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7亿,关店近一半!40元一碗的高端面,年轻人实在咽不下去了

文 、编辑|墨影云光

业绩下滑、门店缩减、闭店歇业....

今年上半年以来,作为资本宠儿的高端面店,如今却面临集体塌房的尴尬局面。

昔日网红味千拉面,已悄然关闭了200余家门店,财报更是惨不忍睹,投资亏损高达5000万。

曾经追捧高端面的年轻人,如今也直摇头:40元吃碗面,真心不划算!

«——【·面食界的“流量密码”·】——»

1996年,味千拉面在香港铜锣湾开了第一家门店,次年进军内地,在深圳华强北路扎根。

当时一碗面卖到30-50元,要知道那时普通打工人月薪也就几百元,这价格妥妥的“轻奢”。

可消费者就是买账,店里常常座无虚席,高峰期甚至要排队等位。

味千拉面靠的是差异化打法,它主打日式豚骨拉面,强调汤底用猪骨长时间熬制,还把熬汤的大骨陈列在店内,给顾客看得见的“高级感”。

在环境上,它不像传统面馆那样简陋,装修简约又干净,服务员还会用日语说“欢迎光临”,这种新奇的用餐体验吸引了不少追求品质的消费者。

到2012年,味千拉面在全国有714家门店,年营收超25亿港元,净利润近5亿港元,赚得盆满钵满。

味千拉面火了以后,餐饮市场嗅觉敏锐的从业者们看到了高端面食市场的潜力,一时间,各种高端面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在众多新兴品牌中,和府捞面脱颖而出,成为最火爆的那一个。

2013年,和府捞面在江苏淮安开了第一家店,同样走高端路线,一碗面定价40-60元。和府捞面火起来靠的是独特的文化包装。

它把门店打造成“书房”风格,书架上摆满书籍,消费者进店就像走进了一个文化空间,既能吃面又能看书,这种“书房+面馆”的混搭模式,和传统面馆形成鲜明对比。

在产品上,和府捞面也下足了功夫。它推出草本猪骨汤面、番茄汤面等多种口味,还不断研发新菜品。

而且,和府捞面很懂营销,通过社交媒体宣传,打造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只可惜,好景不长。

«——【·主打性价比·】——»

2023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就业形势逐渐严峻。

不少人失去稳定收入,消费变得格外谨慎。

以前,年轻白领中午会约着去味千拉面,点一碗50多块的招牌猪软骨拉面,配个小食套餐,边吃边聊工作和生活。

现在,大家都开始算着钱包过日子,宁愿在公司楼下买个20块钱的盒饭,或者自带便当。

以前觉得“偶尔吃顿好的不算贵”,现在变成了“能省则省”,“性价比”成了大家吃饭时最看重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兰州拉面一下成了“香饽饽”。街头巷尾的兰州拉面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只要8到12元。

关键是价格实惠,学生党、上班族,手头不宽裕又想图省事的时候,都爱往兰州拉面馆跑。

靠着这份实在,兰州拉面迅速打开市场,店里常常坐满了人。

相比之下,味千拉面和和府捞面就有些尴尬了。和府捞面人均50、60元,味千拉面一碗少说也要40多块。

在大家都追求实惠的大环境下,这个价格显得太贵了。去吃一顿,相当于好几天的简餐钱,很多人咬咬牙就放弃了。

然而,更雪上加霜的是,有人发现,味千拉面和和府捞面后厨用的很多都是预制菜。

味千拉面的汤不是现场熬煮几小时,而是用浓缩汤料包兑水加热;和府捞面的浇头,也是提前做好冷冻,顾客下单后再加热。

虽然预制菜能保证每碗面的味道都差不多,出餐速度也快,但消费者不买账。

有人在网上吐槽:“花这么多钱,吃的却是速冻食品,感觉被坑了。”

还有不少人表示,现在味千拉面的面没以前劲道,汤也寡淡;和府捞面的浇头没了特色,口感差了一大截。

更糟糕的是,有人吃完后出现拉肚子的情况。

这些负面评价在社交平台上快速传播,本来犹豫要不要去消费的人,看到后直接打消了念头。

曾经门庭若市的高端面馆,门口排队的人越来越少,店里的服务员比顾客还多,风光不再。

«——【·集体“塌房”·】——»

2024年上半年,味千拉面毫无声息地关闭200余家门店,8月时门店数量仅剩575家。

财务报表更是难看,投资亏损高达5000万,曾经火遍全国的辉煌,一下子被泼了盆冷水。

和府捞面同样深陷泥潭,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累计亏损约7.16亿元。

巨大的亏损让它的发展举步维艰,门店数量持续缩水,原本快速扩张的脚步被迫放缓,甚至出现倒退。​

面对如此困局,和府捞面开始拼命自救。

现在大家都盯着价格,和府捞面直接把主流产品价格压到16-29元,想着薄利多销,让顾客觉得花小钱也能吃顿好的。

在产品上,和府捞面也没少下功夫。

专门组建团队,把以前的招牌菜重新调整,换食材搭配、改烹饪方法,还琢磨出好多新口味,又是研发新酱料,又是搭配没试过的配菜,就盼着能让顾客吃出新花样。

为了吸引顾客,和府捞面在宣传上砸了不少钱。

找了好多美食博主来店里打卡,提前把店里布置得漂漂亮亮,从进门的书房装修,到端上桌的面条卖相,都让博主们好好宣传,想靠网络热度把客人吸引过来。

但事与愿违,这些努力收效甚微。

有人发现面的分量比以前少了,吃完根本不顶饱;还有人抱怨食材不新鲜,肉吃起来发柴,蔬菜也蔫巴巴的。

新推出的菜品,虽然研发团队花了不少心思,可顾客尝过之后反响平平。

在网上找博主宣传,刚开始确实能吸引点人来店里看看,但等热度一过,进店的人又少了,始终留不住回头客。

«——【·结语·】——»

曾经风光无限的高端面馆,如今却在消费市场的浪潮中接连“翻车”。

对餐饮品牌来说,想要重新赢得人心,光靠营销噱头远远不够,脚踏实地做好产品、控制成本、回归性价比,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浇头   端面   兰州   汤面   拉面   书房   店里   性价比   顾客   年轻人   消费者   美食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