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你天天喝热茶啊,这么热的天不怕上火吗?”
很多人对夏天喝热茶都有误解,觉得天热就应该喝冰水、吃冷饮,才算“降温”。但这其实是把体感当成了内在调节。
温度的调节机制,不是靠喝凉的东西压下去,而是靠身体自身的散热调控系统维持平衡。喝热茶,恰恰是符合这个调节系统的一种行为。
人体的核心温度不是外界气温决定的。即使在40℃的天气里,核心体温也会尽量维持在37℃左右,这靠的是汗腺、血管扩张和神经系统的多重作用。
如果摄入大量冰冷饮品,虽然当下感觉清凉,但胃肠道会受到强烈刺激,引起黏膜血管收缩,造成暂时性的血流中断,甚至影响消化酶分泌。
久而久之,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肠胃蠕动变慢。
而热茶虽然温度高,但进入胃内后能刺激胃部轻微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消化液分泌,反而减轻了积滞、胀气的问题。
这个效果很多人没注意,但实际在门诊中经常出现。尤其在胃动力不足、食欲下降、湿热内盛的人群里,每天一两杯热茶比任何保健品都更实用。
还有一个被误解的点是,热茶能不能“解暑”。答案是肯定的,但原理和大多数人想的完全不同。不是“热上加热”,而是调动身体的散热机制。
热茶可以促使身体快速出汗,在皮肤表面形成汗膜,加快蒸发速度,让核心温度下降得更自然、更温和。比起冰饮强行压制体温,这种方式更安全,也更符合人体自身的调节路径。
说到底,这不是冷热的选择,而是顺应和对抗的选择。对抗身体的自然反应,只会让调节系统负担加重。
高温天还硬灌冰水,看似爽快,实则在干扰交感神经、消化系统和肾上腺反应。
茶水温度适中,可以缓慢调节中枢神经活动,减轻焦躁、改善睡眠,对心率和血压也有一定缓冲作用。这不是经验说法,是有生理基础的。
讲到茶的成分,很多人只知道咖啡因,其实不全面。茶多酚是其中作用最复杂的一类,它们具有抗氧化、调节脂类代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
夏天高温本身会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血管壁受热扩张,容易引发头痛、血压波动、甚至诱发心脑血管事件。长期喝热茶能稳定微血管状态,对高温季节的人体循环系统是一种保护。
另外一个常被忽视的点是呼吸道。夏天很多人进入空调房时不注意温差调节,冷空气直接刺激喉咙和气道,造成痉挛性咳嗽或慢性咽炎加重。
而热茶的蒸汽、温度和多酚类成分,对呼吸道有一定湿润和缓解作用,特别是在干燥和温差反复的环境里,每天一杯热茶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咽喉部位的不适。
从中医角度说,茶属于“苦寒之品”,但配合热水冲泡、热饮入口后,寒性被中和,不会伤脾阳。反而可借茶苦味清心火,散暑湿。这和冰饮直接破坏脾胃阳气完全不同。
很多夏天胃口差的人,其实不是食欲问题,而是脾气虚弱、胃阳不振。用热茶慢慢调理,往往比药更有效。这不是迷信,是临床经验积累出来的结论。
还有一个很实际的点是戒糖和控重。冷饮多数含糖量高,且摄入速度快,容易引发胰岛素短时间剧烈波动,加重胰腺负担。
而热茶不含糖,也不会刺激食欲,是天然的无负担饮品。
很多人控制饮食最失败的时间段在下午和晚间,这两个时间段正好可以安排热茶替代含糖饮品,有助于降低热量总摄入。
热茶对肾脏功能的间接帮助也值得说一说。高温下,肾脏排毒压力本来就大,如果频繁摄入含磷、含钠饮料,会加重肾小球负担。
而清淡的热茶可以增加尿量,带走代谢废物,对已有轻度肾功能异常或代谢综合征倾向的人,是更合适的水分补充方式。
尤其在早晨起床和午后疲劳阶段,热茶的作用比单纯饮水更明显。
说到这,还有个被长期忽略的领域,就是情绪调节。很多人不明白高温怎么会影响情绪,
其实夏季光照强、湿度高,会让皮质醇波动增强,大脑边缘系统活跃度变高,更容易出现焦躁、冲动、疲乏、注意力下降等状态。
热茶中的氨基酸类物质,尤其是茶氨酸,已被证实具有调节神经递质、改善情绪、提高注意力稳定性的作用。
还有一点必须提,就是抗氧化。夏季高温会增强体内氧化应激,特别是在暴晒、作息紊乱、睡眠不足的人群中,自由基水平明显上升。
热茶中的茶黄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天然抗氧化物,
能在血浆中快速发挥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皮肤老化、血管硬化、神经退行性病变都有潜在保护价值。这种保护是长期的,需要稳定摄入才能看到明显差异。
说到底,很多人觉得热茶没什么特别,不过是一杯饮品。但对中枢神经、肠道菌群、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稳定、情绪调节等多个系统的细微调节,是累积出来的改变。
不是一两天见效,而是三个月、半年、一年以后,身体状态慢慢向好的方向偏移。
那要是一个人夏天每天坚持喝热茶,却依然频繁中暑、胃口差、晚上睡不好,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喝的方法可能错了。热茶虽然好,但如果茶叶选得不当、水温过高、饮茶时间不合理,也可能适得其反。
比如绿茶属寒性,不适合脾胃虚寒者长期热饮;又如饭后立即大口饮茶,可能冲淡消化液;
或是浓茶中咖啡因含量过高,反而刺激中枢,导致入睡困难。
所以茶不是万能的,必须因人制宜、因时调整,才可能让好处真正发挥出来。这一步,很多人还没意识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胡志昊,王娜,刘星,等.饮茶与常见慢性疾病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1,29(11):847-850.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