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月1日,驻扎在比利时的苏格兰燧发枪团第六营,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前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
丘吉尔此行不是为了视察,他是主动要求前往西线,担任一名英军基层指挥官
来到前线后,他无视部下劝阻,不仅每天巡视最前沿的战壕,还亲自执行了三十多次夜间巡逻,深入双方阵地之间的死亡“无人区”
一战期间,不仅这位贵族出身的未来首相,将自己的生命押在了西线战场,大量的欧美基层军官,也都由贵族子弟充当
然而,一百年之后的今天,欧美政治精英们却再也不可能出现在战场当中,为何如今的欧美精英越来越怂?差异的背后,会触及美国社会中,一个极为冷酷的现实
丘吉尔的案例并不是个例,事实上,以贵族子弟为代表的上流阶级直接参战,是一战中的普遍案例
并且他们参战的动机也并非简单的刷资历,而在相当程度上都出于追求荣誉的动机
以英国为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武装部队的总体阵亡率约为11.5%,而参战的英国贵族阶层成员的阵亡率高达19%
不仅从比例上讲,在一战时期的英国,贵族比平民冒着更大的阵亡风险,同时在数量上来说,贵族阵亡也非个例
在一战期间,仅牛津大学毕业的贵族校友中,就有14561人参加了世界大战,阵亡人数超2000,达到了17.7%的惊人比例
就连没有传统贵族的美国,为国参战在当时也是从上到下的共识,当美国于1917年4月正式加入协约国阵营之后
包含大资本家后代与政治家族后代在内的美国年轻二代们,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参战热情和牺牲精神
哈佛大学约有11319名学生和校友参战,其中 373人阵亡,其阵亡率约为 3.3%,耶鲁大学约有9548名学生和校友参战。其中 227人阵亡,其阵亡率约为 2.4%
在这些人中也不乏当时的知名人物,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将四个儿子都送到了战场,小儿子昆汀·罗斯福在加入空军后还不幸阵亡,死时年仅20岁
事实上不管是一战还是更早的历史当中,在欧美国家里,战争都不完全是贵族驱使平民送命
贵族在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也冒着与平民相等甚至更大的风险,然而一战其实是这种古老贵族精神的谢幕,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开始发生悄然地变化
接下来,让我们把视角放到这种变化表现最深的美国,当时间来到1941年,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宣布加入二战
虽然在二战期间,美国动员的总人数与比例都远超一战,但从阵亡率上来讲,不管是欧洲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
美军所面对的战争强度,都无法与一战的西线或者二战的苏德战争进行对比,美军在二战中的总体战斗阵亡率仅1.8%
虽然参战者中不乏肯尼迪、老布什与福特这些未来的总统,不过他们所面临的风险,相较于一战时期的英国贵族们已经大为减少
不过二战中的美国二代们至少还知道演一演,等到二战结束,他们就开始不演了,朝鲜战争爆发之后
美国再次动员了大量军事人员干涉半岛局势,据统计,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前后共动员了572万名战斗与非战斗人员
其中仅被正式部署到朝鲜战区的美军总人次,就达到178.9万人,这一数字虽然比不上美军在二战期间的兵力
但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可是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精英不管是参战人数还是参战比例,都出现了断崖式地下滑
在朝鲜战争的数万名美军阵亡名单中,仅有约200人毕业于常春藤学校,并且再也没有类似于昆汀·罗斯福那样的例子
美国精英们不参战的理由,也绝不是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不道义的错误的战争,而是开始畏惧战争带来的伤亡
在朝鲜战争期间,针对美国名牌大学大学生的缓征制度,开始被广泛利用,对于精英家庭的子弟来说
留在耶鲁或哈佛完成学业,不仅不必冒着阵亡的风险,从利益上讲,也成为一条比奔赴前线更具吸引力的路径
从朝鲜战争开始,战争这件事就成了美国精英与平民之间的一道鸿沟,美国的权力者们动员美军在全世界实现自己的意志
而不管是战争的直接受害者,还是因为战争而死亡的军人,都与美国精英阶层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在越南战争爆发之后,美军动员了比朝鲜战争还要多的人力,但是在被动员的美军当中
不仅贫穷的下层阶级是前线的绝对主力,同时在阵亡名单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权贵阶级的子女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被送到越南战场上,越南战争期间的美国权贵们,通过在国会推行一系列政策,将战争与自己进行深度隔离
首先,在越南战争期间,只要你是一名美国在校大学生,并且成绩“令人满意”,就可以获得“2-S”身份,暂缓服役,通过这一手法,后来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躲过了兵役
其次,因身体或心理原因不适合服役者,可获得“1-Y”或“4-F”的身份,并不用加入美军,然而在执行层面,这一规则被大量滥用
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是靠着脚后跟长有“骨刺”的医疗报告,同样逃过了美国的征兵
最后,美国权贵的子女还可以通过主动运作,在战争期间加入国民警卫队或预备役,加入这些单位在名义上也算服兵役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他们被派往越南参战的概率极低,通过这种手段,另一位美国总统小布什,也躲过了越南战争
最终的结果,就是越南战争成了彻头彻尾的“工薪阶层的战争”,越南战争的巨大花销与惨痛伤亡,成为了一股滔天巨浪,并最终在1968年反噬了推动战争的民主党政府
然而继任的尼克松政府虽然着手终止了在越南的战争,可是他们却没有解决另外两个问题
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对外的军事干涉并没有彻底结束,而另一方面,美国精英远离战场的趋势,也在继续加深
为了结束越南战争,尼克松政府在1973年正式终结了征兵制,从此,美国进入全志愿兵役时代
这一政策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在执行之后,却导致了三个直接的结果,第一,美国总统和国会发动战争时,不再需要面对一个由普通家庭子女组成的“人质池”,这让发动战争的成本快速下降
第二,美国军队从一个由各阶层公民组成的熔炉,转变为一个由长期服役的职业军人组成的专业团体,最后,美军这一身份不再是美国公民义务,而是一份工作,既然是工作,那赚钱就是最大的目标
于是在1973年之后,美军的一线战斗部队与不缺钱的美国的精英阶层做了彻底的切割,海湾战争时期,政商两界的精英子女的战争参与度几乎为零
更漫长且涉及更多美国人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精英阶层几乎完全缺位,在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中,合计阵亡的七千多名美军中
几乎一位出身美国政治与商业豪门的后代都没有,而在这一背景下,去军队露个脸,甚至成为了博取政治资本的作秀
上一届美国总统拜登曾多次宣称自己的儿子参加了伊拉克战争,并最终为国捐躯,然而这并非事实
拜登的长子博·拜登,加入的是特拉华州国民警卫队,其专业是军事律师,而非一线战斗人员
在2008年,他随部队被派往伊拉克,在巴格达附近的胜利营服役,但是他不仅长期受到保护,同时工作也只是帮助训练伊拉克的法官和检察官
在老拜登的运作下,小拜登在服役结束后获得了铜星勋章,若不是因为他在2015年因脑癌去世
必将凭借这份作秀性质的服役精力,在未来继承老拜登的政治遗产,现任美国副总统万斯也是一个钻空子的高手
2003年,他出于就业的目的,在高中毕业后直接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但是万斯的工作也不是前线士兵,而是一位战地记者
在四年的服役期当中,仅仅有六个月被派往伊拉克执行任务,而在任务结束后,他凭借这段服役经历
不仅成功获得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和耶鲁大学法学院的读书机会,还通过鼓吹他的服役经历,一步步走上了美国副总统的高位
客观来说,军队问题的变化,并不是美国精英阶层变怂了,而是他们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彻底抛弃了传统的荣誉感与国家观念
变得越来越自私与功利,如今美国的一切军事行动,都变成了彻头彻尾地精英遥控平民送命
至于这样的美军是否还能保证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就是一个十分值得怀疑的问题了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