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能生娃的省,根本不用催,他不仅能生,还稳生、猛生、集体上头生!
在全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的情势下,偏偏这个省份别具一格,位居榜首。
全国最能生娃的省份,既不是人口大省河南,也不是山东。
竟然是这个天天都被说“搞钱第一”的地方……
当全国各地都在为“抢人”焦头烂额的时候,广东就已经把人“生出来了”。
很难相信,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珠三角一带,比长三角地区还上头,广东是名副其实的“生育一哥”。
此时不免有网友发出质疑,认为西藏、宁夏、青海这些地方的出生率也非常的高,为什么却说广东是最爱生孩子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比例高并不等于基数高,西藏总人口仅350万人,哪怕生育率千分之十几,一年生的人口也就几万人。
而广东光是一百多万的新生儿,一个省份顶五个高原地区的打包外送了。
人口大省河南、山东、山西等这些人口基数大的省份,出生人口早已掉队,一个比一个“躺平”。
号称“包邮区”的江浙沪,总人口加来将近1.8亿,是广东的1.4倍,但出生人口却不到90万。
连广东的一个省都打不过,恐怖如斯,然而广东不仅是“生育王国”,广东还非常的年轻。
在全国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广东的老龄化却位列全国的倒数,全国最年轻的30个城市中,广东就占了7个。
而造成广东年轻化的原因,并不是广东的年轻人多,而是全国的年轻人都往广东跑。
当东北三省陷入“全面脱发”和“全面断根”的时候,广东依然靠着青春荷尔蒙开枝散。
硬是在内卷的育儿世界,杀出了一条血路。
而广东人们这么敢生,不光是广东“沿海发达”的地理位置原因,首先别被这个光环迷了眼。
虽然在生育学中,讲究“生育悖论”,简单来说就是越有钱越不生,越穷反而越生。
但广东却是少数的“既富又敢生”的例外。
最主要的就是广东的人口决定了当地的生育力,年轻人多了,自然就生的多了。
广东是打工人的天堂,是产业聚集区,大量年轻人的不断涌入。
20到40岁的生育主力军都来到了广东,靠着吸纳“人口红利”,打了个生育翻身仗。
除此之外,广东潮汕地区的潮汕文化自带生育滤镜,“多子多福”就是家族传承。
宗族文化的粘性影响不容小觑,在潮汕、广府等地的“生娃情节”,不是因为生的起,而是必须生。
当地的家族观念非常严重,讲究宗族势力。
早年“为家族延续香火”的传统观念,时至今日依然主导着生育行为。
在潮汕人民的眼中,“生不生”不是自由,“不生”却是耻辱。
这种社会文化惯性,是当代所有“生育鼓励政策”都比不上的“活招牌”。
而广东的“交家用”文化,也为广东人民多生奠定了基础……
当然还有网友表示,或许广东人爱生孩子,是因为父母能够收家用。
生孩子就是活脱脱的“劳动力+资源”,生的多了拿的家用就多了,何乐而不为呢?
但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所谓的家用,就是当广东地区的孩子自身拥有能够挣钱的能力时,会选择将自己的工资的一部分上交父母。
而让孩子上交家用最根本的目的并不是所谓的将孩子的资产占为己有,而是广东人民培养孩子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的一种方式。
在很多广东父母的眼中,当自己的孩子长大成年,拥有自己的工作之后,理应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如果一个成年人拥有赚钱的能力,但却不愿意上交家用。
这就像小孩子还没断奶一般,潜意识里还只想生活在父母构建下的舒适港湾。
并且对于广东地区的土著来说,他们大部分不缺孩子上交的这点家用。
甚至这几百块钱还不够他们吃一顿早茶,上交家用也是孩子和父母之间互相惦记的一种方式。
其实在广东,并不是人人都热衷于生小孩,比如那些纯正的广州土著就不爱生。
所谓的“广州土著”,指的是那些在50年代左右就生活在广州老城区的人们,这些人不爱生孩子的原因也同北京和上海这些地区的一样。
由于工作上主要靠着编制和国企,同时也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
虽然改革开放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在带动的并不是这些广州老城区的人们。
而是那些在南海番禺、顺德、佛山、东莞等等这些地方的人们,这些地方早期处于农村,更有利于开发搞各种新型的产业。
除此之外,位于农村地区的这些地方,大片的住房面积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当今常常困扰人们的“居无定所”的问题。
如若说商品房刚刚开放的时候,在市区只能买老破小,那跑到这些地方,很容易就能够用同样的价钱买到更大的房子。
当居住面积足够,手中也不差钱,还有文化惯性不断的推动,想必没有几个人不愿意生孩子。
其实繁衍后代本来就是人类的本能,能够做到生活安逸,满足居住条件的人,或许都会选择生孩子。
但往往当代的年轻人,很多都难以做到这一点……
过去大家不生孩子,是因为条件不允许,但现在年轻人不生,是因为自己不想。
常常萦绕在年轻人耳边的就是“生孩子就是从投资变成负债”。
生孩子对于过去的时代来说,多生个孩子就等多了一个劳动力,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前期不过就是家里多了几张嘴吃饭,但后期却收割了六七份工资。
但到如今,生孩子就等于生了“碎钞机”。
70后的娃,上学靠腿跑,放学割猪草,暑假挖红薯,15岁进纺织厂,工资上交盖新房,父母赚翻。
但00后的娃,产检卷到基因筛查,奶粉必须进口A2,3岁英语启蒙,5岁钢琴考级,学区房拼掉祖孙三代的积蓄。
甚至等到孩子大学毕业,发现工资还没你房贷高,结婚还得掏空父母养老本,实实的赔本生意,可谓是“越负责,越亏钱”。
有网友调侃,老一辈养孩子就像在割韭菜,隔一茬富一茬。
而年轻人养孩子,就像在供碎钞机,吞进去的是钱,吐出来的是焦虑。
此时的多子多福,可就变成了“多子多负”。
或许广东人民敢生孩子,不仅仅是“能出口”,还有广东本地超强的发展实力……
2008年发生了世界金融风暴,国内经济哀鸿遍野,广东却积极“腾笼换鸟”。
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率先完成了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
广东毗邻香港,拥有庞大的海外华侨群体,建立经济特区。
同时秉持着开放、包容、创新、冒险的精神特质,打开格局,势如破竹般的飞速发展。
德国的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广东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再加上地理位置,其经济科技能力绝对不亚于德国。
正是这样高速发展的经济现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广东。
广东在“抢人大战”中更是“双保险”,不仅自己“造人”,还能“吸人”。
当地的出生人口越多,未来的消费人口就越大,养老金的负担就越轻。
这种“自然增长+机械增长”的组合拳谁能顶得住。
广东人自己生够了,还能够外带一份湖南打工青年套餐。
在未来的人口零和游戏中,广东这种“生育战斗堡垒”,比任何GDP数据都硬核。
你可能可以投大钱造芯片、搞新能源,但没生孩子,你就没有用户,没有市场,可能没有未来。
但说到底,人口并不是口号问题,而是系统问题。
广东是我们在全球低生育困境中最后的旗帜了?
民族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
生育率的持续走低,众人皆沉浸在焦虑之中,这也始终会成为民族未来发展绕不开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育儿成本的逐渐走高,年轻人不是不想生,而是条件不允许。
如今各地也在想办法,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等,鼓励生育的呼声此起彼伏,希望能够将生育率提上去。
对此,您怎么看?
广州日报《2024年广东新出生人口113万人,数量全国第一,已连续7年》2月20日报道
中国侨网《潮汕文化的特质是什么》2020年10月22日报道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