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来袭,气温的“炎”值再度飙升,中暑则成为藏在热浪里的“健康杀手”。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特别推出中暑预警指南,检验科副主任张帆为大家科普,详解中暑的危害、高危人群、类型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助力市民在高温天守护健康。
中暑是指在高温(>32℃)、高湿(>60%)、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生活工作时,发生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散热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丢失过量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损伤性疾病。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1.易中暑人群有哪些?以下高危人群需警惕:
高温环境下的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交警等;也见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体温调节能力弱);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患者;以及肥胖、发热、腹泻、服用利尿药/抗抑郁药者。
2.中暑的类型有哪些?
从临床表现来看,中暑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症状逐级加重。其中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作为最严重的中暑类型,以核心体温≥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为典型特征,并伴有多器官损伤的可致死性综合征。
3.热射病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分析、血栓弹力图、血电解质、心肌损伤标志物、横纹肌溶解标志物、动脉血气分析等。
(1)血常规
发病早期,患者因脱水导致血液浓缩,可出现血红蛋白(HB)升高、红细胞压积(HCT)增加。血小板(PLT)在发病初期正常,继而下降,最低可小于10×109/L。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增高,其增高的程度与中暑的严重程度相关。合并感染者则升高更为明显,可伴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升高。
(2)血生化检测
电解质紊乱:易出现高钾、低钠、低氯、低钙、高磷血症。
肾功能异常: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
肝功能异常: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早期即显著升高,总胆红素(TBIL)在1-3天后开始升高,可伴有低蛋白血症。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一般可达1000U/L,当CK>5000U/L提示肌肉损伤严重,存在横纹肌溶解,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也伴随不同程度升高,一般在发病的第一天就可出现心肌酶异常。
(3)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D-二聚体升高。
(4)动脉血气分析
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高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
(5)尿常规
尿量明显减少、尿色深黄、尿比重高。严重时尿色为茶色或酱油色,强烈提示脱水和肾衰风险。严重脱水或高温导致的肾脏血流变化,有时可能引起一过性的微量蛋白尿或镜下血尿。
一旦发生中暑,要及时干预、正确处置,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扣,并通过擦拭、冷敷等措施帮助患者降低体温。当患者出现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肌肉痉挛、呼吸加快、恶心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如发现有昏迷、极度虚弱、意识模糊、谵妄、癫痫等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120。
张帆提醒,烈日炎炎,应尽量避免在温度最高时段出门,外出时也应采取防晒措施,比如穿防晒服、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尽量避免太阳直射,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活动,注意劳逸结合、清淡饮食、少剧烈运动,多补充有防暑降温作用的饮品和时令水果,如绿豆汤、西瓜等。若感觉有“中暑”迹象,需引起重视,必要时及时就医。
(检验科:廖铭心)
更新时间:2025-07-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