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当今世界,虽然国家与政权解体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比如上个世纪的前苏联,就是因为管理不善而分裂为多个国家。
正是因为影响力太大,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与苏联同一时期解体的还有另外一个国家,那就是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的解体发生在1992年,它被分裂为6个国家,到如今哪个发展的最好呢?
和多数国家一样,南斯拉夫的构成也比较复杂,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以斯拉夫人为主,根据不完全统计,南斯拉夫境内的民族大约有20多个,其实相对于这个国家的总人数而言,20多个民族已经十分夸张。
其中的塞尔维亚族占到34%以上,其次是占比将近19%的塞尔维亚族,除此之外,还有黑山族斯洛文尼亚族以及马其顿族等,但在各民族之中,斯拉夫人占到了88%以上,非斯拉夫人仅有12%。
之所以在90年代出现解体和它的历史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关联,从它的发展状况来看,南斯拉夫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异族人的统治之下,很多时期都处于分裂状态。
南斯拉夫人大约在公元六世纪到七世纪末来到了巴尔干半岛,但和中国的分分合合不同,从这一时期开始,一直到后来的第1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总计1000多年,南斯拉夫地区从来没有统一的国家出现,因为他一直处于被异族侵略的过程之中。
期间虽然有过多次的民族国家建立,但实际上都没有实现统一,一直到15世纪中期,塞尔维亚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吞并,南斯拉夫又一次在异族的统治下度过了1000多年,虽然到1918年建立过共同的国家,但是仅仅持续了70多年左右。
一直到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第二南斯拉夫建立,也被称之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但是他也仅仅存在了47年而已。
纵观南斯拉夫的历史,塞尔维亚是其中最早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之一,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经有了建立自己国家的想法,只不过由于拜占庭帝国等异族入侵,一直到12世纪才摆脱了统治。
又过了两个世纪之后,塞尔维亚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王国,它曾是巴尔干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后来在和拜占庭帝国的争夺之中,塞尔维亚王国曾被马其顿统治100多年,后来因为多次战争失利,塞尔维亚王国又被奥斯曼统治。
1804和1815年分别爆发了塞尔维亚的两次大起义,如此顽强的反抗精神让奥斯曼帝国承认了塞尔维亚的自治权,在1878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之后,1882年宣布塞尔维亚王国成立。
这时候的塞尔维亚王国就是南斯拉夫地区的主心骨,在第1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塞尔维亚王室和资产阶级开始领导南斯拉夫各个民族逐渐建立统一的国家,一个包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以及斯洛文尼亚的联合王国正式建立,掌权者当然是最为核心的塞尔维亚。
在王国统治的过程之中实行大塞尔维亚主义,甚至将构成大王国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民族认为是塞尔维亚的三个分支,尽管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但这种大民族主义实际上却拒绝承认马其顿,穆斯林黑山等民族的存在。
在这种相对比较专制的政策之下,南斯拉夫的其他民族普遍认为这是一种霸权主义,并且滋生了很大的反抗情绪,这就导致在国家建立之后,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加剧。
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南斯拉夫各个民族关于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识相对薄弱,尤其是出于对塞尔维亚的不满,各大民族之间更加倾向于走向独立,分裂意识比较明显,这是千百年以来异族统治以及民族压迫和民族同化政策所演变而成的严重错误。
到1923年5月,南斯拉夫普遍认为几个世纪的异族统治让各大民族在领土上被分割,交通运输和经济上与世隔绝,所以他们虽然保留了共同的语言和文化,但根本不可能融合为同一个民族,这时候的认知,其实早就为后来的解体打下了基础。
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南斯拉夫领导人在民族理论和政策上出现了巨大失误,首先是关于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的民族自决权问题,对于那些非斯拉夫人的民族,忽略了他们的民族权利,这就注定后来可能会出现随意脱离的情况。
其次是关于8个大民族的否决权,集体总统作为当时南斯拉夫的最高权力机关,在重要决策上基本没有话语权,按照当时的国家规定,国家的重大决策只要8个大民族但其中之一不同意,就无法实施,这就和当时集体总统的权威直接挂钩。
简单来说,如果南斯拉夫的集体总统有很大的威望,就可以解决分歧所引出的问题,如果镇不住这些人,这很容易出现极端民主化和因为权力分散而导致的难以集中,这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1971年,南斯拉夫已经开始向联邦化倾斜,中央主席被重大改革,主集团成员成为了各民族的代表,到1989年,一党垄断制度被放弃,开始实施多党制,南斯拉夫的解体开始进入倒计时,内部还出现了武装冲突。
1992年,南斯拉夫正式走向解体,分裂成6个独立的国家。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是原来的南斯拉夫中发展最好的两个国家,前者被称为阿尔卑斯山上阳光明媚的国家,斯洛文尼亚处于欧洲四大地理区位的交界之处,国内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所以涵盖了世界上最为丰富的自然景观,被称之为欧洲的绿色瑰宝。
也就是说斯洛文尼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阿尔卑斯山,多瑙河平原以及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要斯洛文尼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二战结束到南斯拉夫解体之前,斯洛文尼亚都是6个加盟国中经济最发达生活最富裕的国家,在很多情况下甚至要拿出多余的经济来补贴并不发达的共和国,雄厚的经济基础造就了如今他优秀的发展状态。
斯洛文尼亚不仅拥有良好的服务业,还有发达的工业和科技,自从2004年加入欧盟之后,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重点开拓了欧盟以及中欧的市场,让自己的优势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国内的汽车生产制造金属加工以及化学和制药业都处于顶尖行列。
至于克罗地亚,更是被称之为狂欢岛与柔软音乐的双面城,和斯洛文尼亚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克罗地亚同样也保持了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为自己开通了海外的市场渠道,尤其是加入了欧盟之后,就可以借助这些力量发展自己的国家,让经济条件得到提升。
克罗地亚在南斯拉夫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仅次于斯洛文尼亚,所以两个国家的相继独立同时也意味着南斯拉夫的万劫不复。
塞尔维亚作为曾经南斯拉夫的民族支柱,如今其经济发达程度位于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之后。
这个国家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并且在独立之后,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数据上位于欧洲前茅,尤其是在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之下,双方的合作更加密切,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加稳固。
以当地的房地产发展情况来看。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房价在三年之内连续增长,部分核心地区的房产价格甚至出现了翻倍增长,尤其是该国将在2027年举办世博会,这是一个向世界展示塞尔维亚发展状况的重要机会之一,经济也有可能再创新高。
相比于前面三个,北马其顿和波黑两个国家的发展就有些不尽人意,主要是因为在前两个大经济集团离开之后,这两个国家不得不选择被迫独立,所以在这些年经济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尤其是波黑,还因为民族矛盾和政治动荡时常处于紧急状态,所以发展较为缓慢。
但就是这样,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也同样有自己的发展契机,例如北马其顿的首都斯科普里,就保留了许多文化元素丰富的古建筑,同样可以用旅游资源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黑山作为巴尔干半岛中北部的一个多山国家,主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虽然大多数区域寸草不生,但也有一些可用耕地和大片的森林草地,同样以旅游业为国家主要经济来源,现已成为著名的世界遗产。
相比之下不难看出,南斯拉夫在走向解体之后,6个加盟国家,虽然经济发展不同步,但的确都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模式,所以说历史要素所造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有时候分离状态或许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细谱.南斯拉夫解体和民族问题[J].世界历史,1995,(05):58-66.
[2]沈默.南斯拉夫解体[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3,(01):27.
[3]金谷.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与民族问题[J].国际问题研究,1992,(03):19-23+29.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