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案发,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了八个字,他仍没明白他为何败退台湾

吴石案是蒋介石去台后的第一大案,吴石也是被蒋介石去台后被杀害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

蒋介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明明吴石有如此好的前途,为何要选择共产党。因此当他得知吴石“确系共谍”后,难得地真情流露,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八个字。

1950年2月27日,毛人凤带着亲自审阅、编写的《特种刑事案件侦查意见书》找到蒋介石,并亲自汇报了吴石案的一些情况。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毛人凤第一次向蒋介石汇报此事。当他第一次听到吴石有“共谍”嫌疑时,他第一时间的反应显然是不信。谷正文晚年回忆,当毛人凤将吴石“通共”的证据提交给蒋介石时,蒋介石“含糊其辞、不置可否”。

其实蒋介石的心态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想不到吴石为什么要反。

从资历上看,吴石完全称得上民国元老,资历深厚得吓人。

吴石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进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以第一名成绩毕业;继而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仍以第一名毕业,有“吴状元”之称。在国民党军内,保定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派系,因此他与白崇禧的关系是极好的。因此有人视其为新桂系成员。

但吴石的影响力绝不止于保定系,他和土木系的陈诚关系也极好。北伐战争期间,是吴石将他从死人堆里背了出来。

不仅如此,作为军事学家,吴石深耕军事教育,很多国民党将领都是他的学生。在重视师承的国民党军内,吴石备受推崇。

由此可见,吴石是一个资历深厚、才华横溢、八面玲珑的将领。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吴石可以片叶不沾身。正是这种属性,让蒋介石对他青睐有加。

蒋介石在去台前,有心归拢国民党庞杂的派系,建立个人的绝对独裁。为此,无论是土木系、CC系、政学系、保定系,黄埔系,通通都被排除。

而外表无门无派、无欲无求的吴石,则被蒋介石记入重用的名单中,在日记里与桂永清等人并列。

果然在去台之前,吴石被任命为参谋次长,相当于国民党军的军事二把手,权力和能量都相当恐怖。

由此可见,吴石去台后,前途是一片光明的,参谋次长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担任参谋总长也是极有可能的,可以说是要地位有地位,要未来有未来。

在蒋介石看来,吴石必然会对他感恩戴德。李宗仁说:“蒋先生从不把国事当事做,而把政府职位做报酬,以市私恩。”

因此蒋介石对吴石乃是故技重施,想利用“以国器施私恩”的方式,将吴石纳入自己新的统治枢纽,从而实现在台湾的绝对独裁。

但是蒋介石想错了,这恰恰是蒋介石失败的原因。蒋介石用人之权术并非没用,但他所吸纳的,往往是那种沽名钓誉、喜欢投机倒把的伪人才。有真才实学、有理想有抱负之人,是绝不会被这种小恩小惠所收买的。而吴石,就是这种有真才实学且有正义感与理想之人之人。

吴石到底是何时倾向于我党一边的呢?根据吴石自己的说法,他于1949年末才与我党接触。但从我党的记录看,吴石“投共”远比他所说的要早。。

早在1937年就开始。吴石身上所具有的爱国、民主的政治倾向也引起中共高层及地下组织的重视和当时政治团体的关注,成为各方积极争取的对象。

抗战期间,吴石亲眼目睹了国民政府的无能以及腐败。

桂柳战役失利,身处第一线的吴石对“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局面痛心疾首。不仅如此,蒋介石偏爱嫡系爱将也让吴石颇为不满。例如,刘峙、汤恩伯、蒋鼎文本都是众所周知的无能之辈,但蒋介石偏偏就喜欢用他们,结果豫湘桂战役中,这些草包果然一溃千里,酿成了损失60万的惨败。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五子登科”式的“劫收”,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情景,特别是蒋介石违背广大民众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发动内战,使他感到非常失望,多次发出“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的喟叹。

1947年,吴石正式与我党取得了联系,并且成为了我们的内线。而这正是我军进行战略反攻的关键时刻。

吴石成为内线后,其贡献是难以用语言和数字来表述的。吴石本身就是军事战略专家,加上身居要职。因此,判断情报价值驾轻就熟,探取情报如鱼得水,相对容易。其提供情报的价值非常人可比,这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1949年初开始,吴石经常乘火车往返于沪宁之间,不断为中共提供重要情报。虽然两地间火车仅七八个小时的路程,吴石不知跑了多少回。

淮海决战时,李克农所领导的中情部就收到上海潘汉年系统发来的《徐州剿总情况》的电报。电报内容包括徐州‘剿总’的范围、所辖绥区、哪些兵团、主官姓名、兵力配备等。这是淮海战役前解放军获得的关于徐州一带敌情的情报,最早又比较全面,非常有利于组织淮海战役的准备工作。后来根据解密,这些情报都是由吴石负责送出的。

渡江战役中,吴石也屡次送出情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对于吴石的“通共”嫌疑,真的没人察觉吗?事实上是有的。

根据吴石的儿子吴韶成回忆,吴石调任国民党国防部史料局局长期间,经常在南京住所收听新华社广播,还让已经上大学的三儿子吴韶成帮忙记录。

吴韶成回忆说,国防部分给吴石一套房子,隔壁就是毛人凤家。作为老牌情报员,毛人凤怎会不知吴石亲共?只是因为吴石位高权重,毛人凤只敢装聋作哑罢了。

1949年6月,解放军前锋已经逼近福建。蒋介石在福州接见了众多国民党将领,策划福州防御战之事。之后,蒋介石专门找到独立第五十师师长李以匡,详细询问吴石的政治倾向情况。

蒋介石开门见山问:“福州绥署副主任吴石,由国防部史料局长调回福建以来,据报有厌战论调,并曾多次向人说,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你听他讲过这些话么?他在陆军大学任教时,你在陆大肄业,听过他的课么?你可以谈谈他的情况?”

由此可见,蒋介石对吴石“通共”企图多少已有了解。但是当时吴石的言论在国民党将领中是有代表性的,是普遍的想法,不足为奇。因为蒋介石依然认为吴石是可靠,否则就不可能将其召台,委以重任。

很显然,迷信权术的蒋介石绝不相信有人会拿自己的前途、钱途以及家人开玩笑。吴石即使再亲共,只要给他大官做,迟早会转变的。

然而蒋介石想不到的是,从福州飞往台北的吴石,依然心向共产党。他已经开始谋划策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实施重要军情、阵前起义等要

从1949年8月16日赴台,到1950年3月1日被捕,到6月10日殉难。吴石在台湾的潜伏生涯一共有10个月的时间,这是吴石生命中最后的10个月,也是壮怀激烈的10个月。

当时台湾的情况已经危险到了极点,蒋介石政权的残余力量已基本集中于台湾,令这个突然拥挤的岛屿变得十分敏感而危险。这些残余力量中大多是国民党中的精英分子和忠诚的骨干人员。他们极其仇视共产党,在岛内一再掀起“反共”高潮。

台北街头、火车站、公共场所,处处可见台湾当局用红墨水写的枪毙刑者名单的布告。电影院每次放映电影的第一个字幕就是“通匪者杀”。

面对如此的“白色恐怖”,吴石依然不断地收集着情报,并等来了我党的特派员——朱枫。在官邸,吴石与朱枫见面了6次、吴石将国民党军事机关及部队主官名册、国民党东南区驻军番号和人员概数,以及飞机、大炮、坦克的数量等人民解放军攻台急需的重要情况,全部用微缩胶卷的形式给了朱枫。一旦攻台战役爆发,这些情报将取得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可惜的是,由于叛徒出卖,朱枫、吴石先后被捕。当吴石“通共”证据确凿的消息,由毛人凤亲自递交给蒋介石时,蒋介石在日记里写下了八个字“殊为寒心,令即逮捕。”。

蒋介石有理由寒心,他对吴石已经如此之好,如此之信任,吴石居然背叛了他。他实在想不通,吴石为什么要这么做。

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权欲熏心的蒋介石根本无法理解吴石。吴石当红色特工不为钱,也不为名,他为的是更崇高的目标,那就是结束内战、两岸统一以及民族的勃兴。

这就是吴石最伟大的地方,明明他已经拥有了荣华富贵以及可见的前途,但他依然选择和人民站在了一起。

在审讯中,蒋匪集团对吴石用尽了酷刑,甚至连将军的一只眼睛都被特务们打瞎了。但他咬紧牙关,就是不肯屈服。谷正文后来也说,吴石的强硬超乎想象,让他感到颇为“挫败”。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毛人凤更是亲自向吴石保证,只要吴石肯招供反正,可以官复原职并送往日本就医。但是吴石将军依然不为所动。

吴石内心之坚定,已经超乎于常人。

经过一番审判,蒋鼎文、韩德勤和刘咏尧三位将军一致认为,吴石“通共”虽然证据确凿,但是没有造成实际损害,因此拟定“死缓”。

结果蒋介石却暴跳如雷,非要杀了吴石不可。

历史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我们无法揣知蒋介石当时的心境,但可以想见的是,当毛人凤呈上吴石的审讯记录时,蒋介石该是如何的寒气陡生,冷汗涔涔。

一个自北伐起就追随国民党的老党员;一个保定军校毕业的精英;一个曾在武汉会战期间蒙自己垂询嘉奖,到台湾后又委以重任的军事奇才,竟然在自己眼皮底下为中共工作,不能不让他心惊肉跳。因此吴石必须死。

在法庭上,蒋介石亲自“核准”的《总统宁高字390084号》杀人密令已于开庭前一日送达军法局,审判长蒋鼎文扮演得不过是“照本宣科”的角色、

“宣判”总共10分钟,这个精心准备的“特别军事法庭”就草草收场,完成了杀人者所需要的一切“程序”。10分钟后,两辆站满了宪兵队的行刑卡车,将五花大绑的4位“要犯”送往刑场。

一刻钟后,刑车抵达一个叫“马场町”的地方。这是河边的一片坡地,空旷而荒凉。

在马场町,毛人凤亲自“监斩”。他还给刽子手下令:“必须用点射。”说白了,就是瞄准要害打,决不允许发生奇迹。

1950年6月10日下午4时30分,刽子手连开两枪,杀害了年仅57岁的吴石将军。两粒泯灭人性的子弹穿透他的胸膛,将他的心脏拱出。他迎面卧倒在血染的坡地上,“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告我翁”。吴石将军求仁得仁,结束了他壮烈的一生。

在批示吴石枪决前,也就是6月7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了四个字——“郁结未解”。蒋介石在这四个字上又涂又摸,可见其“勾决”吴石时的纠结。

他有理由“郁结未解”,吴石通共实际反应的是蒋介石用人政策的全面失败。正是因为像吴石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投向了共产党一边,才使得蒋介石最终败退台湾。蒋介石的失败从来不只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人心的失败。

或许吴石被害,蒋介石依然无法理解这一点,他依然不知道他为何会败退台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历史   台湾   蒋介石   日记   国民党   保定   情报   我党   国防部   将领   福州   淮海战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