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薯丸子
编辑|娱叔
一年前,巴黎,潘展乐以46.40秒刷新世界纪录,镜头里他振臂的瞬间,全网都在喊“亚洲飞人”;
一年后,新加坡的计时器定格在47.81秒,这个比宁泽涛夺冠还快的成绩,却成了他止步决赛的“判决书”。
观众席一片哗然,记者们面面相觑。
巴黎奥运会夺冠才刚满一年,那个让中国游泳站上世界之巅的天才少年,怎么了?
2025年新加坡世锦赛的泳池,对潘展乐来说格外冰冷。
半决赛第二组选手集体爆发,美国选手阿莱克西游出46.81秒,罗马尼亚名将波波维奇刷出46.84秒的历史第二好成绩,五人打开47.50秒大关。
当潘展乐以47.81秒触壁时,这个比宁泽涛当年夺冠还快的成绩,竟成了无情的淘汰通知书。
这成绩不光让他止步半决赛,跟自己比更是掉了一大截。
比去年巴黎奥运夺冠时的46.40秒慢了1.41秒,就连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46.97秒,都比现在快了将近1秒。
技术数据不会说谎,这次失利绝非偶然。
专业分析显示,潘展乐的出发反应时为0.64秒,比波波维奇慢了0.08秒。
在短距离赛事中,这几乎是决定性的差距。
更致命的是转身环节:他的蹬壁距离比巅峰期缩短了0.3米,水下滑行速度下降7%;
原本流畅的“划水-换气”节奏也被打乱,从过去5次划臂1次换气变成4次就需抬头,这明摆着是体能顶不住了。
从打破世界纪录到连决赛都进不去,潘展乐的技术滑坡像一面镜子,照出竞技体育的残酷。
赛后采访时,潘展乐就直说:“今天状态不好。”
其实早之前他就跟记者念叨过:
“自打去年巴黎奥运会结束,就没正经系统练过。有时候游到一半实在撑不住,就想想去年拿金牌那会儿的劲儿,靠这个给自己打气。”
他的教练郑坤良也说了,现在潘展乐不管是体能,还是游泳的专项,都掉得特别厉害。
在之后的采访中记者问他,现在状态恢复得怎么样了?
潘展乐说得挺实在:去年奥运那会儿的状态算100分,那现在顶多也就20分吧。
所以如今拿出这样的成绩,或许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可即便他把话说得这么敞亮,把状态下滑的原因都交代了,外界的声音却没打算就此“放过”他。
比赛结束不到24小时,网络上掀起了一场针对潘展乐的“全民审判”。
有人翻出他奥运夺冠时的照片,那时的他肌肉线条清晰,腹肌块垒分明;
再对比世锦赛期间的赛场图,指责他“肚子鼓起来了”,更有人阴阳怪气:“也就窝里横,在国内比赛还行,一到国际赛场就露馅。”
更刺耳的声音聚焦在“商业代言”上。
网友整理出他奥运后的行程:签约农夫山泉、携程等7个品牌,参加综艺录制、商业发布会。
“一天到晚跑活动,哪有时间训练?”“昙花一现、已经拉了一年了”
类似的评论在社交媒体刷屏,有人更直接扣上“辜负国家培养”“浪费天赋”的帽子。
其实潘展乐早就在采访里解释过:
“希望在临近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去追赶自己的最好成绩,目前维持在47秒就可以了。”
可这话到了网上,全变了味。
“输了就怪没训练?谁信啊”“卖惨博同情这套,观众不买账”,他掏心窝子的实话,被当成了“找借口”的证据。
这些话里藏着的,全是对运动员的苛刻和偏见。
似乎只要成绩下滑,就必然是“不努力”;只要接了代言,就一定是“心思不正”。
他们看不见潘展乐在接力赛中拼出46秒63的分段成绩(今年个人最佳),看不见他为了兼顾训练和活动常常凌晨加练。
当恶意被包装成“恨铁不成钢”,一场针对运动员的网暴狂欢,就这样借“关心成绩”的名义上演了。
看着潘展乐被群嘲的画面,不少体育迷想起了17年前的刘翔。
2008年北京奥运退赛,2012年伦敦奥运再次伤退。
这位曾打破黄种人短跑极限的运动员,被骂“懦夫”“骗子”“商业傀儡”,连他的跟腱伤势都被质疑是“演戏”。
直到多年后,人们才慢慢理解:运动员的身体不是机器,伤病与状态起伏本就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
可这样的事,在体育圈里总在重演。
2021年东京,14岁的全红婵凭“水花消失术”一战成名,可随之而来的频繁商业活动打乱了训练节奏。
发布会、录制挤满日程,原本每天8小时的训练被拆得支离破碎。
后来全锦赛她动作失误、成绩下滑,“被资本毁掉的天才”的骂声铺天盖地。
王楚钦这几年在乒乓球赛场拿了不少冠军,但也没少挨网暴的骂。
只要输球就有人骂他“关键时候掉链子”“拖队伍后腿”;
还有人翻出他比赛时的发型照片,说“心思全在臭美上,训练能认真吗”。
可很少有人提,那段时间他手腕旧伤复发,每次训练后都要冰敷半小时;
也没人记得,他半决赛时拼到凌晨才赢下硬仗,决赛前只睡了四个小时。
网球选手郑钦文因代言增多、状态下滑,也遭遇过“捞金比打球积极”的嘲讽。
运动员拿了冠军,铺天盖地的赞美就把他们抬上神坛,仿佛他们是不会累的超人;
可一旦跌进低谷,最尖锐的话又像石头似的砸过来,硬生生把他们拽进泥潭里。
好像运动员就该永远站在山顶,连喘口气都不行。
只要没稳住,就得被千张嘴指着骂,连解释的余地都没有。
可别忘了,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人,会累、会受伤、会有状态起伏;
其次才是运动员,他们的价值不该只由一块金牌或一次成绩定义。
体育圈不该是“造神-毁神”的循环场,更不该容不下运动员的“不完美”。
当我们学会在失利时给予理解,在争议中保持理性,或许才能真正读懂竞技体育的意义。
部分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潘展乐爆冷出局.2025
体坛零距离|潘展乐专访.2024
体坛周报|游泳世锦赛|100自&200自接连失利,潘展乐回顾这一年:巴黎奥运会后曾失去目标.2025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