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晚,那面飘扬了69年的镰刀锤子红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三色旗。那个曾经横跨欧亚的超级大国,就这样在无声的夜色中解体了。
谁也不会想到,三十多年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在公开演讲中,直指“苏联之父”列宁:“他最大的失误,就是把一个统一国家改造成了联盟。”
这话一出口就炸了锅,要知道,正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俄统治,亲手缔造了苏联,让这个国家从战火废墟里站起来,一度成为能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
可在普京眼里,这位革命导师的政治决策,却成了苏联解体的“原罪”。这究竟该怎么解释?
关于这一切,其实还得从沙皇俄国末年说起。那时候的沙俄,看着像个庞然大物,疆域从东欧一直延伸到远东,可内里早就蛀空了。
到了1917年,老百姓再也忍不下去了,布尔什维克攻占冬宫,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可新生的政权刚站稳脚跟,就陷入了更大的危机。
国内,被推翻的贵族、旧军官组成白军,联合起来反扑,到处烧杀抢掠;国外,英、法、美等协约国不承认这个红色政权,派兵从海参崴、摩尔曼斯克等多个方向入侵,想把苏维埃掐死在摇篮里。
更要命的是,那些被沙俄统治的地区趁机闹起了独立,乌克兰、白俄罗斯、高加索等地都宣布脱离俄国,民族主义浪潮汹涌澎湃。
列宁看着眼前的烂摊子,心里清楚得很:硬打肯定不行。红军刚组建没多久,装备差、兵力少,要是同时面对白军、外国干涉军和独立势力,新生的政权撑不了多久。
他必须想个办法,把这些想独立的地区重新拉回来,至少先稳住局面。
于是,列宁提出了“民族自决”的原则,简单说就是:以前被沙俄统治的地区,你们自己选,是加入苏维埃,还是独立。如果愿意加入,大家地位平等,以后要是想退出,也随时可以走。
这在当时是个大胆的想法,要知道沙俄几百年来都是靠武力维持统一,从没给过地方这么大的自主权。
斯大林当时就坚决反对,他觉得应该搞“大一统”,把各个共和国直接并入俄罗斯,由中央牢牢掌控。列宁却批评他搞“大俄罗斯主义”,说这样只会激化民族矛盾。最后还是列宁的意见占了上风,苏联就这样以联盟的形式诞生了。
不得不说,联盟制在当时确实起了大作用。那些原本想独立的地区一看,既能保留自己的文化和部分权力,又能搭上苏维埃发展的快车,大多愿意加入。
苏联集中力量搞建设,短短十几年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拖拉机厂、钢铁厂在各地拔地而起。
二战时,各加盟国齐心协力打退了德国法西斯,战后更是一跃成为能和美国争霸的超级大国,空间站、核武器、核潜艇,样样都走在世界前列。
可联盟的隐患,也在这些辉煌背后悄悄滋长。
表面上看,各个加盟共和国地位平等,可实际上,俄罗斯作为最大的加盟国,掌握着最多的资源和话语权。
乌克兰的粮食、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波罗的海三国的港口,都在为全联盟服务,时间长了,不少加盟国心里开始不平衡:“凭啥我们的资源要给别人用?”
更要命的是,列宁当年埋下的“退出权”种子,在特定环境下开始发芽。
到了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计划经济越来越僵化,商店里的商品越来越少,老百姓买面包要排队,买电视机要凭票。
与此同时,西方的可乐、牛仔裤、摇滚乐却通过各种渠道悄悄进入苏联,尤其是年轻人,看着西方电影里的繁华生活,心里渐渐起了变化。
美国人早就盯上了这个机会,他们不直接说社会主义不好,而是通过文化渗透慢慢影响苏联年轻人。
CIA甚至在内部文件里写:“当苏联青年开始听美国摇滚,他们就会慢慢按美国的方式思考。”
受美国文化影响的苏联年轻人
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苏联年轻人里,就有后来的叶利钦、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宣传部长,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推动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
到了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搞起了“公开性”和“改革”,一下子把盖子彻底掀开了。以前不敢说的话能说了,以前不敢想的事能做了。
波罗的海三国最先跳出来,1989年,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民众走上街头,举着国旗喊着“独立”口号。紧接着,乌克兰、白俄罗斯也开始效仿,联盟内部的裂痕越来越大。
1991年8月,一群保守派想通过政变保住苏联,结果失败了,这反而让加盟国的独立势头更猛。
当年1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带着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的别墅里签了份协议,直接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红旗落地
这三个核心加盟国一带头,其他加盟国纷纷跟进,偌大的苏联,就这样在短短几个月里分崩离析,变成了15个独立国家。
普京亲眼见证了这一切,他当时在克格勃工作,派驻在东德,看着自己的国家从强大走向分裂,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
他后来多次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在他看来,列宁当年的联盟制,从根上就给国家埋下了“定时炸弹”,宪法里那条“可以退出”的规定,平时看着没事,一旦国家遇到困难,就成了加盟国独立的合法理由。
普京上台后,不止一次提到列宁的这个“失误”。他不是否定列宁的革命贡献,而是觉得作为政治家,列宁没考虑到长远的国家统一。
在普京眼里,沙俄虽然统治高压,但国家是统一的;而联盟看似灵活,却让“分裂”有了法理依据。
尤其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了大片土地和影响力,车臣叛乱、经济崩溃、寡头横行,这些都让他深刻体会到分裂的代价。
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普京的评价太片面,毕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列宁要是不搞联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很可能早就被内忧外患搞垮了,根本等不到成为超级大国的那天。
当时苏联经济体制僵化、官僚腐败严重、西方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改革失当,还有叶利钦这些人的私心,纠集在一起,共同酿成了那场解体,不能全怪列宁当年的决定。
可站在普京的立场上,他统治的俄罗斯是苏联最大的继承者,却要面对分裂留下的一堆烂摊子。
他刚上台时,俄罗斯经济一塌糊涂,寡头们控制着国家资源,车臣叛军在南部作乱,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他花了十几年时间,打击寡头、平定叛乱、重塑国家权威,比谁都清楚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这些年,普京在俄罗斯大力倡导“强国论”,强化中央集权,压制地方分离主义。在他看来,列宁的联盟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家治理的关键:没有稳固的统一基础,再强大的联盟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散架。
他那样评价列宁,更像是在提醒现在的俄罗斯人,要珍惜国家统一,别再重蹈苏联的覆辙。
更新时间:2025-07-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