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马总,中国有句话叫卸磨杀驴,你听说过吗?”
针对美国的“大而美”法案,特朗普和马斯克之间的大战已经进入白热化,老头想赶紧实施,马总想极力阻止。
针尖对麦芒也不过如此了,特朗普扬言要把马斯克赶回南非老家,马斯克则要特朗普在中期选举中败选,一个更比一个很。
明明以前俩人好的能穿一条裤子,现在为何走到了这一步,在“大而美”法案的最后48小时,两人的斗法又是谁会获胜呢?
“大而美”法案堪称是2025年核心经济政策的集大成者,其内容涵盖了多个关键方面。
在减税措施上,法案不仅计划将2017年的减税政策永久化,还提出对小费、加班费、汽车贷款等实施免税或抵税政策,最高可达4万美元,旨在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负担。
同时把遗产税免税额提升至1500万美元,这无疑对高收入群体更为有利。
资金来源方面,法案试图通过提高债务上限来支撑大规模减税计划,据估算,未来10年将增加2.4万亿到3.8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在支出调整上,法案取消了拜登时期给予电动车的7500美元税收抵免,这对蓬勃发展的新能源行业无疑是沉重一击。
还砍掉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医疗补助,并设置每月80小时的工作要求,预计这将致使860万人失去医保,同时把食品援助年龄限制提高到64岁,影响约400万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这些条款一经公布,便因其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平问题而饱受争议。
马斯克,这位在科技与商业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成为了反对“大而美”法案的先锋。
从企业利益层面看,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对特斯拉的冲击是直接且巨大的。
2025年6月的数据显示,这一政策变动极有可能让特斯拉损失一半以上的利润,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其在加州的零排放积分销售,预估损失高达20亿美元。
从公共责任角度出发,马斯克认为法案所增加的巨额赤字,与他在政府效率部门为削减1150亿美元赤字所付出的努力背道而驰。
不断攀升的债务可能会推高国债收益率,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此外他严厉批评法案削减医疗和食品援助的做法,直言这是典型的“劫贫济富”行径,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
2025年6月30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言辞激烈地表示,如果该法案最终通过,他将组建“美国党”,誓言要让那些支持法案的议员在中期选举中落选,其反对态度之坚决可见一斑。
“大而美”法案,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与经济考量。
从政治角度看,2025年6月的民调显示,他因移民政策和中东冲突等问题,支持率已跌至低点。
通过该法案,以减税和补贴等措施作为诱饵,能够吸引更多选民的支持,稳固共和党的基本盘。
在经济层面,特朗普此前对华态度有所软化,并计划带领企业高管访华,这一举措很可能是为了缓和关税战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
回顾2024年,全球范围内的关税政策导致特朗普支持率大幅下降,而在与中国进行谈判后,支持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
在此背景下,“大而美”法案成为特朗普重振经济形象的关键举措,然而,其高赤字特征以及偏向高收入群体的条款,自提出之日起便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大而美”法案在国会的投票历程可谓一波三折,充满了戏剧性与政治博弈。
特朗普上台后,对参众两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增加了共和党议员的数量,试图为法案通过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
然而2025年6月29日,在参议院的初审投票中,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两名共和党议员突然反水,使得赞成票仅为47票,反对票则达到50票。
面对这一困境,共和党迅速采取紧急调整措施,经过一番努力,最终以51票对49票的微弱优势涉险过关。
6月30日,参议院第二次投票依然惊险万分,以51票对50票的结果通过了法案,这充分表明该法案的支持基础极为脆弱。
而马斯克在这一关键时刻威胁组建新党,无疑对传统两党格局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其针对支持法案议员的态度,试图在中期选举中施加影响的意图十分明显。
特朗普则迅速回应,暗示可能对马斯克的企业补贴展开调查,甚至不排除取消对其支持的可能性,双方的矛盾已完全公开化,呈现出剑拔弩张的态势。
从行业与市场视角来看,“大而美”法案对新能源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
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直接增加了特斯拉等新能源企业的成本,为维持利润空间,企业不得不提高电动车售价,这无疑将削弱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025年6月的市场分析数据显示,特斯拉股价因法案争议出现大幅波动,投资者对其未来盈利能力的担忧加剧,导致股价下跌。
其他新能源企业同样面临着巨大压力,整个行业的增长步伐可能因此放缓。
此外法案的高赤字模式可能引发通货膨胀,降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
虽然减税政策在短期内能够刺激消费,但从长期来看,沉重的债务压力将给美国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新能源行业的资金链因补贴取消而收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制约了行业的创新发展。
法案在社会层面引发了强烈反响。
2025年6月,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消费者对法案的批评声浪,他们纷纷指责法案削减医疗和食品援助的做法,认为这对中低收入群体极为不利。
相关分析指出,法案的实施可能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加剧社会阶层矛盾,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在监管方面,美国财政部和国会预算办公室高度关注法案的赤字影响。
2025年6月发布的报告警示,高赤字可能推动国债利率上升,大幅增加政府融资成本。
若法案最终通过,其合规性将面临再次审查,特别是其中的减税和补贴条款,是否符合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备受质疑。
而马斯克组建新党的计划,也极有可能面临法律和政治层面的严格审查,监管机构将对其政治活动的合法性进行全面评估。
“大而美”法案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了美国本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连锁反应。
法案提高债务上限的举措,可能导致美元利率上扬,进而对全球资本流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2025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美国债务规模的持续增加,极有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尤其是对那些依赖美元融资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冲击更为显著。
法案取消新能源补贴,将减缓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增长速度。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国,中国的新能源出口企业已感受到寒意,2025年6月的数据显示,中国相关企业已开始调整策略,加大对欧洲和亚洲市场的投入,以抵消美国政策变化带来的负面冲击。
特朗普计划访华,这一举措或许与法案的全球影响密切相关。
回顾2024年,关税战使中美贸易关系持续紧张,而法案的高赤字政策可能进一步恶化双边关系。
在此背景下,访华或许是特朗普试图稳定经济环境的一种尝试,然而,法案引发的巨大争议无疑将削弱他在谈判中的筹码。
展望新能源行业的未来前景,“大而美”法案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取消税收抵免政策可能导致美国电动车销量大幅下滑,特斯拉等企业的市场份额将受到严重挤压。
2025年6月的行业报告预测,美国电动车市场在全球的占比可能从15%降至12%,企业不得不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
马斯克反对法案,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特斯拉的利益,更是着眼于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他在政府效率部门推行的节能政策,与法案的高赤字模式形成鲜明冲突,深刻凸显了新能源行业与传统经济模式之间的矛盾。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新能源行业唯有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才能有效应对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这也可能促使企业加速向海外市场转移布局。
同时,新能源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也备受关注。
中国和欧洲在电池、零部件生产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美国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法案若最终通过,可能会促使美国企业调整供应链策略,增加本地化生产比例。
然而这一过程中成本的上升可能会削弱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如何在政策变动中寻求平衡,成为美国新能源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特朗普与马斯克围绕“大而美”法案的纷争,是美国复杂政治经济生态的一个缩影。
其影响不仅关乎美国国内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更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掀起波澜,新能源行业首当其冲面临重大变革。
这场纷争的最终走向以及法案实施后的实际效果,无疑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关注的焦点。
你觉得这场“忘年交”的拉扯,哪一方会赢呢?
参考资料:
【1】环球时报2025-07-01《特朗普称愿意推迟“大而美”法案通过的最后期限》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