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超厦门站收官仅3天,恶心一幕上演,厦大官方严惩结局大快人心

文|轻岛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体育的本质,是让更多人感受拼搏的力量。”

这是乒坛名宿曾说过的话,可厦大某学生陈某显然没听懂。

乒超厦门站收官后,他在朋友圈用最脏的话辱骂孙颖莎、王楚钦,把赛场拼搏贬得一文不值。

当体育精神被解构为“粉圈互撕”的工具,当运动员的汗水被恶意践踏;

我们追捧的究竟是体育,还是自己的戾气?

比赛之外的争论

要说起事件的起因,还是应当回到比赛当日。

万众瞩目的乒超联赛第二阶段比赛,在7月28日于厦门落下帷幕。

比赛上不仅有樊振东等话题运动员参赛,更有孙颖莎、王楚钦等年轻一代,在球台上奋力厮杀。

两位年轻小将虽然各有胜败,但全力以赴的样子,令无数球迷为之摇旗呐喊。

可就在所有人以为,这不过是又一次普通的乒超联赛时,一条朋友圈的流出,让整场比赛“变了味道”。

就在比赛结束后,一名网友率先在网络中曝光了陈某的朋友圈内容。

在文中他不仅批评孙、王两人发球“稀烂”技术不佳,更是使用各种污言秽语。

而文字曝光的瞬间,立刻引来了全网的争论与敌对

更过分的是,他还自称“科粉”,将无辜的张继科粉丝,也牵连进了这场网络骂战之中。

一时之间,他连带着文章内容,一同成为大众抵制的对象。

随着事件的发酵,在网友的不断调查下,发文人的身份很快曝光。

这位敢“出言不逊”,怒斥两位知名运动员的博主,实际上不过是厦大外文学院,一名在校学生。

他本人还是校乒乓球协会的宣传部长,更在乒超二阶段比赛担任了志愿者一职。

而眼看着网上舆论不断发酵,这位陈同学也坐不住了。

他先是手写了一封道歉信,并晒出了自己的学生证,后来又狡辩称自己是因为承办公司“欠薪”,因而迁怒于两名优秀运动员。

其寄希望于自己的辩解和“诚恳”,能挽回不断崩坏的互联网名声。

只是对于那些已经怒火上头的球迷来说,这无异于杯水车薪。

实际上,陈同学的所作所为也实属离谱。

身为一名乒乓球社团的干部成员,他理应知道每一次比赛挥拍,都意味着平日里成千上万次的重复训练。

运动员为了项目和事业所付出的努力,为了观感和成绩所拼搏的汗水,岂能被他人这样诋毁、攻击?

更何况,且不说他攻击孙、王两人顶尖运动员技术问题,是不是合适且够格。

就说他在文章中使用的污言秽语,就已经让一次纯粹的技术套路,转为了人身攻击。

其中各种嚣张、跋扈的语气,又岂是一封简单的“道歉信”所能解决的?

由陈同学引发的惊涛骇浪,也必将让他自己承担应有的代价。

事件发生仅数天后,厦门大学也给予了官方回应。

公告中,该校首先对本校学生引发的舆论冲突深表歉意,此外也表明学校将依规对于陈同学进行严肃处理。

在厦大的检讨与处理意见下,这场本不该产生的互联网风波逐渐平息。

而惹下麻烦的陈某同学,也会受到他应有的严惩。

只是体育圈而言,其遭受的“网络暴力”,又岂止这一次?

一边是不断融合,一边是纷争不断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的不断普及。

那些曾高不可攀的奥运冠军,世界顶尖运动员,也靠着互联网的“点对点”,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而也伴随着体育事业的市场化、商业化,新一代的运动员也慢慢更被年轻人所关注。

一些或是忠于技术,或是倾心于颜值的“粉团”,开始在各大平台上诞生。

如果不谈及其行为,这种粉丝聚集,专爱某个运动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一方面,许多冷门体育项目,因为运动员的明星效应,往往会收获更多的关注,并吸引普通人更多的关注,甚至是身体力行的尝试。

例如在花样滑冰领域,运动员的出名,以及日漫《冰上的尤里》的爆火,让许多人关注起了这个在冰与刀锋之上,优美起舞的运动。

而另一方面,比起各种靠资本、运营而起家的流量明星,这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也应当更受关注。

《冰上的尤里》与人物原型

但随着粉丝的不断聚集,与体育明星的逐渐扩大。

这个本意为热爱运动、热爱比赛的群体,逐渐产生了不好的现象。

一些粉丝团伙开始拉帮结派,一边将自家运动员“高高举起”,一边又把对手“重重批判”。

更过分的是,他们甚至要求运动员,维持自己“百战百胜”的个人形象。

哪怕一次偶然的失败,都能让这些粉丝“调转枪头”,肆意攻击。

这种现象,在乒乓球领域更为过分。

知名年轻新锐孙颖莎,就饱受饭圈文化的纠缠。

无论胜负,总有一批人摇着她的旗帜,肆意攻击对手或同行的队友。

也总有一行人,大叫着“脱粉”,调转枪头攻击她的表现。

以至于这样的网络野蛮行径,深深的打扰到了孙颖莎的训练与生活。

据她本人回应,很长一段时间内,她甚至不敢看手机。

生怕自己的某句话说不对,从而招致莫名的网络纠纷。

这样令人生厌的行为,也被扣上了一个统称:体育饭圈化。

而对于其他项目,“体育饭圈化”的危害依旧存在。

体育饭圈化,危害不浅

不仅是在乒乓球领域,在游泳项目上,饭圈化也在“为非作歹”。

和话题运动员全红婵,一同并肩作战的运动员陈芋汐,就饱受网络粉丝的指责。

其因为与全红婵数次在奥运、世界大赛上有过数次出彩成绩,而被粉丝无端地强行绑定一起。

而当陈芋汐和全红婵都有了各自的体育事业道路时,这种莫名的关系却也如同锁链一般,束缚着二人的前程。

在最近陈芋汐取得的体育佳绩下,总有不怀好意地评论,质疑着她奖项的来历。

甚至有粉丝直言侮辱,称其不过是沾了全红婵的光,如今陈芋汐独自一人怎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在质疑声中,有人大呼奖项作弊,有人则怒斥陈芋汐“踩着”全红婵,建立了自己的事业。

全然忘记了她在“搭档”之外,本身就是一名极为出色的跳水运动员。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互联网乱象,国家和平台也相继推出了打击措施。

只是对于体育饭圈而言,一些严打举措只能说是“隔靴搔痒”。

这一方面是屡禁不止的网暴,依旧活跃于中文互联网;

另一方面,要想杜绝网络饭圈化,还要从问题的根源下手。

无论是叩拜神明,还是给爱豆、运动员打榜,其本质也无非是被利用了的“偶像崇拜”。

在粉丝与信徒眼中,其崇拜的并不是具体存在,而是经过解构,并抽象化的“符号”。

而它诞生的起源,就是位于在人类非理性的情绪中。

只有当理性的春风吹进每个人的生活,在各种举措之下。

这样蛮横且无礼的网络乱象,才会真正远离我们的生活。

结语

从陈某的口无遮拦到厦大的迅速严惩,这场风波终以“恶有恶报”暂告段落。

但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体育圈里那些被戾气裹挟的角落:

有人为偶像摇旗呐喊,却忘了尊重对手;有人追着比赛热血沸腾,转头就用键盘当武器。

可体育的底色,从来都是拼搏与包容。

孙颖莎训练时磨破的球拍、王楚钦赛场上不服输的眼神,陈芋汐跳水时划过的优美弧线,这些才是值得追捧的光芒。

愿我们都能做赛场边的“守光人”,而非网络里的“逐戾气者”。



部分参考资料

红网时刻:运动员频频遭受网暴,体育圈岂是“法外之地”

极目新闻:厦门大学通报“学生陈某某辱骂国家运动员”:已开展调查,将严肃处理

澎湃新闻:马上评丨夺冠仍被网暴:“拉踩”正在毒害中国体育

百度百科

图片源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体育   大快人心   厦门   结局   官方   运动员   粉丝   网络   尤里   乒乓球   同学   年轻   污言秽语   赛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