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墨
编辑|红墨
进入夏季以来,全国的气温居高不下,很多网友都调侃,这天气能让你出门赴约的一定是真爱。”
很多人因为炎热选择了在家避暑,空调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避暑神器,尤其是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空调更是一天都没法关。
可是,高昂的电费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尤其对老人来说,节俭已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所以,很多老人宁愿选择在树下避暑,也不想开空调,硬生生因中暑进了医院。
除了这种“假节约”的行为,社会上还出现了很多荒谬的现象。
之前“热死人了”可能只是一句笑话,但今年,这句话却成为了现实,很多人因为高温去世。
近日,高温预警频发,今年夏天的温度又突破了记录,而且没有下降的趋势。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空调是高温天气里必不可少的存在,热了就开,主打一个一点不委屈自己。
但对于习惯节俭的老人来说,高昂的空调费成了借口,他们宁愿拿着扇子在门外避暑,也不愿意打开空调。
按理说,老人的身体虚弱,对于温度的感知不如年轻人,他们更应该注意防暑才是。
可湖北的一名高龄老人,因习惯节约,在将近四十度的天气下,拒绝打开空调,只是打开了电风扇,最终导致了中暑晕倒。
好在子女将其送往了医院,医生更是直言,“已经发展成了热射病,幸亏送医及时,不然结果不敢想象。”
因为舍不得那一点电费,将自己弄进了医院,还差点因此丧命,这可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重要的是,像他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明明开空调就能解决的问题,偏偏要逞强,最后花的医药费只会更多。
究其中暑的原因,就是长时间的处于高温天气中,只开风扇,或者用扇子扇风,这种行为,很有可能会导致患上热射病,甚至死亡。
所以,在高温天气下,空调该开就要开,不要心疼那一点的电费,毕竟,交电费总比交医药费好。
于是,有些老人就提出了“蹭空调”的想法。
因为长时间习惯节约,还可以节省自己家的电费,加上子女对不开空调的唠叨,很多老人会选择出门去蹭空调。
近日,快餐店成了老人避暑的新去处,他们将店里当成了自己家,聚在一起闲聊,甚至还不穿鞋躺在座椅上。
这种情况长时间的持续,不仅使得店员有苦没处说,还导致想进来买东西的人无处下脚。
甚至还有些人“拖家带口”,小孩儿跑跳、吵闹的声音不绝于耳,使得店员不仅要忙碌工作,还要关心他们的安全问题。
这些乘凉的人,刚开始还会象征性地买一些东西,后来直接理直气壮地呆在店里,完全不顾店家想要生意的想法。
除了快餐店,很多人也会选择领着全家人去逛街,节省自己家的空调费。
但是,很多人在逛街时会选择就近吃饭,再加上因疯狂购物而产生的费用,让部分人觉得,还不如在家里开空调了。
有些人更是直言,“原本想省钱,出去花了不少,回来发现空调没关,一计算,钱花得更多了”。
不过要想凉快,地铁站不失为一个好去处,很多大城市在地铁站专门设立了板凳、桌子、水等乘凉必备的东西。
前段时间的郑州地铁站,里面坐满了老年人,他们在里面打牌、跳舞,甚至还有吃饭的,简直松弛感拉满。
不少学生也呼朋唤友,在专门设立的桌椅板凳上写起了作业,这既避免了家长的唠叨,还自觉完成了暑假作业。
不过,在蹭空调时,要尽量在凉快自己的前提下,做到不影响他人。
虽然现在,不少老年人转换了“假节约”的思想,但蹭空调的行为却影响很大,这种现象很是离谱,也导致很多店家都苦不堪言。
7月的到来,意味着很多学生迎来了长时间的暑假,在“神兽”归笼后,很多家长会选择带他们出门旅游,放松一下。
但在高温天气的笼罩下,很多人都被旅游折磨,不仅玩不好,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中暑,但旅游的热情却一点没消。
在看到机票打折、景点更新后,很多家长都跃跃欲试,而且尽管天气炎热,为了出片,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盛装出席。
作为首都的必逛景点——天安门,即使是在维修中,也挡不住想来旅游的人,在门口排队的人中,竟然还发现了很多老年人。
而不远处的环球影城,排队的人也多到排在了护栏外,不少小朋友因为高温、长时间的排队而感到不适,更是生出了再也不来北京的念头。
杭州的西湖更是人员爆满,被汗浸透的衣服贴在身上,人挤人只是为了拍照更加出片。
将近四十度的高温天气,使得人们在板凳上休息时,被烫的像是一块躺在铁板上的烤肉。
每天回到酒店时,都累得只想躺在床上,心里暗自发誓,回去后要好好享受假期,再也不旅游了。
结果每次都是刚回来,就开始计划着下一次的出行,虽然很热,但只有每年的这个时间,才有空带娃旅游。
很多人在旅游途中,都会因为被折磨的不想再来,但当看到便宜的机票、降价的住宿时,还是会选择义无反顾地出门。
夏天的旅游就是纯受罪,在很多排队的时候,都快被晒到了灵魂出窍,想着赶快回到酒店休息。
但更多的人怀着“来都来了”的想法,无视中暑的风险,也要坚持完成旅程,这种现象更是令人无法理解。
今年的高温都有目共睹,很多人都在网上邀请其他人,让他们来自己省份“免费蒸桑拿”,甚至还有人在太阳下煎熟了鸡蛋。
现在想起上学时,面对高温,老师经常说“心静自然凉”,但在今年的高温笼罩下,心再静也凉不下来了。
总之,老年人的“假节约”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电费,但往往因小失大,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希望大家明白,钱对于健康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千万不要心存侥幸,最后不仅花了钱,还要受罪。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