设计共同构成了“广州风格”的视觉语言。
何镜堂、王迎军等教授专家与焦刘洋、冯珊珊等体育名将一同登场,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体育解说员孙正平、韩乔生也相继亮相。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却被这座城市的舞台连接在一起,既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也是广州精神的践行者。
更特别的是,南方航空的乘务员、特警队员、环卫工人、志愿者们也成为模特阵容的一部分。他们没有专业走秀的步伐,却以最自然的姿态,诠释了这座城市的日常与坚韧。那一刻,T台不再是舞台,而是一座桥,连接了每一个普通人,也连接着广州的多元气质。

南风窗 郭嘉亮 摄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淳林认为,“城市合伙人”是一个高水平的城市运营案例。而对于“广州之夜·比音勒芬时尚大秀”,她评价道:“时机绝佳、选址巧妙、主题鲜明、多方共赢。”用心设计的场地打破了传统秀场的边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视觉记忆,也让这场时尚大秀成为广州在城市建设与品牌营销上的一次精彩亮相。
“特别是海心桥的选址尤其巧妙,”段淳林补充说,“‘桥’不仅是走秀的场地,更是一个核心意象,象征着连接,既连接传统与现代,又连接体育与时尚,更连接广州与世界。”
这不仅是一场时尚表演,更是一场关于“共创”的宣言。每一个登上舞台的身影,都构成了广州这座城市的拼图,拼出了属于广州的自信与朝气。
在炫目的光影背后,广州正在进行一场更深层次的探索。
今年2月,广州市政府发布“城市合伙人”计划,向全球发出了一份不同寻常的邀约:邀请愿意与城市共同成长的企业、机构与个人,成为广州的“奋斗共同体”。不同于传统的“政府主导、企业赞助”模式,这一次,广州尝试让城市与企业站到同一个坐标上,建立平等、共治、共享的关系。
“我们将努力成为大家值得信赖的‘最佳拍档’和‘坚强后盾’。”广州赛区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彭高峰说。
从机制设计上看,这一计划设立了“战略合作伙伴”“超级合伙人”和“城市梦想家”三类身份,同时增设“城市推广大使”,形成一个由产业、文化和个人共同组成的多层次体系。这种分层结构既容纳了小鹏汽车这样的创新龙头,也能接纳比音勒芬这样的本土时尚品牌。城市不再只是招商的“目的地”,而成为一个共创、共生的“生态场”。
6月25日,首批15家“城市合伙人”名单公布,涵盖京东、滴滴、小鹏汽车、三七互娱、比音勒芬等企业,这构成了广州产业版图的一个缩影,也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多样性与包容度。10月31日,第二批名单揭晓,同日,广州还正式公布了首批“城市推广大使”名单。

广州以开放姿态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建设、治理与发展/图源:广州日报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总设计师曹雪、奥运冠军江旻憓等8位来自科技、文化、体育、医疗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入选,成为首批“城市推广大使”。他们都和广州有着深厚的渊源,将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城市品牌的建设中,让更多人看到一个更有创造力、更有温度的广州。
同时,在第二批授牌的14家企业中,诗悦网络就是其中之一。
这家在广州创立的游戏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精品手游研发与全球化发行。10月16日,总投资约18亿元的诗悦总部星耀大厦完成封顶,项目落地于广州国际金融城,正是这座城市数字经济的核心区域。
广州,不仅是诗悦网络的出生地,也是其核心游戏《望月》的地图蓝本。这款开放世界(ARPG)的主舞台“天月城”,就以广州为原型构建。“我们是全球第一个以中国都市为原型设计开放世界的团队。”《望月》工作室发行团队成员告诉南风窗,他们在地图中参考了广州塔、猎德大桥、骑楼与老城区街景,保留了广州特有的烟火气和岭南文化。“我们希望在游戏世界中,让世界看见广州的多元和包容。”



《望月》把现实中的广州城市景观融入游戏之中
加入“城市合伙人”后,诗悦网络与广州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公司获得了更多项目机会,也借助政府平台实现品牌协同。成员提到,他们这次跟园博会就有合作,不仅赞助了法国的园子,还跟园博园有一个快闪活动,能让游戏角色走进现实,成为城市文化展示的一部分。“政府把园博会的席位开给我们,方案是我们和园林局、法国园设计团队一起共创的。沟通效率非常高,几乎是每日一对一对接。”他说。
这种平等关系,正是“城市合伙人”机制的核心所在。长期以来,企业往往被视为“赞助商”或“资源提供者”,“城市合伙人”则试图重构这种关系,政府搭建起一个平台,让企业、机构乃至个人都能在城市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常态化交流会、数字化平台和重大赛事的应用场景开放,企业得以参与城市治理与文化叙事,城市也从中获得新的想象力。
《望月》工作室发行团队成员说,“‘城市合伙人’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长期承诺。我们希望和城市一起,把广州的文化、品牌、故事更好地推向世界,也相信这种合作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比音勒芬也是这一机制的受益者之一。它不仅是本次“广州之夜”大秀的主要支持单位,更是“城市合伙人计划”的核心成员。品牌团队从方案筹备阶段起就深度参与策展,与市政、文旅和全运会组委会多方协作,从舞台视觉、服饰理念到品牌叙事,共同完成了这场属于广州的时尚实验。
夜幕下的海心桥,成了一座新的T台。
模特们身着比音勒芬最新系列,衣料在灯光下泛着柔光,布纹的细腻质感与桥身的金属线条相互呼应。在《湾区印象:比音勒芬运动秀》环节,胡兵、李艾、郝允祥、陆仙人等跨界嘉宾亮相,14名专业模特依次登场,脚步声与节奏乐叠合在一起,像一首关于广州的视觉乐章,稳健又自信。

10月29日晚,胡兵亮相“广州之夜”/南风窗 郭嘉亮 摄
飞天屏幕上,高尔夫球员挥杆击出的“流星”划破夜空,联动塔尖灯光的瞬间,散开成十五运会会徽的图案。那一刻,仿佛不仅是一场时尚大秀的高潮,也是一座城市与一家企业共同跃迁的象征。
成立于2003年的比音勒芬,是地地道道的广州品牌。“广州是中国高尔夫运动蓬勃发展的关键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之上,比音勒芬成长为高尔夫细分赛道的领头羊。”比音勒芬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6年,比音勒芬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高尔夫服饰领域首家上市公司,被誉为“衣中茅台”。它连续12年担任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合作伙伴,连续八年保持高尔夫服装市占率第一,几乎定义了中国高端运动生活方式的边界。

海心桥化作全长198米的巨型T台,城市多元角色集体亮相/南风窗 郭嘉亮 摄
广告海报里的模特,常常身着挺拔的POLO衫、剪裁合身的休闲裤,背景是阳光、草地与城市天际线。这种兼具运动与都市气质的审美,在广州尤为自然。这里的高尔夫球场数量居全国前列,开放、包容、追求生活品位的文化气息,与品牌调性几乎重叠。
“在时代浪潮的汹涌澎湃和激烈激荡中,广州始终展现出一种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坚定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勇立潮头,引领着发展的潮流”,负责人说。正是在广州这片充满活力和给机遇的土地上,比音勒芬才得以成长,逐步成为中国高尔夫服饰领域的拓荒者和领军者。
如今,这个品牌的步伐正在迈向更远的地方。2023年,公司完成了对国际品牌CERRUTI1881和KENT&CURWEN的收购,正式迈出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如今,设计中心分布在中、英、意、韩四地,研发团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海外。财报显示,从2011年的3.25亿元营收到2024年的40.04亿元,比音勒芬以年复合增长率21.31%的速度稳步成长。

南风窗 郭嘉亮 摄
对比音勒芬而言,“走出去”从不是“离开本地”。他们在国际化的同时,以东方美学重构高端叙事,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文化自信与设计力量。“汇聚世界力量,做好一件衣裳”,是他们至今未变的信念。
当秀场灯光落下,这种“共生”的隐喻仍在延续。对广州来说,比音勒芬的登场不只是品牌的亮相,更像是城市精神的一次自我投射:在工业的骨架上,长出时尚的灵魂;在全球的浪潮中,延续属于这座城市的昂扬与自信。
夜深了,海心桥的灯还亮着。几束未完全熄灭的光在江面上跳跃,风掠过水面,拍打着刚刚见证“广州之夜”的栏杆。模特、企业家、运动员、机器人方阵早已散去,江上的游船依旧缓缓驶过。喧嚣退场,城市重新回到它一贯的节奏,不急不躁,却持续向前。
这种节奏,藏着广州的经济逻辑。

南风窗 郭嘉亮 摄
在过去几年里,这座城市被反复贴上各种标签:制造业立市、老牌商贸城、慢热的创新城市。但“慢”并不意味着停滞。北大智库经济组副研究员邹欣博士曾指出,广州的经济结构变化虽然不像深圳那样激进,“它更像是在换挡”,既要守住制造业的底盘,又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广州曾是全国制造业的代名词——汽车、电子、石化,是它稳固的“三根支柱”。如今,当智能制造、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成为新赛道,广州选择的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老体系中孕育新动能”。过去三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连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翻倍增长。
在这种“稳中求新”的城市气质中,无数创新企业得以生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就说过,广州的“超大企业不多”,但“专精特新”和“独角兽”富集。它们可能藏在园区、楼宇的某个角落,却是最活跃的神经末梢。

图源:广州日报
这些企业撑起了广州经济的“韧性”,也使它成为全球城市竞争中的“常青树”。国际咨询机构科尔尼在《2024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中,把广州的全球排名从2020年的第63位提升到第52位——连续五年上升。报告称,广州在外资吸引力、营商环境和国际知名度上表现突出。
广州,就像一位马拉松选手,不靠短跑的爆发力,而以持续创新保持生命力。诗悦网络就是其中的一个样本。“广州的气质是开放、包容、务实的,这和我们做游戏的理念很像。”《望月》工作室发行团队成员说,“广州一直鼓励企业创新,这也是我们一直想达到的状态”。
游戏产业分析师张书乐也认为,历史积淀是广东的优势,大湾区文化产业的协同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他举例说,东莞的潮玩产业能否成为广州文化出海的“先锋”,是值得期待的路径。通过游戏、动漫、文旅的融合,岭南文化可以被重新包装为更具时代感的内容,从线上虚拟世界延伸到线下实景体验,再经由城市展会、主题活动,生成更具互动性的文化消费场景。
如今的广州,正试图在新旧之间找到自己的节奏。

珠江河畔,升空的无人机点亮“广州之夜”/图源:@比音勒芬高尔夫
当夜空中无人机拼出比音勒芬高尔夫击球的Logo,又缓缓散开成象征全运会的“三花烂漫”时,江边的观众再次爆发出欢呼。这个画面,恰好对应了广州当下的姿态:击球的瞬间,是专注与蓄力;球散开的轨迹,是延展与连接。
这座城市正在击出它的下一杆,带着老工业的底气,也带着新产业的野心。它不以速度见长,却以韧性取胜。对广州来说,真正的竞争力,也许就藏在那种从容、稳健、持续向新的力量之中。
作者 | 乔悦
编辑 | 张来
值班主编 | 张来
排版 | 八斤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