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可能,还要求援?泽连斯基深夜致电莫迪,有一个最吊诡之处

俄乌冲突持续演变,能源流向、地缘格局、国际利益交错上演新一轮博弈。2025年8月,国际能源署数据披露,印度6月日均进口俄罗斯原油已攀升至176万桶,同比暴增7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深夜主动联系印度总理莫迪,成为全球舆论聚焦的外交谜题。

油轮穿梭,棋局暗涌

2025年夏季,黑海并未因季节而平静。俄军对敖德萨港的持续袭击,乌克兰粮食出口骤减,7月官方统计降幅接近40%。欧盟第十四轮对俄制裁刚刚落地,国际油市却悄然变化。印度海港迎来俄油新高峰,原油折扣与“影子舰队”并行,部分原油由印度炼厂加工后,再次流向波兰、立陶宛等东欧国家。

全球能源套利链条日益复杂。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俄油在印度炼化后,三成以上流向欧洲市场,成为援乌坦克的“动力血液”。俄乌冲突转为多方能源博弈,乌克兰“盟友”与“对手”身份交错。波兰等国公开力挺乌克兰,却在能源链末端间接承接印度“转手”俄油,构成前线与后方的巨大反差。

莫迪面对国内经济压力,印度82%的原油需求依赖进口。近年来,俄油每桶比布伦特基准价低12-15美元,仅6月,就为印度节省逾12亿美元。通胀压力、化肥与电费补贴、选民情绪交织,令新德里政府对俄油折扣难以割舍。国际政治、民生经济、能源结构三重夹击下,印度选择了现实主义骑墙。

2025年7月,美国财长耶伦访印时,向新德里释放“不会制裁购买俄油的发展中国家”信号,为印度继续采买俄油“正名”。西方对俄制裁疲态尽显,乌克兰不得不转向曾被忽视的东方大国。

“东方热线”背后的多重悬念

泽连斯基的电话并非孤立事件。欧盟的“和平提案”刚出炉,乌克兰官方对外释放愿为和平让渡部分俄占领土的信息。美俄即将在阿拉斯加举行会谈,推动停火的窗口期悄然开启。

基辅深夜灯火通明。泽连斯基直接致电莫迪,内容不仅涵盖双边合作,更直指俄油议题。乌克兰方面希望印度限制俄油进口,间接压缩俄方财政空间,影响即将到来的美俄谈判。社交媒体上,泽连斯基宣称印度认同“乌克兰必须参与所有相关议题”的立场。印度官方通报则强调“支持和平解决冲突”,明确保留对俄油采购的回旋余地。

双方言辞各有侧重。乌克兰谋求实际制裁,印度坚持外交辞令。莫迪同意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会晤,表面上为乌克兰留出“体面”,实则坚守能源利益底线。这种“口头承诺”成为新德里周旋于西方与莫斯科之间的典型策略。

印度对俄油依赖的现实无法回避。2025年7月,乌拉尔原油含硫量升高,印度炼厂设备频现故障。中国获得更优质ESPO原油,印度“能源优先权”被悄然削弱。俄方对印政策出现“能源分级”,新德里不得不在美俄之间艰难权衡。


援乌疲劳症蔓延,全球秩序裂痕加深

西方援乌疲劳蔓延已成最新共识。七国集团峰会后,乌克兰“春季反攻”承诺未能兑现,欧盟内部对援乌态度趋于谨慎。能源套利链条下,俄油以“印度制造”身份重返欧洲市场,东欧援乌国家与俄油买家身份重叠,引发国际社会普遍质疑。

能源议题成为乌克兰外交的软肋。泽连斯基欲借“东方热线”撼动印度立场,却无筹码撬动莫迪政策。新德里既要维系与美俄的外交平衡,又要保障国内能源安全。乌克兰幕僚据称讨论过“用无人机袭击印度炼厂”等极端设想,体现出基辅对印度“资敌”愤怒,但实际行动几乎不可能。

国际舆论场成为乌克兰下一步可能的反制工具。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印度外长苏杰生有可能面对乌克兰侨民“石油血债”抗议。莫迪的“中立”政策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信誉正遭受考验。多边套利的短期红利背后,印度在全球治理中的声誉面临长期风险。

俄乌冲突已悄然完成“价值观对抗”到“能源套利”转型。美国、俄罗斯、欧盟、印度、中国五方立场各异,乌克兰在大国博弈中的主动权日益稀薄。西方国家在道义与现实之间反复横跳,乌克兰难以再获得早期那样的无条件援助。欧盟对俄油“限价”天花板被“影子舰队”轻易顶破,制裁体系出现明显裂痕。

三方困局,博弈升级

印度的外交“骑墙”策略虽然短期内赢得了巨大经济红利,但长期来看,能源分级、外交孤立等隐忧逐步显现。俄印关系因原油含硫量变动出现摩擦,美印关系因“墙头草”政策降温。印度既未获得美国完全信任,也未得到俄罗斯充分尊重,实际处于两难境地。

乌克兰方面,泽连斯基在西方支持疲软后,主动寻求印度协助,既是外交空间的被动收缩,也是对现有联盟体系信任危机的直接反映乌克兰国际话语权进一步丧失,成为美俄欧博弈的被动棋子中国始终保持中立,欧洲安全缓冲区概念逐渐虚化,乌克兰“被瓜分”的风险升高。

美俄将在阿拉斯加展开双边会谈,俄乌停火机会窗口正在形成。欧洲尝试推动谈判未果,印度不愿卷入“浑水”,乌克兰的主动权日益稀薄。俄乌战争第三个冬天临近,全球能源市场、国际秩序、国家利益三重矛盾加剧,所有摇摆者都将为自身选择承担代价。

能源结构变化带来的长期影响不容低估。印度国内洋葱价格飞涨、通胀压顶,民生与外交政策紧密挂钩。俄印能源合作虽持续推进,却暗藏技术壁垒与市场风险。中国凭借优质原油供应,进一步巩固亚太能源格局主导地位。

乌克兰与印度,分别成为大国博弈下的“受难者”。乌克兰黑土地的战火与印度炼油厂的硝烟,揭示了多边博弈下看不见的成本。全球秩序裂痕不断扩大,能源链条的每一环都可能成为新一轮地缘冲突的导火索。

美国能源信息署、国际能源署等权威机构的最新报告揭示,全球能源流向已深度重塑国际政治版图。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能源经济与大国博弈彼此交织,构成2025年下半年的新国际现实。

参考资料:莫迪与泽连斯基通话 讨论双边关系及俄乌冲突

2025-08-11 22:25·环球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7

标签:财经   深夜   乌克兰   印度   能源   新德里   原油   国际   冲突   外交   欧洲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