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推出了“千问旅行规划师”,众多“一机游”平台怎么办?

9月25日,郑州,方塘书社,天气继续晴朗!

【一】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昨天举办了云栖大会现场,阿里巴巴集团 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吴泳铭不仅明确提出和系统阐释了阿里所理解和笃定的人工智能未来图景,并对阿里的战略规划、策略因应、投资布局以及产品创设做了最新的发布。

这不仅为产业界和投资界再次发现和理解阿里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提供了新的坐标和锚点,也为更多人发现和理解“超级人工智能时代”提供了技术坐标体系、投资选择逻辑和价值兑现方向。

吴泳铭提出,实现 AGI(通用人工智能)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仅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就具体的演进路线而言,将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智能涌现” (特征“学习人”)阶段,AI 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逼近各学科顶级水平,这一阶段已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逐步实现,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自主行动” (特征“辅助人”)阶段,也是当前行业正处于的阶段,核心标志是AI能够自主拆解任务、调用工具(如编程、数据分析软件),并实现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数据交互,直接处理原始数据并生成执行方案,进而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辅助”。

三是“自我迭代” (特征“超越人”)阶段,也就是所谓的超级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AI将连接物理世界全量原始数据,通过 Self-learning 机制实现自主进化,最终在科学创新、复杂问题解决等领域全面超越人类智能,并将独立攻克气候治理、可持续能源开发甚至星际旅行等全球性难题。

是不是感觉听起来就很振奋?

不仅如此,在大会上,阿里还公布了被其称为“历史上最大的算力和研发投入”的“饱和式投资”计划,在目前正在推进的3800亿规模的AI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继续追加更大的投入,以在这场通往超级智能的全球竞赛中占据先机,在客观上加速催生更强大的模型,让超级人工智能尽快从科幻走向现实。

【二】

除了针对进一步加大AI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承诺,阿里千问这次还一次性发布了六款产品,覆盖基础安全、C 端工具、B 端服务及旗舰模型,以展现其基于强大的算力基础设施所实现的和致力于实现的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的深度融合。

在这六款产品中,我最为关注的是“千问旅行规划师”。

根据现场的产品演示,在规划具体的旅行计划任务中,千问会先向用户询问旅行日期、预算、兴趣、同行者等信息,随后便将根据这些信息生成一个详细的旅行计划,包括航班抵达、酒店入住、餐饮与交通、完整的费用明细等细节,此外还将提供行前准备建议,比如预定提醒、安全须知等,并将旅行规划导出为PDF。

单从产品诉求和服务目标来看,这和目前市场已经发布的很多所谓的面向C端旅游者的文旅垂直大模型没有本质性的区别,该产品和服务方向也是本轮人工智能在通用模型获得实质性突破口最具共识的文旅创新创业方向之一。

但考虑到阿里在AI基础设施能力、模型迭代能力以及活跃的消费数据整合能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我还是倾向于认为这会成为新阶段AI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一个标志性节点,意味着文旅服务模式的根本性变革的节奏已经并将继续加快,并将对该领域的来自不同领域和背景的创新创业团队和平台,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包括几乎每个省市都有的“一机游”和“一码游”产品。

在我看来,从该产品及一系列可能的发展演进来看,值得期待是,在实现旅行前的灵感激发到形成生成的一站式服务的总体目标下,将直接推动智慧旅游服务从常见的标准化产品售卖转向个性化体验规划的阶段,当文旅垂直大模型真正成为文旅产业智能化核心引擎的时候,不仅可以将用户此前需要花费数小时才能形成的行程规划压缩为分钟级,大幅降低个性化旅行的决策门槛和时间成本,而且有可能实现旅行中的动态调控和即时分享,进而让AI的使用真正成为影响行业竞争、发展和变革的核心变量。

更微观和具体的看,考虑到阿里体系在文旅大数据方面的规模化和动态化的沉淀,再加上强大算力的支撑,将快速推动文旅垂直大模型的核心壁垒从单一的模型参数向高质量的行业专属数据(如实时票务库存、精准的兴趣地理信息、深度文化解读内容等)与针对行业场景精细调优的算法的结合,真正实现以AI驱动、高度个性化、服务深度集成为特征的服务模式。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既有的文旅产业价值链将被重塑,比如,传统分销渠道的价值可能会被能够直接创造个性化行程、并高效促成交易的AI规划平台和服务助手所部分替代,景区、酒店等资源方也需要思考如何更直接地与AI平台合作,将自身特色更精准地嵌入AI推荐的行程中。

【三】

就像前面提到的,我之所以对“千问旅行规划师”更加关注,原因之一是,我觉得该产品的正式入场以及可能实现的一系列动态迭代和成长,将给文旅AI这个热闹的赛道,尤其是国内大量存在的“一机游”和“一码游”产品的转型带来直接的冲击和挑战(虽然我向来不认为这些明显带有行政主导色彩的“一机游”和“一码游”产品从市场角度看有值得期待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但从避免资源浪费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需要严肃而慎重的看待这次可能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甚至可以用降维打击来看待。

我们知道,“千问旅行规划师”并非从零开始,它站在了巨人肩膀上,其核心优势不仅在于直接集成和优化了如DeepSeek及通义千问等先进通用大模型的能力,而且,阿里体系庞大而鲜活的文旅大数据资源也将对模型形成源源不断的支撑,这与许多省级“一机游”和市级“一码游”平台往往基于相对局限的特定场景数据训练出的模型相比,无论是在逻辑推理、语义理解和多任务处理能力上上来看,还是在大数据支撑来看,其差异都可以用“代际差异”来形容。

所以,对于“一机游”和“一码游”平台而言,已经在客观上站上新的“十字路口”, 面对“千问旅行规划师”这类全国性平台带来的压力,不仅需要重新定位,还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方式、机制等,与全国性的平台进行深度的合作。

比如,深度聚焦本地化,打造不可替代性,不断开发和拓展在地化的文旅体验场景和产品服务内容,并发挥可以高效调动本地资源的优势,提供任何全国性平台都无法轻易复制的本地化的深度内容,从传统的信息聚合平台转向能够进行文化解读和深度体验定制的平台。

另外,还可以强化其公共服务属性,充分发挥其在整合旅游投诉、紧急救援、智慧交通、分时预约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所具有的天然优势,成为游客可信赖的官方服务入口,与商业平台形成差异化互补。

还有就是,从“自建模型”转向“共建生态”——与其投入巨资追赶快速迭代的大模型技术,不如开放怀抱,主动与“千问旅行规划师”这类平台型企业合作,将自身积累的本地知识库和特色资源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授权给大模型进行专项训练,让大模型成为传播本地文化的超级渠道,而“一机游”平台则作为线下服务和体验的落地保障方,实现共赢。

方向已定,未来已来。总之,类似阿里巴巴“千问旅行规划师”这样的依托于既有超级平台所推出的文旅垂直大模型,就像一条强有力的鲶鱼,势必会进一步加速文旅垂直大模型及相关产品服务的洗牌,它们不但设定了新的技术和服务标准,还迫使所有参与者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

对于很多有着直接政府背景的“一机游”和“一码游”平台而言,与其在通用能力上正面竞争,不如在本地深度上构筑属于自己的“护城河”,未来的理想格局,或许是全国性平台提供标准化的高效工具和交易闭环,而地方性平台则深耕细作,成为独特地域文化的承载者和体验官,通过合作,共同为游客提供既便捷又富有深度的旅行体验,以服务和支撑于本地智能化文旅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和现代化文旅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方塘大叔


编审:汤一凡丨编辑:汤一凡丨设计:孙月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科技   阿里   旅行   平台   模型   产品   人工智能   深度   数据   阶段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