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关税博弈史:从管仲的“丝绸杀”到特朗普的145%关税

一口铁锅,能锁死敌国经济六十年;一纸关税令,可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2025年初,当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45%的关税时,世界为之震动。白宫宣称此举旨在“保护美国制造”,但经济学家直指其本质是“用扫帚阻挡潮汐”。

这种看似现代的贸易博弈,其实早已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反复上演。从春秋时期管仲的“买鹿制楚”到明朝张居正的“铁锅禁运”,再到清朝的“茶叶战争”,一部中国史,半卷关税战。当我们翻开史书,会发现今天的关税大棒,不过是老祖宗玩剩下的小把戏。

01 春秋战国,贸易战的智慧萌芽

公元前7世纪,春秋第一狠人、齐国传奇宰相管仲开创了历史上最早的经济战。他不费一兵一卒,仅凭“买买买”就搞垮了多个对手,被后人誉为“春秋战国巴菲特”。

管仲的贸易战秘籍可概括为两条:先捧杀,再断供,悄悄设伏,闪电收割,专攻对手经济命脉。

在齐纨鲁缟的案例中,管仲让齐国上下疯狂追捧鲁国特产“鲁缟”,使其价格暴涨十倍。鲁国百姓见利润丰厚,纷纷拔掉庄稼改种桑树养蚕。一年后,管仲突然下令禁止穿鲁缟,并切断对鲁国的粮食供应,导致鲁国粮价飞涨,最终被迫签下“认怂协议”。

面对实力更强的楚国,管仲派人高价收购楚国野鹿,楚国人见猎鹿利润远超农耕,纷纷弃农从猎。待楚国农田荒芜后,管仲突然停止购鹿并封锁粮食出口,使楚国经济崩溃。

对于以制造兵器闻名的衡山国,管仲派商人高价收购其兵器,诱使衡山国全民打铁荒废农业。随后齐国联合邻国封锁边境,衡山国守着堆积如山的兵器却无粮可食,最终不战而降。

这些案例被详细记载在《管子·轻重戊》中,堪称古代MBA高端商战教材。

02 汉唐盛世,关税体系的完善与风险

汉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的关税体系日趋完善,但其中的风险也逐渐显现。

汉武帝在西域咽喉玉门关设置“关都尉”,对西域商队征收30%关税,并严控丝绸技术外流。然而,匈奴将中原锦缎裁成窄幅,混织牦牛毛制成“穹庐锦”,反向销售至安息帝国,赚取暴利。这场最早的关税攻防战印证了《盐铁论》所述“利孔百出,不可塞也”的经济规律。

唐代在广州、泉州设立市舶司,对蕃舶征收“舶脚”(关税)、收买和进奉,税率高达30%。这一体系在短期内创造了巨额财富——天宝年间,市舶收入占国库的15%,但长期扭曲了贸易生态。

阿拉伯商人将香料混入药材降低税率,波斯珠宝商发明双层货箱避税。更严重的是,节度使私自增设“过所税”,导致安禄山等藩镇势力通过贿赂商人积累财富,为安史之乱埋下经济伏笔。

唐太宗时期,对突厥实行严厉的贸易限制,对出口突厥的粮食、布匹、丝绸征收重税,同时严禁铁器出口,违者处死。这种技术封锁使突厥无法制造武器,经济全面崩盘,最终颉利可汗被迫向唐朝称臣。

03 宋元时期,贸易博弈的复杂化

到了宋元时期,贸易博弈变得更加复杂多元,各方势力在关税战中展现出惊人的创新与应变能力。

北宋与西夏之间展开了一场持续90年的“青盐关税战”。北宋关闭边境榷场,禁售青盐与铁器,导致西夏财政枯竭。西夏则发展出转口贸易(通过吐蕃、回鹘将商品输入北宋)、货币起义(自铸“天盛通宝”铁币摆脱对宋钱依赖)和产业升级(发展枸杞、骆驼等沙漠经济)等多种反制手段。

北宋为打压西夏经济,发起“青盐战”,锁死西夏青盐进入北宋市场的通道。而西夏则通过骆驼走私,将私盐藏在骆驼肚里运进北宋,逼得北宋税官练就“闻骆驼屁股辨私盐”的本领。这场博弈持续近一个世纪,最终以两败俱伤告终,金国大军南下,两家双双衰亡。

宋朝还曾对西夏发动“假币战”,向西夏输出大量纸币,随后拒绝承认这些纸币的购买力,导致西夏通货膨胀,经济受损。绝望的西夏军队转而劫掠宋境,造成“焚荡庐舍,屠掠居民而去”的惨剧,双方均损失惨重。

元朝时期,由于版图横跨欧亚,贸易政策相对开放,促进了东西方交流。但元朝后期也出现了类似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为后续明朝的海禁政策埋下伏笔。

04 明清两代,闭关锁国的教训

明清两代是中国关税政策转向保守的关键时期,其教训至今令人深思。

明朝建立后,北元残余势力一直是重大威胁。由于铁可用于制造武器,明朝对铁器贸易保持高度警惕。嘉靖时期出台严令“禁绝铁锅、硝黄出边,违者处死”。

后来张居正提出“阳谋”:蒙古人买锅必须“依旧换新”,且只能买广东产的“广锅”。因“广锅”含硫量高,回炉就碎,不可能熔炼成兵器,且锅薄易穿,需频繁更换。这一政策让蒙古人捧着漏水的铁锅欲哭无泪,边境因此安稳了50年。

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这一政策催生了史上最强走私集团——汪直海盗集团,拥有十万兄弟、上千艘商船,甚至在日本建立“宋国”,自封徽王。

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一口通商”制度,全国只开放广州一处外贸口岸,由“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作为甲方爸爸,广州十三行对外国商人收税收到手软,进口税加附加费最高达40%。

这种闭关政策最终导致中国错失大航海时代,作茧自缚限制资本主义萌芽。当英国通过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时,清政府禁烟引发鸦片战争,国门被武力轰开。

05 历史镜鉴,贸易博弈的规律与启示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关税战和贸易战,可以总结出若干规律与启示,对理解当代贸易冲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贸易战本质是经济实力的非对称博弈。从古代齐国以粮食为“芯片”制霸诸侯,到现代中美以科技为“武器”争夺霸权,其核心规律在于命脉产业自主权、产业链韧性以及长期博弈思维。

历史上搞贸易霸凌的王朝,下场往往相似。汉朝锁铁器,匈奴垮了,但埋下五胡乱华的隐患;宋朝玩禁运,西夏求饶了,但边防被走私搞得千疮百孔;清朝搞十三行垄断,富了官商,结果国门被轰开。而海纳百川的盛唐,长安西市汇聚波斯珠宝、罗马玻璃、天竺香料,用商队驼铃换了战马嘶鸣,实现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贸易战无绝对赢家,但掌握核心资源与创新能力的一方往往更具战略韧性。管仲耗时三年降楚,现代科技战更需持久投入。今日中国面对关税大棒,既有“即买即退”吸引海外消费,也有数字人民币挑战美元霸权。

亚当·斯密曾言:“试图用权力对抗市场规律,就像用扫帚阻挡潮汐。”历史表明,开放者生,封闭者亡。从汉唐丝路到明清海禁,从特朗普关税到中国“双循环”,历史反复验证:贸易的本质是江河,堵则涸,疏则达。

回望历史,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向全球时,甘肃的戈壁滩上,一队仿古骆驼商队正重走丝绸之路。驼铃声中,商队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每年要带近百批青少年体验这条古道,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阻断商路的,迟早被商路给埋了;拥抱世界的,才能让世界为你买单。”

正如敦煌壁画上那些牵着骆驼的胡商,用千年足迹告诉我们的那样: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历史   管仲   关税   丝绸   千年   西夏   楚国   贸易   北宋   政策   明朝   骆驼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