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多懦弱,必定是受大国之胁迫。
2025年7月,美国与越南达成了不平等贸易协议,有多不平等呢?
越南要全面开放市场,接受20%的对美出口关税,并且还要接受40%的转口惩罚性税率,如果越南不签这个协议的话,就要承受美国46%的对等关税威胁。
有分析认为,越南这签了协议和不签协议没什么两样,但哪怕就是如此不平等的关税条约,依然有国家上杆子去签。
是的,又有中国的两个亚洲友国去和美国进行了勾兑,有签协议的,有送订单的。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其实是美国以关税为杠杆,试图切割中国与东南亚的供应链纽带,当然,面对这场博弈,中国的反制与战略调整已悄然展开。
那么这两个亚洲友国分别是哪两个?中国又有什么应对策略?
我们先从美越协议说起,美国与越南的协议表面是贸易让步,实则是针对中国的精准打击。
协议要求越南对美国商品零关税开放,却对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征收40%关税,这个第三国明显主要就是指中国。
这个政策直接冲击了中越两国之间“中国原料+越南组装”的产业链模式,例如东莞家具企业通过越南贴牌出口的成本骤增40%,深圳无人机厂商被迫将产线迁至柬埔寨。
越南的妥协暴露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困境,毕竟2024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达1230亿美元,占越南总出口的四成,经济依赖使越南难以抵抗美国施压。
尽管越南想用市场开放来换取美国对越南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但协议并没有明确回应这个诉求,反而让本土制造业面临美国农产品和汽车的冲击。
美国就是借这个协议来树立所谓的“越南模式”,向东南亚其他国家施压,要求它们效仿“40%转口税+本地化率”条款,构建对中国的供应链包围网。
美国的这项措施还是震慑到了一些亚洲国家,是哪两国呢?
继越南之后,柬埔寨和印尼成为了美国的新盟友。
比如柬埔寨原计划面临的是49%的惩罚性关税,但柬埔寨在协议中妥协了,接受20%对美出口税和40%转口税,同时承诺采购15亿美元美国农产品。
印尼则更为主动,宣布对1700种美国商品实施近零关税,并签署340亿美元大单,涵盖波音飞机、液化天然气等。
印尼方面更关键的动作,是向美开放镍、钴等战略矿产的准入,直接缓解美国在稀土领域的卡脖子压力。
两国的选择背后是现实的考量,因为柬埔寨纺织业占对美出口72%,若承受49%关税,GDP将下滑3.2%,25万人会失业。
印尼则希望通过技术合作来提升自身的产业层级,但代价是牺牲资源的自主主权。
所以这种妥协其实暗藏着深深的隐患,比如柬埔寨的农业可能被美国低价农产品冲垮,印尼的矿产优惠可能导致本地资源的大量流失。
更深远的是,这两个小国其实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并没有消失——柬埔寨41%的外资来自中国,印尼60%的电子元件需从华进口,一旦中美博弈升级,这些国家可能陷入两头都不讨好的困境。
所以自然,中国对此也进行了反制措施……
面对东南亚的倒戈,中国其实早有预料,在特朗普的全球对等关税政策开始之时,甚至比那个更早,中国就已经采取了多维度的应对。
短期的策略包括加固供应链的合规,例如明确“越南加工时长证明”等红线,并通过RCEP框架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原产地规则互认。
同时,中国扩大对越南农产品进口,承诺建设中越联合工业园区,以经济利益绑定越南的合作意愿。
中长期布局则聚焦技术突围与区域合作,比如中国加速钙钛矿电池、稀土精炼等技术研发,有力对美国进行反制。
中国还联合欧盟、东盟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的关税是歧视性关税,并推动中越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将转口贸易转化为本土销售。
此外,中国通过南海军事演习、科考船行动等强硬信号,警示越南不要过度配合美国,同时外交上拉拢韩国、日本等对美国施压,形成制衡。
回过头看,其实美国的策略是通过关税来切割已经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但美国想要去中国化的目标面临着现实的阻力。
对越南来说,90%的服装辅料、68%的太阳能硅片依赖中国,而柬埔寨也是如此,他们的纺织原料有34%来自中国。
所以像越南、柬埔寨这种深度嵌套中国的产业链,在美国的高关税之下,最终可能推高的,反而是美国消费者的成本,美国这样做就是吃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
中国虽然知道结果会是那样,但中国依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例如以RCEP为支点,推动去中心、多节点的供应链网络。
比如在泰国布局电子产业、在柬埔寨设立增值中心,将美国的这种压力转化为区域合作深化的机遇。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全球化主导权的争夺,美国试图用单边规则重塑贸易秩序,但欧盟、日本等盟友的犹豫暴露了美国这个战略的缺陷,比如欧盟拒绝在7月9日截止日前与美国达成协议。
相比之下,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区域一体化,将供应链韧性转化为规则话语权,因为供应链主权的归属,取决于谁能以技术创新与制度韧性定义新规则。
亚洲地区的效果,越南、柬埔寨、印尼的接连妥协,标志着美国在东南亚的关税围堵算是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进展,但这个胜利的代价可能是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与各国经济自主权的削弱。
对中国而言,这个挑战倒逼出了新的思维,带动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作的加速。
从稀土管制到技术标准联盟,从南海威慑到多边诉讼,中国的反制既展现强硬底线,也留有合作余地。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而历史经验表明,以邻为壑的贸易战从未真正胜利,唯有开放与创新,才是抵御霸凌、赢得未来的终极答案。
参考:
中国新闻网2025-07-02《广西进口越南糖料蔗数量同比近翻一番》
广西新闻网2025-03-06《共绘合作蓝图,中越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 》
国际商报2025-06-20 《深企聚力泰国市场 共绘“一带一路”合作新图景》
更新时间:2025-07-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