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至11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和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承办的“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北京站)”亮相首都北京。
时隔60年,乌兰牧骑再次以全国巡演的方式来到北京,用轻便灵活的演出形式深入剧场、商圈、公园,为首都观众奉上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魅力的文化盛宴,续写“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时代新篇,展现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10月9日傍晚,北京淅淅沥沥的秋雨,丝毫没有影响群众观看演出的热情。当天晚上,乌兰察布市乌兰牧骑此次巡演的主要组成团队成员四子王旗乌兰牧骑在朝阳剧场为700多名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嘹亮激昂的开场歌舞《永远的乌兰牧骑》,伴着大屏幕上播放的历史照片,将观众带入一场跨越60年的文艺长歌;鼓声急促、古筝婉转、马头琴悠扬……八种乐器伴着男歌手深情吟唱,器乐组合演唱《北疆诗行》为观众徐徐拉开内蒙古草原的壮阔图景;充满张力的群舞《青春之歌》,将农牧区的真实生活融入创新舞蹈,展现了队员们“能唱、能跳、能弹”的复合型才华。
12个精彩节目轮番亮相,演员与观众深情互动、共唱一歌。演出现场掌声雷鸣,叫好声不断。北京之夜,观众沉醉在北疆文化独特的魅力之中。
鲜有人知,台上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演员们,当日凌晨4点就从家乡出发,乘坐10多个小时的大巴车抵京。一到北京,他们就赶到剧场开始彩排。工作人员买来了盒饭,但为了演出效果,30多名演员都是饿着肚子上台演出的。
“这样风尘仆仆的演出节奏,队员们早已习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一直是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的优良传统。”四子王旗乌兰牧骑队长李景平告诉记者。
舞蹈演员出身的李景平,在四子王旗乌兰牧骑工作了近40年,经历过太多迎风雪、冒寒暑的基层演出。长期练功和艰苦环境的工作使他膝盖受伤,再也无法登上舞台,但他用言传身教将乌兰牧骑精神传给一批批年轻队员们。
在全体演员和观众齐声合唱的《歌唱祖国》中,演出圆满落幕。当全体演员手挽着手鞠躬致谢时,台下的观众有的起身挥手致意,有的双手举起大拇指,有的向演员们比心高喊着“谢谢你们”,有的干脆登上舞台与演员们合影留念,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
“演出太精彩了!我是一名北京知青,在内蒙古插队时就看过乌兰牧骑的演出。今天再次欣赏马头琴演奏、顶碗舞和长调,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谢乌兰牧骑的全体演员们!”观众陈卫国告诉记者。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美酒飘香,鲜花怒放,歌声飞出我胸膛……”当经典曲目《赞歌》在朝阳公园响起时,历史和现今的琴弦,好像在这一刻弹拨出一声共鸣。
这首创作于1964年的歌曲,采用蒙古族音乐风格,60多年来红遍大江南北。也是在1964年,乌兰牧骑受邀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表演,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
1个月后,一场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的乌兰牧骑专场演出在人民大会堂的江苏厅举行。 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鼓励乌兰牧骑走出内蒙古,把精彩的演出带给全中国的观众。
1965年5月至12月,乌兰牧骑开始了人们盼望已久的全国巡回演出。内蒙古3支乌兰牧骑巡回演出队走遍了27个省、市、自治区,历时7个半月,总行程10余万公里,共演出600多场,宣讲30多场,观众上百万人次。
60年后再次进京巡演,乌兰牧骑风采依旧。10月10日上午,北京站的第二场演出,四子王旗乌兰牧骑将表演的舞台搬到了朝阳公园。身着民族服饰的乌兰牧骑演员们载歌载舞,吸引众多市民围观。
演员乌日嘎告诉记者:“选《赞歌》作为今天演出的开场歌舞可谓匠心独运。今天表演的这版《赞歌》,是我们重新编排的歌舞剧,它融入了民族舞蹈和更多时代元素,希望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试听感受。”
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乌兰牧骑演员即兴表演了一个又个充满民族特色又兼具时代气息的文艺节目,博得了观众们阵阵掌声,将清晨的朝阳公园变成歌舞的海洋。
10月11日上午,乌兰牧骑的表演又出现在了繁华的三里屯商区。一大早,穿着演出服、背着马头琴的演员们,骑着共享单车来到三里屯,席地而坐便拉起了马头琴。悠扬的歌声,曼妙的舞步,使商业街上南来北往的人流,瞬间如溪流般汇集到一起。
观众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美妙的时刻。还有人索性加入到演出的队伍,随着音乐一起摇摆。经久不息的掌声,回报着演员们的精彩演出。
“现场氛围很好,演员们展现了来自内蒙古的豪爽与豪迈,让我们对草原心生向往。”在三里屯演出现场,北京市民彭齐明告诉记者。
4场演出,乌兰牧骑鲜红的队旗,在舞蹈演员手中猎猎飘扬。这面旗帜,跟随乌兰牧骑的演出走遍了杜尔伯特草原的村镇嘎查,又随着全国巡演的步伐来到了首都北京。从草原深处走来,迈向广阔城市舞台,乌兰牧骑完成了从“服务基层”到“文化传播”的使命延伸。
3天时间,乌兰牧骑的演员们先后走进北京朝阳剧场、朝阳公园、三里屯等地开展2场专场演出及街头路演,充分发挥乌兰牧骑“短小精悍、一专多能、小型多样、灵活轻便”的特色,为北京市民和游客奉上一场场精彩的北疆文化视听盛宴。
“此次北京站的演出,我们既带来了传统民族艺术瑰宝,又有反映时代发展的原创作品。我们想让首都观众看到,乌兰牧骑不仅能唱草原民歌,更能讲好北疆故事、传递时代脉动。”四子王旗乌兰牧骑指导员那木拉说。
“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北京站)”璀璨收官,3天4场的精彩呈现,将北疆文化从地域符号,变成了首都观众耳边的旋律、眼前的舞姿和心中的回忆。
北京站的巡演,不仅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交流的生动实践。
这场跨越一甲子的文化之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自信憧憬。
承载着60年光荣与梦想的乌兰牧骑队伍,正以昂扬姿态再次启航,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续写“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时代新篇、推动北疆文化走向全国。
策划:周长翔
监制:刘霄
审核:任佳
文案:查娜
摄影:郝儒冰
(来源:草原云)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