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尊重你、不理你时,不必翻脸,只需要“乌鸦定律”就够了

下面这些场景,很多父母都不陌生。

“小时候那么黏我的儿子,现在连话都不愿意和我多说一句……”

“刚说了两句,他就摔门进房间,还留下一句‘烦死了’……”

“叫了三四遍吃饭,他戴着耳机一动不动……”

父母试过讲道理,孩子左耳进右耳出;

父母试过讨好,孩子更不把爸爸妈妈当回事;

父母试过吼叫,孩子更叛逆……

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读懂“乌鸦定律”就够了

心理学里有个词叫:乌鸦定律。

这起源一个寓言故事,一只乌鸦因为自己的叫声很难听,被森林里的很多动物嫌弃。

于是,乌鸦决定搬家,换个地方。

这时,鸽子问它:“你想要搬到哪里去呢?”

乌鸦说:“我也不知道,这里的伙伴们都嫌弃我的叫声,我想要寻找一个可以容纳我声音的地方。”

鸽子沉默良久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无论搬多少次家,还是不会受欢迎的。”

孩子犯错了,不是耐心加以教育,而是用力批评;

孩子考差了,不是反省缺少陪伴,而是怪孩子不够努力。

很多父母都如同乌鸦一样,眼睛盯着孩子,用道理规劝、用愤怒指责。

刷到一个视频,因为儿子特别喜欢玩游戏,爸爸一有机会不滔滔不绝地给儿子灌输各种大道理:

“你这样玩手机会上瘾的,你知道不知道打游戏是不对的?”

“你先把学习搞好了,才能搞这些娱乐的东西。”

而儿子就像开启了自动屏蔽模式,对爸爸的大道理置若罔闻。

现实中,很多父母一边要求孩子“少玩手机”,自己却抱着手机刷视频到半夜。

这种言行不一的行为,让所有的说教都成了苍白的口号。

我有个朋友,她发现儿子整天玩游戏,说了多少次“少玩点手机”都没用。

后来她老公想到一个主意——每天晚上8点,全家人一起放下手机,自己和老公也开始看书。

一开始儿子还有些不情愿,但坚持了一星期后,儿子居然主动问:“爸爸妈妈,你们在看什么书?我能一起看吗?”

在这之后,他们家有了固定的“阅读时间”,她儿子玩游戏的时间也越少了。

《陪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中有一句话:孩子不会听你说什么,但会看你做什么。

想让孩子爱看书?自己先拿起书;想让孩子少玩手机?自己先往下手机。

当你的孩子不尊重你、不理你时,不必翻脸,只需要读懂“乌鸦定律”就够了。

就像那只乌鸦一样,如果它不改变难听的声音,换再多地方也没有用。

咱们当父母的,先改变自己,才可以影响孩子。

最好的沟通,不是说服和发怒,而是看见和理解

一位妈妈说:

“家有12岁女儿,她目前的行为,真的对我来说,是极大的心理挑战。

自主能力差,懒惰,忤逆。各种挑三拣四,挫败感爆棚。

都是我们包办得太多,导致她不懂得感恩,不会尊重我们。

跟老公沟通养娃,他执意认为是女儿不对,不是养育问题。”

我想,孩子身上的“问题”,恰恰反映了教育方式的问题。如果视为孩子的问题,会把孩子越推越远的。

我们做家长的,既是孩子的父母,更要做孩子的朋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智慧的父母,都在做孩子的“定海神针”。

不要总想着打败孩子,而是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路上的问题。

比如,孩子不爱学习,可以是因为目前的学习内容太难了,他学不进去;

孩子经常说谎,可能是因为爸妈太严厉了,他害怕惩罚……

很多时候不必对孩子上纲上线,和孩子之间多点理解包容和鼓励,我们会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允许孩子的莽撞挣扎,不发怒、不说服,用无为的包容,有尺度的退让,深深的看见和理解,静待他们的成长。

教育孩子真不是件容易事儿,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到只要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家孩子的方法,那便是事半功倍。

做好榜样,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搞好亲子关系,孩子总会积极上进。

因为,他在看你的样子!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会当父母,养育孩子的同时,也让自己重新活一回,跟孩子一起成长,不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育儿   乌鸦   定律   孩子   父母   儿子   手机   爸爸   大道理   老公   声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