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消失200家,香港餐厅老字号,彻底被内地吃货们抛弃了


又一家香港老店“垮台”了!


近日,彩龙皇宫大酒楼宣布10月15日关门。


作为香港的老字号,它已经营业长达45年,这则消息一出,街坊们都震惊了。


有人怀疑这是个假消息,不相信这家店突然就停业了;有人感叹小时候放学去吃茶,现在却成了回忆;甚至还有人觉得能撑到现在,也算是光荣结业了。



尽管街坊市民满是不舍和遗憾,但这家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老字号,最终还是沉入了时代的洪流之中。


事实上,香港餐饮关门事件远不止这一家。


根据媒体统计,今年1—6月,香港有290家店倒闭,这当中有七成是餐饮店,包括景乐集团、大班面包、炳记茶档在内的200余家老字号。


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香港未来估计有2000家餐饮店等着排队关门,整体的行业形势不容乐观。



彩龙皇宫大酒楼,是香港最早一批有“港式风味”的酒楼。从70年代开业至今,称得上是彩云邨有名的地标食肆之一。


这里不仅是香港人吃茶、聚会、宴请宾客的好去处,还是TVB明星的“御用餐馆”。


想当年,李香琴、曾华倩、黄日华等一众港星皆是这家酒楼的常客,老相册里还存放着他们在此谈笑风生的合影。


还有市民感慨,小时候来喝一次茶,就能捧回一叠明星的签名照,那份惊喜至今都难忘。



这家酒楼之所以在香港出名,少不了明星光环的助力。


除此之外,它还将美食和娱乐巧妙结合在一起,为食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这几年,酒楼新增了一些“我是歌手”“经典怀旧金曲”等活动项目,邀请李健、曾健明、李锦联等艺人登台表演。


当经典曲目跟随音乐旋律响起时,这里不再是品尝美食的食府,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音乐盛宴。



可是,这些改变并没有把彩龙皇宫大酒楼从颓势中拯救出来。


不少市民反馈,自从店面大装修之后,陆续出现食品口味不佳、服务员态度差、卫生不合格等问题。


随着问题越积越多,客流量逐渐下滑。


然而,老板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任由其恶化。导致昔日门庭若市的大酒楼,最终走上关门的“不归路”。


无独有偶,名都酒楼也面临类似的遭遇。


这家经营了35年的老字号酒楼,曾经是香港市民、法院行政署常去吃早茶的地方,如今也面临着9月底关店的困境。


记者观察发现,来这家酒楼吃茶点的顾客,几乎都是头发斑白的中老年人。



看得出来,像烧麦、奶黄包、鹌鹑蛋这些“经典”的港式茶点,已经不受年轻人的欢迎了。


既然失去年轻的消费群体,那也意味着一大批老字号门店即将面临被淘汰的残酷现实。


不过话说回来,曾经辉煌一时的香港老店,为何会落到如今这般境地?



答案或许隐藏在香港餐厅的黄金时期里。


20世纪八90年代,香港影片在内地很受欢迎,电影里的港式奶茶、西多士,与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和霓虹招牌交织在一起,成为内地观众感知香港最鲜活的符号。


到了千禧年,尤其是2003年内地赴港自由行正式开通。以芒果西米露、奶茶为代表的香港美食不再仅限于歌曲和影视中,而是被更多内地消费者品尝到。



那时候,街头巷尾新开的茶餐厅一家接一家,说是遍地开花也毫不夸张,天南地北的游客专门跑来品尝港式美食。


那可是香港餐饮业最风光、最红火的时期。


可惜时至今日,这些餐饮老字号都陷入了寒冬,出现陆续关门的困境。


事实上,餐厅主要解决的是大众日常就餐的需求,而茶餐厅无疑是性价比最高、刚需性最强的餐饮品类。


然而,大部分的茶餐厅都保留原有的港式风格,产品基本如出一辙。不管你走进哪家茶餐厅,招牌依旧是叉烧饭、冻柠茶、菠萝包……


更“要命”的是,这些产品不仅同质化严重,价格还特别贵。


香港一份普通的叉烧饭,价格就在80港币(折合人民币74元)左右,这售价显然不太符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



反观内地餐饮店已经发生焕然一新的变化,无论从品类、价格还是体验,都能给消费者更好地选择。


另外,香港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也是导致餐饮关门的一大因素。


以茶饮店为例,想要客流量多,这家店必须开在黄金地段,那它的租赁费可能高达30万港币/月。如果一杯饮品均价为10港币,每天需要卖出上千杯才能覆盖租金成本。


这单价和预售量显然香港是做不到的,放在内地市场也很难完成,更别提一些酒楼、火锅店等大型门店的运营模式。


再说说人工成本,香港海底捞员工的最低薪资为17000港币,最高可达35000港币。如果一个店有20名员工,那每月至少要发50万-60万港元的工资。


相比之下,内地餐饮店面的租金和店员收入普遍没有香港高,可以减少4~5人的成本。



此外,香港餐饮业一贯“我行我素”的作风,无形中也劝退了不少潜在食客,加剧行业的落寞。


不少老派餐厅仍坚持手写菜单、仅限现金,不支持移动支付等传统模式,这与当下年轻消费者追求的高效、便捷格格不入。


而在内地,线上排队、点单、支付早已普及。对年轻人来说,省下的时间与精力,可以投入到用餐体验中,比如拍照打卡,分享生活等。


回看香港餐饮业由盛转衰的历程,从当年的红极一时走到今日的集体沉浮。这番光景的转变,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港式茶餐厅接二连三停业的同时,一些新型餐饮门店正在内地悄悄走红。


2022年,一股新式冰室风潮席卷广州、深圳等地,这些新型门店融入了现代餐饮的理念,迅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此后便在各省市快速扩张。


以克茗冰室为例,目前全国门店总数超过130家。今年6月还在香港开出了首家店,引起当地食客的排队热潮。



与传统港式餐厅相比,这些门店更注重“小而美”、产品线多样化,而且性价比更高。它们推出19.9元的单人下午茶以及39.9元的单人餐,这些平价套餐更符合当下打工人的用餐标准。


除了价格更优惠,不少冰室也在菜单上花了更多的心思。


它们不仅新增了煲仔饭、炸鸡、紫苏牛蛙煲等不同风味的热销菜系,还在形式、口味方面不断做优化,确保每一位顾客都吃得开心。


如此用心的经营方式,很难让消费者拒绝。如果香港餐饮能借鉴,未必不是一条转型的好出路。


另外,香港本土餐饮业也发生了变化,疫情期间兴起的“两餸饭”模式,凭借其性价比和便捷性,正在成为部分餐厅尝试转型的另一种方式。


两餸饭相当于平价的快餐,每份价格在20-40港元之间,如果担心不够吃,可以选择三餸饭,价格依然比传统茶餐厅实惠。



据统计,香港目前有600多家两餸饭门店,部分店面甚至每天可以卖出900份餐食。


以前这类餐厅被称为穷人快餐,现在已经成为本地中产和打工人争相光顾的门店。


说到底,眼下钱不好赚,我们能在餐饮花销上省一点是一点。


对商家而言,如果能把两餸饭做到极致,既满足了顾客,自己也赚到了钱,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其实,在餐饮行业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持续创新、紧跟时代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那些固守老路、拒绝改变的餐厅,哪怕曾经是老字号或知名茶肆,也终将面临客源流失、难以为继的困境。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变,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END-


参考资料:

1.红餐网:《关店、收缩、亏损……港式茶餐厅“大退潮”?》

2.21世纪经济报道:《中环观察|内地餐饮香港扩张的“冰与火”》

3.第一财经:《香港老牌餐饮店收缩背后:北上消费分流、供应链比拼》

作者:卓卓

编辑:柳叶叨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美食   老字号   香港   餐厅   半年   内地   餐饮   酒楼   关门   港币   茶餐厅   消费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