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猛然醒悟!欧洲人爱吸血的本质露馅,欠中美俄的债该还了

最近欧洲媒体集体焦虑:能源账单涨了 3 倍,超市货架一半是空的,法国退休年龄从 62 岁延到 64 岁,欧盟今年的工业产值也跌了 12%。这显然是 500 年 "吸血" 模式玩不下去了。

欧洲繁荣的虚假性

欧洲福利好得让人羡慕,德国妈妈生娃有三年产假,瑞典人看病几乎不花钱,但这些福利的钱从哪来?课本里的 "地理大发现",其实是组团抢劫。

15 世纪前,世界中心在东方,中国 GDP 占全球三分之一,印度、阿拉伯帝国都比欧洲富裕。那时欧洲人造不出像样瓷器,贵族餐具多从中国运来。

1500 年前后是转折点,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西班牙人发现美洲,带回来的不仅有香料,还有大量抢来的黄金。1503 到 1660 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 1.8 万吨白银,占当时全球白银总量的 80%。这些不义之财变成欧洲工厂的机器、工人的工资,成了如今高福利的老本钱。

欧洲科技爆发也很蹊跷。有学者发现,明朝《永乐大典》里的天文历法、农业技术,18 世纪突然出现在欧洲学术期刊上。

八国联军不仅抢了圆明园文物,还从翰林院劫走 3 万多册古籍。同一时期,中国闭关锁国错过工业革命,欧洲靠抢来的财富和技术,把世界中心移到西方。

殖民扩张中,欧洲手段不止掠夺财富文物。他们在殖民地推行残酷统治,掠夺原材料,把殖民地当商品倾销地。

比如在印度,英国殖民者疯狂掠夺棉花和茶叶,又向印度倾销纺织品,导致印度本土纺织业毁灭,无数手工业者陷入困顿。这种模式为欧洲积累巨额财富,却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欧洲的三国拐杖

二战后欧洲能快速恢复,日子越来越舒适,福利越来越好,全靠中美俄三根 "拐杖",少一根都站不稳。

美国这根 "安全拐杖" 最粗。1949 年北约成立时,欧洲国家军费总和不到美国五分之一。欧洲请了美国这个 "保安",不用花大钱养军队,省下的钱全投到福利上。

俄乌冲突中,欧洲敢对俄罗斯放狠话,全靠北约和美国支持,去年美国给乌克兰的军援比德国全年军费还多。但如今实力衰退,美国政府要重新评估北约 "保护费",欧洲要么自己掏钱扩军,要么可能被欺负。

俄罗斯的 "能源拐杖" 是欧洲日常生活的关键。德国 55% 的天然气、30% 的石油来自俄罗斯,管道畅通时 1 立方米天然气才 20 欧元,俄乌冲突后飙到 120 欧元。

去年冬天,波兰很多家庭因气价高只能烧柴火,法国核电站因缺铀燃料一半机组停运。欧洲人冬天室温不低于 20 度是写入法律的福利,可现在能源紧张,这福利成了空话。

俄罗斯曾为保障对欧能源供应修建多条管道,比如北溪管道,本可互利共赢,可欧洲受政治因素影响制裁俄能源,最终导致自己能源短缺,纯属自食恶果。而且欧洲长期依赖俄能源,却没做好储备和替代方案,出问题就陷入被动。

中国的 "商品拐杖" 最实在。广东玩具、浙江衣服、江苏家电在欧洲超市价格比本地货便宜一半多。德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欧盟从中国进口消费品达 4200 亿欧元,没有这些,欧洲人工资撑不起高消费。

德国《商报》曾直言希望中国只做袜子衬衫,别碰芯片汽车。可如今中国电动汽车已打入欧洲市场,这根 "拐杖" 人家不想轻易递了。

中国为欧洲提供廉价商品时,承受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工人们辛勤劳动却收入微薄,欧洲坐享其成,这种不公平贸易本就不该长久。

还债时刻到了

欧洲最怕的事正在发生 —— 三根 "拐杖" 被同时抽走。

美国新总统竞选时喊出 "北约过时论",若真退出,欧洲得独自面对俄罗斯军事压力。欧洲常备军才 150 万,比不上俄罗斯一家。没了美国靠山,曾被欧洲欺负的国家可能找上门,比如波兰向德国索要 1.3 万亿美元二战赔偿,给财政紧张的欧洲添了大负担。

美国态度转变是自身利益考量,多年来为维持在欧影响力投入大量资源,实力下滑后难以承担,且欧洲与美国分歧渐大,美国觉得再为欧洲 "护航" 不划算。

俄罗斯能源断供对欧洲打击更猛。去年欧洲从俄进口的天然气暴跌 90%,只能高价买美国 LNG,成本翻五倍。这导致德国巴斯夫等化工巨头关掉本土工厂搬到中国,工业撤离使欧洲税收大减,德国今年财政赤字突破 GDP 的 3%,养老金都快发不出,社会矛盾凸显。

俄罗斯断供是因欧洲在俄乌冲突中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损害了俄利益,俄自然不会再提供廉价能源。能源是战略资源,俄有权按自身利益决定供应,欧洲因错误决策付出代价是必然。

中国也不好惹。以前欧洲把中国当 "血汗工厂",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设备、5G 技术冲到高端市场。欧洲想技术封锁,结果空客飞机在中国卖不动,奢侈品在华销量跌 27%。更关键的是,中国工人工资十年涨三倍,廉价商品不会再论斤卖给欧洲了。

中国产业升级是自身努力和时代必然,不再满足于产业链低端,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竞争力。当中国不再提供廉价商品,欧洲才意识到自己舒适生活建立在对中国的剥削上,该偿还了。

欧洲衰退挡不住了

现在欧洲像被抽走空气的气球,一天比一天瘪,昔日繁荣渐褪。

工业空心化挡不住了。去年欧洲制造业 PMI 连续 12 个月低于荣枯线,德国大众关了 3 家本土工厂,法国雷诺把生产线搬到摩洛哥。不是不想迁回,而是欧洲工人月薪 3000 欧元,中国工人只要 600 欧元,生产的商品没市场竞争力。

欧洲企业为追高利润,把工厂搬到劳动力低成本地区,导致本土工业体系瓦解,大量工人失业,工厂闲置,生产停滞。且欧洲在新兴产业发展上落后于中国等国家,缺乏新经济增长点,加剧了工业空心化。

社会福利也难维系。意大利养老金支出占 GDP 的 16%,税收只够覆盖一半。希腊更惨,年轻人失业率 35%,街上满是抗议人群。以前靠借钱维持高福利,现在债主上门了 —— 中国持有欧盟债券 1800 亿欧元,美国持有 2300 亿欧元,稍微催债,欧洲就可能面临危机。

高福利曾是欧洲吸引人才的筹码,但建立在经济增长和充足财政上。欧洲经济衰退、财政锐减,高福利成了负担。政府要么削减福利引发不满,要么继续借钱加剧危机,无论选什么,都难挽回衰退命运。

说到底,欧洲 500 年好日子靠抢、靠赖、靠别人输血,从殖民扩张到二战后靠中美俄当靠山,"吸血" 模式早该结束。现在中美俄觉醒,不愿再当冤大头,欧洲衰退是历史必然。天底下没有只吸血不付出的道理,欧洲该为过去的行为还债了。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财经   欧洲人   本质   欧洲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德国   北约   拐杖   能源   欧元   福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