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甘孜海拔4700多米的党岭山发生一起徒步险情:一名20岁的江苏女大学生与网友结伴徒步时突发严重高原反应并失温,被紧急送医后至今未苏醒,或有成为植物人的风险。
10月10日,徒步党岭高反失温女生父母回应称,当前女儿林月手术后尚未清醒,状况较昨晚稳定,但医生提醒,病情仍处变化阶段,不排除植物人风险,是否进行二次手术还需进一步观察。女孩母亲表示,暂不追责,优先救治,后续将查看女儿手机记录,确认是否被“抛弃”后再作决定。
没有哪座高原
能够完全称得上“有脚就行”
近年来,高原徒步等户外运动热度攀升,然而 在高原雪山上,高反、缺氧、失温、体能都将面临挑战, 任何突发事故几乎都有着致命的危险。
作为游客,千万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也不能低估户外活动背后的各种风险。
对于准备去高原的人来说,高原反应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当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时,人会出现头痛、睡眠障碍等不适,甚至是更严重的疾病。这主要是因为海拔越高,空气就越稀薄,人能吸入的氧气量也就变少了。当机体无法适应缺氧状态时,就会出现不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反。
通常情况下,高反主要发生在海拔超过2500米的地区。一般性高反(较轻)通常发生于进入高原地区后的数小时内。
而那些较重的高原肺水肿病例,多出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通常见于人们快速进入高原后的1至4天内,以次日夜间最多见。
这两类人谨慎去往高原
计划去高原旅行前,大家要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以下两类人群要谨慎前往高原地区。
严重低氧血症高风险人群
本身就是严重低氧血症高风险的人,如患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者,在任何海拔高度都有发生严重低氧血症的风险。不建议这类人前往高原地区。
慢性疾病患者
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环境会加重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颅内血管畸形等疾病病情。这些患者在前往高原地区旅行前,要咨询专科医生,并准备好相应的药物。如果病情不稳定,就不建议前往高原地区。
突发情况如何应对
随着冷空气活动频繁,近期全国气温逐渐降低,雨雪增多环境下,户外活动面临安全事故的风险变大,一旦遭遇该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失温?
失温有哪些症状?
1.轻度失温:患者体温下降到33-35℃,同时会产生剧烈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严重疲劳、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识控制、呆滞、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或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出现幻觉等。
2.重度失温:患者体温降到32℃以下,并且失去意识,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肌肉不再痉挛、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丧失意识等。
一旦失温该怎么办?
1.轻度失温:当感到寒冷、开始颤抖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保持体力,并到避风处躲避来减轻风寒效应。
如果衣物潮湿,要立刻脱下,换上干燥衣物,用热水袋、发热贴等物品给脖子、腋窝、腹股沟、脚底等部位加温。
缓慢回温后,可以补充一些流质、常温的高热量食物,如浓糖水、巧克力等,让失温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
2.重度失温:千万不能烤火、喝热水,否则复温过快会引起低血压和休克,要用干爽保暖的衣物、睡袋之类裹住身体,立即送医抢救。
提醒大家
登山徒步应合理规划路线和时间
不要攀爬野山、进入未开发景区
无论是近郊小山
还是高海拔的雪山
任何户外活动都不能轻视风险
登顶不是终点,安全回家才是
来源:综合封面新闻、健康中国、国家应急广播
往期精彩回顾
|
|
|
|
-点击 阅读更多科学家的故事-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扫描二维码订阅杂志
点分享
点收藏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