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网友也善意地给我留言,说酒精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健康学家,我无意破坏人类文明中的酒文化,更不愿意破坏世界上巨大的制酒产业,只是想客观地说说酒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
理性地说,酒精确实对于人类的生理上没有任何益处,我就不多说了。但是为什么古往今来人类却热衷于喝酒呢?而且还产生了全系列的饮酒文化?可见,不能仅从生理上的应激反应来简单地褒贬饮酒的作用,还要从社会上,心理上全面评价饮酒的功效。
愉快的饮酒场面有助于心身健康
首先,饮酒能使正常人心里愉悦。曹操说得最直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更是把饮酒提高到浪漫的程度:“将进酒莫停杯,与尔同销万古愁。”还有杨慎的“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见饮酒不光是解决了曹操眼前的忧愁,还能消除李白的万古惆怅,更能让后人笑谈古今!
人类自从进入了文明时代,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见到了好朋友,就会想起干一杯。前苏联有一首热情奔放的《干杯》三拍子歌曲,开头是这么唱的:“如果在节日里,有几位好朋友,和我们欢聚在一起。让我们回忆起最珍贵的一切,干一杯在干一杯。朋友们来吧,-----。”
尤其是在外交礼节的场面,有端着红酒穿行在社交沙龙中的轻松交谈,亦有宴会上热情洋溢的致酒词,当然还少不了开怀痛饮的宴会高潮。人们适量饮酒后,大脑神经会显得格外兴奋,心情变得非常轻松,更能促进人际间和国家之间的融合、交流与谅解。
在生意场面,宴请时更是不能缺少美酒佐餐,无酒不成席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许多曾经的好朋友,因为一些误会和摩擦而彼此疏远。如果恰好遇到了一起吃饭喝酒的场合,在酒精的催化和促进下,往往都能消除以往的恩恩怨怨,重归于好,这就是常说的“一醉泯恩仇”。
我们来设想一下没有酒的场合会是什么结果?人们举着杯中的橙汁和茶水,越喝越清醒,越喝越觉得对方还没有杯中的饮料有滋味,结局肯定不会有高潮。在社交场合,最最忌讳的就是那些正人君子,怀着警惕的鸡肠肚子,盘算着自己的得失,只顾自己挑着喜欢的菜肴吃饱了算了,不管对方的诉求、喜好和心情。这样的人也配进入社交场合吗?如果不是为了应酬,我才不会参加那样无趣的聚会呢。
诚然,谁都不是傻子,无人不知酒精有害,还需要你来劝阻提醒吗?你知道心情愉快了身体会分泌多巴胺吗?那是提高健康延长寿命的催化剂和促进剂,所有的长寿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开朗豁达,心情愉快。谁见过事事讲究处处算计的人有长寿的?
我还是那句话,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健康专家,我只是一个活在当下的普通人,希望快乐地活着。如果宴会和沙龙上没有了酒,就不会有快乐,不会有交流,更不会有豪迈,当然也不会有李白、曹操、苏东坡、王羲之那样的贤士出现,假如他们还在世的话。
既然没有贤士的参与,我还去吗?本文就以《牛虻》小说中最后的一句话结尾吧:“无论我们活着还是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的大苍蝇(“牛虻”也被称为“大苍蝇”,英文为gadfly)。”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