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官宣启动!四大运营商准备好了吗?

5G进程过半,6G研发已在路上,作为“空天地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营商早早便吹响了“进军”卫星通信赛道的号角。

在上周刚举行的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启动为期两年的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卫星物联网正从技术验证迈入规模化商用的关键阶段。

太空竞赛 为什么是现在

卫星物联网,顾名思义是通过卫星通信技术连接各类物联网设备,为数据采集终端、穿戴设备、手持终端等各类终端,以及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提供广域物联网连接的一种低速数据业务。

此次工信部启动的两年商用试验,是对前期政策蓝图的具体落实。今年8月,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当前,地面网络的“短板”得靠卫星来补。不管是偏远山区的通信盲区,还是远洋船舶的通信需求,地面基站都很难覆盖到。而卫星物联网的广域连接能力,正好能填补这些空白,实现“万物互联”的真正愿景。

市场前景令人振奋。据中国国际促进会低空经济分会专家顾问高承远分析,中国现有约10亿个地面物联网连接,其中5%在盲区。如果卫星按年租10元/终端收费,就是50亿元年收入,再将车载、航海、工业传感器归入其中,十年滚到千亿元量级。

全球视角来看,GSMA预测2030年物联网连接250亿个,按1%卫星渗透率、20美元年租,就是500亿美元,再叠加语音、数据增值,2040年冲万亿元人民币并不夸张。“这里的关键变量在于星座成本能否降至‘每终端每年低于1美元’。”

四大运营商 太空布局各显神通

中国电信深耕“天通+北斗”。四大运营商之中,电信在卫星通信领域布局较早,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资源优势,早于其他运营商推出消费级卫星通信服务。

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攻关,中国电信建成了我国首套全国产星基导航增强系统,可在天通卫星覆盖范围内,不依赖地面网由天通卫星实时广播增强信息。这一系统为陆海空天多场景提供实时动态分钟级收敛、厘米级定位服务。

在应用方面,中国电信的直连卫星业务已经覆盖2500万台的手机终端,为多家头部企业的汽车提供了汽车直连卫星的服务,展现了卫星通信在消费端和特定行业应用的巨大潜力。

中国移动构建“万象时空”体系。今年年中,中国移动发布了“万象时空”产品体系,以5G+AI+北斗深度融合为核心,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时空智能服务能力。当前,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北斗地面基准站网络,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提供厘米级定位与纳秒级授时保障。

在终端层面,中国移动发布了两款基于RISC-V架构的全国产化卫星通信芯片CM6650N和CM3510,以及两款国产化卫星物联模组MU329N、MU305A。这些核心元器件的发展,为卫星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中国联通瞄准手机直连与低空经济。今年9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联通颁发了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这一许可为中国联通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铺平道路。

年初,中国联通就启动了“低空智能网联创新系统工程”和“面向手机直连卫星的天地一体融合试验网建设工程”两大工程。在技术实践方面,中国联通联合中兴通讯、银河航天等企业完成了NR NTN(5G宽带非地面网络)终端直连低轨卫星在轨试验。

2025年8月,联通星系01-04星成功入轨,其中04星具备低功耗终端直连、动态波束调度能力,为业务落地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中国广电聚焦空天地一体化演进。作为通信领域的新入局者,中国广电同样不甘示弱。中国广电将推动有线、5G、直播卫星等多渠道协同,合作建设卫星移动互联网,推动广电网络向空天地一体化方向演进。

当然,这场“空天地”的较量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运营商还面临着成本高、技术壁垒高、商业模式待探索等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卫星物联网的商用试验已经按下了“加速键”,四大运营商的比拼也会越来越激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科技   运营商   终端   卫星通信   中国联通   中国   地面   业务   中国电信   天地   低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