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A股整体走的比较一般,主要是下半周没能稳住。
周末复盘了市场资金,板块热点,成交量,北上数据等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下跌的股票少了,上涨的反而多了。
虽然科技方向出现一定的回落,但是一大批中小市值个股逆势活跃,市场情绪不降反升。

Wind数据显示,全A平均股价周K线收出一根标准的“十字星”。
别小看这根K线,正常的技术面分析来看,上升趋势中的十字星,它像是在积蓄力量,也像是在等待方向。

这意味着什么?
11月开局,机会可能正悄悄转移。
面对新一个月的到来,我们不妨用三个问题来理清思路:
1、市场趋势还在吗?
2、风格会切换吗?
3、接下来该布局什么?
很多人担心,这一轮反弹是不是到头了?特别是周四周五科技出现回落,指数也没能收在4000之上。
小猎豹复盘之后,认为当下整体趋势未破。
虽然近期科技板块回调明显,但主要指数并未出现破位信号。
历史数据也是,站在多头这边。
来看一组真实数据:
过去20年里,上证指数在11月上涨的概率高达65%,平均涨幅接近1.46%。
更惊人的是:近五年(2020–2024)的11月,全部收涨!
其中2020年单月大涨近9%,2014年更是上涨超10%。
不只是大盘,小微盘和红利指数在11月的历史表现也普遍优于科创、成长类指数。
这说明:每到年底,资金或许会提前布局“稳”的品种。
所以,笔者认为,11月仍是值得期待的“窗口期”。
如果说10月是科技股的主场,那最后一周,主角或许已经开始换人。
技术面来看,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的CPO概念,本周再度大幅回调,已是9月以来第三次深度调整。

原本走势更强的存储芯片,也开始出现技术破位迹象。

相关科技板块ETF集体下跌,让不少追高的投资者心里发慌。

为什么科技线突然“熄火”?
三个关键词或许能讲清楚:
业绩真空——11月是业绩空档期。
涨太多太快——三季度科技板块整体涨幅一度超过35%。
性价比失衡——当一个板块涨了50%以上,而另一个还在底部趴着,聪明钱可能会寻找“替代选项”。
于是我们看到:
新能源里的锂电、光伏设备开始回暖,医药细分、AI软件应用局部活跃,甚至农业、消费也在悄悄冒头。

这背后,是一场无声的资金迁徙。
所以,大家也别只看着半导体和AI了,风,或许已经吹向另一边。
面对风格切换、节奏加快的市场,押注单一方向的风险正在上升。
这时候,最怕两种人:一种是“死扛不放”,一种是“一看回调就割”。
不必执着于追逐已经翻倍的题材,也不必在回调中慌忙离场。
眼下更值得思考的是:哪些领域正悄然筑底?哪些方向具备行业改善、估值合理、且资金逐步回流的特征?
小猎豹个人梳理一下,有三个方向大家可以参考:
1、具备业绩稳定、高分红特征的领域。
2、行业技术支持明确、景气有望回暖的产业链。
3、提前回调,且回调幅度较大的优质成长方向。
尽管短期市场面临科技主线退潮、外部环境波动等挑战,但上涨逻辑未破、季节性规律有利、资金轮动有序,11月仍有希望走出“指数稳、个股活”的结构性行情。
对于我们来说,无需过度担忧指数回调,而应更关注风格切换的节奏与主线变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笔者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