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清热降火,熟吃健脾祛湿,7月它正上市,天热心烦睡不好更要吃


“老李啊,你最近咋老是发脾气啊?脸色也不太好看。”

王大姐坐在小区凉亭,一边扇着蒲扇,一边看着对面满脸倦容的老李头。

老李苦笑着:“哎,这天一热我就烦躁得不行,晚上也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嘴里还老冒火气,连喝水都没用。”

王大姐神秘一笑:“你是不是忘了我们之前夏天老吃的那个?莲子啊!生的泡水吃,清热;熟的熬汤喝,去湿健脾。我家这两天刚买了一斤,晚上煮了一锅百合莲子汤,一觉睡到天亮!”

“莲子还能这么吃?”老李听得两眼放光。

王大姐点点头:“可不,7月正是新鲜莲子上市的时候,错过了就只能吃干的啦!”

老李回家后立刻买了一些莲子,照着王大姐说的试了试。三天后,再见面,老李乐呵呵地说:“真管用,睡得香了,火气也小了,真得谢谢你!”

——既然一个小小的莲子能帮人安神祛火、健脾除湿,那你还不试试看?

一、莲子妙用多,中医典籍早就说清楚了

莲子,又叫莲实,在中医里是个出了名的“内外兼修”的宝贝。它不仅是老百姓夏日常吃的小零嘴,更是历代中医认可的“药食同源”之物

《神农本草经》中早就有记载:“莲子,补中益气,厚肠胃,令人强志。”

《本草纲目》也说它:“交心肾,厚肠胃,止泻痢,固精气。”

《名医别录》更提到它能“安五脏,养心气”。

从这些记载来看,莲子的作用不止一种。它能补心、养脾、止泻、安神,关键还非常温和,适合中老年人常吃。

而且莲子特别有意思:生吃偏寒凉,适合夏天用来清热降火;熟吃则偏温,健脾祛湿最合适。

也就是说,它能根据吃法的不同,发挥出不同的效果,真的是种特别“懂人心”的食材。

二、常吃莲子,有这3个你想不到的好处

1.清热去火,改善睡眠

夏天天气一热,人容易烦躁、心火旺,睡不好就是常见问题。莲子则恰好能入心经,起到清心除烦、安神助眠的效果。

特别是莲芯——也就是莲子里面那根绿色的苦心,很多人怕苦就扔掉了。其实这个部分在中医眼里最宝贵,《本草求真》记载:莲心“专泻心经之火”。

所以如果你心火旺、晚上老是心慌失眠,或者白天总爱发火,泡一杯“莲心茶”喝一喝,苦是苦点,但下火效果真的快。

当然,体寒或者本身脾胃弱的人,最好不要天天吃生莲芯,三五天喝一次就够了。

2.健脾祛湿,调理肠胃

很多人夏天湿气重,胃口差、不想吃饭,还总感觉肚子胀气、拉肚子。

莲子入脾经,熟吃后能补脾止泻,特别适合熬粥、炖汤。

老话说“脾为后天之本”,脾虚的人一旦调好了,整个人的精神气色也都会跟着好起来。

像很多中老年人一到梅雨季节就觉得人发沉、不清爽,就是湿气重、脾虚的问题,煮点莲子百合粥喝,连续吃几天就有感觉。

3.润肺养颜,延缓衰老

莲子富含植物蛋白、钙、磷、钾,还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常吃可以帮我们抵御自由基、保护心血管,对皮肤也有一定好处。

尤其是女性朋友,如果面色暗沉、易疲劳,经常用莲子搭配银耳、红枣炖汤喝,对改善气血、提亮肤色很有帮助。

三、莲子的3种好吃又养生的做法,越吃越舒服

1.莲芯泡水喝——去火安神

适合:心火旺、睡不着、烦躁的人

做法:取新鲜莲芯3-5根,用温水泡20分钟,口味太苦可以加几粒冰糖调味。

建议一周喝2-3次,不建议天天喝。

2.莲子百合银耳汤——养心润肺、助眠

适合:压力大、皮肤干燥、易失眠人群

做法:干银耳泡发后撕小块,和莲子、百合一同炖煮约40分钟。可加入适量红枣、冰糖。

每天晚饭后一碗,睡觉更香,皮肤也慢慢变得有光泽。

3.莲子山药粥——健脾祛湿

适合:胃口不好、湿气重、容易腹泻人群

做法:莲子去芯,山药切小块,和大米一起煮粥。可搭配一两片陈皮,帮助健脾去湿。

早餐或晚饭食用都很适合,适合老人和小孩。

总结

7月正是新鲜莲子上市的季节,新鲜的口感嫩、营养好,吃法还灵活多样。它既能清心火、又能补脾胃,难怪老中医都说:“夏天吃莲子,一年少烦恼。”

赶紧趁着现在市场上莲子正鲜,买点回家试试吧——小小莲子,或许就能解决你大半个夏天的不舒服。


来源:青岛广播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养生   心烦   不好   降火   莲子   适合   心火   夏天   湿气   本草   百合   做法   中医   新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