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王光美葬礼现场,来了两位特殊客人,刘源看到后失声痛哭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06年10月13日凌晨时分,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女士安详离世,终年85岁。

王光美的亲属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为她设立了灵堂,以低调的方式接受各界人士的吊唁,据了解,王光美早在9月份就已病情危重,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王光美生前的一张彩色照片被摆放在悼念室里,作为她的遗像,照片上的她面带和蔼的笑容,一头银发几乎全白了,整个形象看起来特别慈祥,让人看了心里暖洋洋的。

在遗像的后方,有一幅大型的白色花岗岩浮雕,上面雕刻着刘少奇和乡亲们亲切交谈的场景,浮雕中的刘少奇面带微笑,目光望向远方,而那个方向,正好就是王光美的遗像所在之处。

王光美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如期举行,正当众人沉浸在悲痛之中时,两位特别的客人悄然步入会场。

参加追悼会的人们见到他们,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但很快,这种惊讶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取代——既有悲伤,又似乎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王光美的几位子女见到他们,更是忍不住失声痛哭。

那么,这两位神秘的客人究竟是谁呢?他们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身份和故事呢?

故事还要从王光美的生平说起,1921年,王光美出生在一个旧时的官宦家庭,那会儿,她父亲正前往华盛顿参加九国会议,于是就给她取了“光美”这个名字。

她父亲王治昌早年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商科完成学业,之后官至北洋政府农商部工商司司长一职,母亲董洁如同样出身优渥,来自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还曾就读于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大学。

王光美在家中排行第七,她还有四个比自己年纪小的妹妹,此外,王家还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她的六哥王光英,王光英后来被大家称为“红色资本家”,一手创办了光大银行。

这是1928年初夏,一张拍摄于北平庭院中的照片,图片中这个站在中间小女孩就是王光美,这是她7岁那年被定格下的天真无邪的模样。

照片中的她,短发齐耳,身穿连衣裙,搭配长袜和小皮鞋,时尚而俏皮,这不仅是她个人魅力的展现,也间接反映了她家庭条件的优越。

王光美和很多革命领袖的夫人不同,她首先是一位杰出的知识女性,从小就接受过最好的教育和培养,再加上王光美本身就特别聪明,又非常爱学习,所以成绩一直都很棒,尤其是在理科方面,她特别有天赋,大家都叫她“数学女王”。

后来,她成功考入辅仁大学数理系,而后不断深造直至研究生阶段。

这位日后以革命政治活动著称的领袖夫人,即便到了晚年,仍能清晰忆起自己毕业论文的题目——《利用光学来测量距离》。

在那个女性受教育机会有限的年代,王光美选择进入物理系这一传统男性领域,本身就体现了非凡的勇气与智慧,据辅仁大学档案记载,王光美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尤其擅长实验物理,深得导师器重。

她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成就本身就值得被铭记,作为北平辅仁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她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核物理研究的女性学者之一。

当时的王光美怀揣梦想,打算在抗战胜利后赴美深造,专攻原子物理,准备学成之后回国搞建设,她自称理想是成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人,并且王光美的老师还非常欣赏她,还为她写了留学推荐信。

然而,冥冥之中,她的命运注定不会平凡。

1946年,为促进国共两党的和平谈判进程,双方携手成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这一机构被简称为“军调部”,鉴于王光美拥有卓越的英语能力,经由相关推荐,她荣幸地担任了军调部的翻译工作。

王光美此前所申请的两所院校——美国斯坦福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均向其寄发了录取通知书,且两所学校所录取的专业均为她所心仪的原子物理学专业。

这可是王光美一直梦寐以求的机会啊,但此刻她却陷入了犹豫,因为眼下正是国家需要她的时候,她也一心想着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深思熟虑,王光美最终做出决定,婉拒了来自美国两所顶尖学府的录取通知。这一抉择,无疑标志着她主动放弃了个人发展道路上的一种潜在可能性。

然而,随着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北平的军调部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光美毅然选择了前往延安。

1946年8月,她乘坐一架小型飞机,飞向了那片革命的热土——延安,这也就意味着,她彻底远离了居里夫人的梦想,走近了另外一种生活,她未曾预料到的,这个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

在延安王光美遇到了刘少奇,刘少奇的那些英勇的事儿和让人佩服的品格,让王光美打心底里对他产生了敬意,相处时间久了之后,刘少奇也渐渐地也对王光美产生了好感。

两个人经常聊天交流,感情就这么慢慢热乎起来,到了1948年,他们在延安结为了夫妻,此时王光美27岁和刘少奇50岁,在此之前,刘少奇有过五段坎坷婚姻,并和前妻孕育有子女。

和自己非常尊敬的首长结婚后,这位知识女性就开始以辅助料理丈夫的事务作为自己全部的生活,同时也成为了刘少奇的好帮手,家里的事儿她打理得有条有理,工作上她也常常给刘少奇出主意,王光美以自己温婉的性格给了刘少奇生命中最为安定的一段家庭生活。

这是刘少奇王光美在1948年两人结婚当天携手出门的瞬间,照片中的二人身穿军装,戴着军帽和围巾,王光美的右手轻挽着刘少奇,面带笑容,看上去无比温馨幸福,婚后二人一共孕育了四个子女,在相伴21年里,王光美和刘少奇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这是50年代末上海,宋庆龄与王光美和她的三个孩子的合影照片,三个孩子分别是长女刘平平,长子刘源和次女刘亭亭。

宋庆龄因为没有亲生儿女,自己独居,因此王光美则常常带着孩子去探望她,宋庆龄非常开心,将几个孩子视若己出,格外的关爱和照顾,常常给他们讲革命故事。

宋庆龄与王光美之间的互动,绝非仅局限于家庭生活,宋庆龄素来热衷妇女与儿童的社会福利事业,两人于事业上两人也相互赋能。

后来王光美也参与了专门帮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项目,那时候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难题,王光美知道后就拿出了家传珍品,通过拍卖公司拍得人民币五十多万元全部捐出。

如今,“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已经在中国各地设立了三百八十九个项目点,总共投入了三亿一千万元的资金,救助了无数家庭。

自项目启动的11年以来,王光美积极奔走、大力倡导,“幸福工程”助力超15万户贫困母亲及其家庭改善生活,近70万人从中受益。

在此积极的社会背景下,以王光美生平事迹为蓝本的影视作品开始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其中,扮演王光美女士的特型演员以其精湛的演技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在王光美儿子刘源眼中,郭法曾与刘袖杰两位演员精准捕捉并生动再现了他父母的独特神韵,特别是郭法曾,他长达22年饰演刘源父亲刘少奇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

为了饰演好自己的角色,郭法曾多次跟王光美见面交流,得到了她无私的帮助。有一次,王光美得知郭法曾遇到难题,便邀请他来到家中将剧本看了又看,并告诉他丈夫当年的经历、心态、生活细节等。

当王光美病逝的消息传开之后,郭法曾和刘袖两名特型演员都表示一定要去参加葬礼,送这位伟大的主席夫人最后一程,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在追悼会上,王光美的儿女们见到郭法曾与刘袖这两位特型演员酷似父母的面孔,那一刻他们仿佛看到了王光美和刘少奇影子,每个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从灵堂告别出来,刘少奇的特型演员郭法曾也忍不住失声痛哭,他告诉记者:“2000年拍片间隙,我们曾带王老去唱卡拉OK,王老洪亮的歌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十时五十分,一身军装的刘源手捧王光美的遗像走出灵堂,王光美的灵柩被抬出来。大家一路目送:光美老人,一路走好!

参考资料:

北方网——王光美遗体在京火化 数千群众含泪送别(图) 2006-10-22

北方网——王光美追思会侧记:幸福工程受助母亲悼念 2006-10-21

南方周末——王光美辞世 和刘少奇美满生活曾让毛泽东羡慕 2006年10月19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9

标签:居里夫人   北洋   北平   延安   辅仁大学   灵堂   遗像   葬礼   客人   演员   母亲   现场   幸福   历史   王光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