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贵州旅游,博物馆成为热门目的地,镇馆之宝们作为“顶流”展品,吸引着全国的游客。各大博物馆也通过文化创新表达、数字技术加持等提升服务,让热度转化为游客满意度。
在贵州省博物馆,早上九点刚开馆就已经是人流涌动。在预约平台上显示,今天已经预约满了,最早也要排到三天后。7月以来,贵州省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已经超过70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了18%。
广西游客 潘静雯
“一个星期前我就预约了。”广西游客潘静雯告诉记者,因为听说这贵州省博物馆馆藏内容很丰富,网上很多人打卡,老师也讲过,所以到贵州第一件事就是来这里参观。
贵州省博物馆有八万多件藏品,是省内规模最大、馆藏数量最多的综合性博物馆。《北宋韩琦楷书信札》,作为北宋名臣韩琦现今唯一的传世法书,是中国195件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级”书法作品之一。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
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 武俊彦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上有来自元清11位文人的13段题跋,流传过程记录相当完整,还能看到不少帝王的印信,所以它当之无愧成为我们贵州省博物馆的国宝级书画。”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武俊彦介绍到。
福建游客 陈昊
“我们是8月1号就开始预约了。”正在对《北宋韩琦楷书信札》拍照的福建游客陈昊告诉记者。
1号展厅珍藏的羽人铜钺,也吸引着众多游客。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武俊彦告诉记者,羽人纹样原本是江浙东南沿海一带的纹饰,进入到贵州之后,开始和贵州本土的一些少数民族图腾进行了融合。
山东游客 郭艳艳
随着“羽人铜钺”走红,今年博物馆推出自主研发的了文创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看到铜钺的展品很精美,就买了文创产品回去留个纪念。”山东游客郭艳艳告诉记者。
贵州省博物馆党委书记 李强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鎏金铜鍪和铜钺进行开发,已增加了27类、56款文创产品。5月1日起,我们每天开放时间从下午5点延长到6点,7月1日起,每个星期六时间延长到晚上9点。”贵州省博物馆党委书记李强介绍到。
贵州拥有160多家博物馆,其中15家为国家级博物馆,涵盖历史、自然、科技、民族等丰富类别,讲述着远古走来的多彩贵州。暑假正值亲子游高峰期,7月以来,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游客接待量超35万人,其中6到12岁儿童占比近20%。
四川游客 张静厚
来自四川的游客张静厚小朋友告诉记者:“我想知道远古时期的一些东西,特别是恐龙,觉得挺好玩的。”
在这里,3.2万多件古生物化石、矿物晶体等展品,把观众带回上亿年前。这块长达9米多的梁氏关岭鱼龙化石标本,就是其中一个“镇馆之宝”。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展览陈列部工作人员 孔令健
“梁氏关岭鱼龙化石标本的完整程度比较高,修复工艺比较精湛。骨骼保存下来以后,可以看到里面腹部有三条小鱼龙,对我们来研究三叠纪鱼龙化石的生育和繁殖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算是一块‘明星化石’。”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展览陈列部工作人员孔令健介绍说。
作为博物馆的核心展厅,神秘贵州厅通过化石标本、场景复原和多媒体展示,呈现了贵州超过9亿年的地质历史和6亿多年的古生物历史。
浙江游客 杨依颖
“看影片的时候说二叠纪灭绝挺震撼的。”浙江游客杨依颖说,“我坐动车过来的,一路上都是隧洞,我以为贵州一直是山,没想到几亿年前是海洋。”
为了让游客拥有更好体验,地质博物馆暑期还新推出了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展和智慧导览系统。
“展览重点采用了声、光、电的沉浸式场景复原技术,结合黔金丝猴、黑颈鹤、穿山甲等珍稀动植物标本和矿石矿物标本,深入浅出地向公众介绍生态保护修复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展览陈列部工作人员孔令健告诉记者。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信息技术部工作人员 刘子瑜
“我们自己开发了数字化的成果集合到专用的设备导览里面,还有VR眼镜,为游客提供更有科技化的服务。”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信息技术部工作人员刘子瑜介绍说。
记者: 田婷婷 平川 耿耿迪墨(实习)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