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皖云】
在郎溪县姚村镇,有一款节令美食叫“小包酥月饼”。
中秋佳节临近,姚村老街上的春来浩糕饼坊又开启了小包酥月饼制作的忙碌季。
日前的一天上午,记者走进这家老作坊,探访小包酥月饼的制作技艺。
临街门店的柜台上,齐扎扎码放着当日新鲜出炉的小包酥月饼,香喷喷的甜味儿弥散了半条老街。三五游客围拢柜台,或津津有味地品尝月饼,或扫码购买。“今天玩石佛山回来,特意绕道姚村老街买月饼,这家小包酥月饼食材地道、口感好,酥脆香甜,吃习惯了,每次到姚村我都要买几筒,顺便给邻居带一点。”来自郎溪县城的自驾游游客余女士说。
老板娘蒋杨静把柜台生意应酬妥当后,系上围裙去后坊协助丈夫陈浩武做月饼。醒面与酥面揉合、做季子、包馅料、拍打塑形、加盖红印、装盘烘焙、出炉冷却、包装......工艺虽繁,配合默契的夫妻二人做得行云流水,忙而不乱。
“凌晨3点和面,同时用菜籽油做酥面,两种料子有百来斤,约4小时醒面,早晨制作馅料,馅料最有讲究,除了红绿丝、瓜子仁、白砂糖、金桔饼、桂花,还有黑芝麻粉——要选用产自当地的黑芝麻,这种芝麻皮薄肉厚香味浓。”做月饼的间隙,陈浩武与记者闲聊道,“所有料子准备齐全,就进入做月饼的流程,两个人要忙一整天,百来斤料子能做3000个月饼,全部是手工,要保证‘老味道’就不能怕麻烦。”
据了解,陈浩武家的小包酥月饼,一般在农历7月初开炉制作,一直做到农历8月15日的中秋节,产量约5千筒(5万个),主销平台是老街上的店铺,消费群体除了本地居民,还有游客,也有居民购买了通过快递方式把家乡的“老味道”递送给求学、务工的亲朋。
陈浩武告诉记者,他家从爷爷一代就开糖坊,到他已是第三代了。多年来,老作坊一直坚持传统工艺制作糖食,采用当地生产的生态食材做原材料,产品类别以节令为导向,如:端午节做绿豆糕,中秋节做月饼,常年做婚庆的“订单”麻饼,做的最多的是春节糖食,如米花糖、芝麻糖、豆子糖、馓子糖、花生酥等。
陈浩武,1985年出生,家住该镇姚村社区上街头组,先后做过派出所辅警及村干部,因为父亲患慢性病,不能胜任作坊里的活计,陈浩武2018年辞职,继承了老作坊的“甜蜜事业”。
据了解,早在2018年,陈浩武老店之“姚村糕饼坊制作技艺”入评郎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百六十行,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我既然选择了老作坊的‘甜蜜事业’,就要苦下决心经营好祖传的老手艺,把糕饼制作技艺守护好、传承好,让姚村老作坊的香甜,能够走得更远些。”陈浩武表示。
来源:郎溪县融媒体中心 余克俭 王祖清
本文来自【皖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9-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