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又发200亿保教费!家长:一年又可省万把块了!

就在今天上午,财政部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答记者问。


据悉,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约200亿元,让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也就是说,继900亿后,国家又掏200亿给父母们发钱了。有家长大概算了下,这波发钱,一年一个孩子能省下来5000多。


图源网络


据悉,这波发钱是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中央占大头。


图源网络


你别说,虽然这波发钱地方占小头,但有些地方发钱真的很积极。据了解,湖北天门市在此之前已经投入3亿多鼓励生育。


不仅有给孩子的补贴,二孩和三孩家庭可分别获得3.11万和7.04万的现金补贴;还有购房补贴,二孩家庭可获得6万,三孩家庭可获得12万,作为参考,当地最新平均房价为每平4000元。


发钱之外,还有职场红利政策,为生二孩、三孩的妈妈量身定做了职称评定规则:优先申报评审、缩短申报年限、量化打分加分……


难怪人家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出生率暴涨的城市。


毕竟,钱和工作,是生娃养娃要考虑的大头。没钱、职场发展不顺,是真没财力精力心力带娃,也因此催生了一个新职业——被称为“外包父母”的儿童成长陪伴师。


1

一身外包味的你,靠近一身孩味的我


据悉,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一新兴行业在2022年左右出现。官方版本的职责包括:辅导学习,兴趣陪伴,培养行为习惯,调节心理状态等。它和家教工作有重叠,但更宽。


这些儿童成长陪伴师的学历背景,整体上大多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的从幼师、教培行业转行,不少还是留学生。


一心理学博士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帖子,标题:“万万没想到,上海的陪伴师已经卷到这种程度了。”


图源网络


虽然是新兴岗位,但家长们对外包父母的需求不低,只是,陪伴师真的减轻了他们的育儿压力了吗?


对孩子来说,他们真的在期待中的“高质量陪伴”中成长吗?


外包陪伴的父母们,被焦虑裹挟着前进的自然是主流,而自主的积极选择也并非少数。


NO.1

帮大齿轮带动小齿轮


方莹夫妇知道自己很忙。


坐标上海,她和爱人共同经营一家服装创业公司,对他们来说,高强度的工作和频繁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正常一个月只能回家一个星期,再忙起来一年的在家时间也只有二十多天。


他们也知道自己应该花时间陪孩子。


他们的儿子今年是十一岁,刚上五年级,他们对他有很高的期望,要求他考高分、上名牌学校,最好能出国……这就得从小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能浪费时间


意识到自己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方莹终于雇了现在的成长陪伴师莉莉。


一大早陪孩子早读英语

抖音@苗苗-Aurora


莉莉每天陪同孩子上下学,辅导孩子写作业;带他上放学后的补习班或家教,全程旁听,前后要和老师对接好课程进度。


周末则要带他去各种课外班——他们给他报了小提琴课、棒球班等等,为的是将来上国外的学校也能有优势;日常也要严格监督他练习。


陪伴师陪孩子练琴

哔哩哔哩@北京90后住家保姆尼莫


方莹嘱咐莉莉必须随身携带计时器:学习必须严格计时;手机、ipad一般是不允许玩的,休息就是看书、看纪录片、或者运动,但也都要报备和报告


这些规则莉莉倒不觉得烦恼,只要习惯了就好,但是最怕的是孩子出成绩,只要成绩有一点点下滑的趋势,甚至是只要没有进步,她就会被雇主方莹大批特批,然后被要求增强学习强度。



虽然有莉莉给自己分忧,但是方莹其实还是免不了每天担心,天天朋友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名列前茅不说,还各种奖拿个不停,不是学科竞赛的、就是体育比赛,也总是“转眼那个谁谁谁又考了个什么证了”……


莉莉说,有时她觉得她很像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的纽带,因为忙碌的父母没有办法“亲自”牵动在家的儿子——是的,儿子也被忙碌了。


NO.2

锦上添朵花


相比之下,陈玮家里其实并不缺“陪伴”。


陈玮夫妻俩做风险投资的,打拼多年事业已经做到了一定阶段,工作可以不用太忙,有段时间为了给女儿更多陪伴,他们甚至还商量着俩人其中一个辞职、全职在家陪女儿。


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快上初中了,一个小学刚入学,因为不想让两个宝贝经受各种升学考试的折磨,于是一早早就送她们去了国际学校,也常年请外教来提供培养英语口语的环境


小红书@奇思妙想


的确,有很多成长陪伴师反映,他们雇主的孩子,绝大部分上的并不是公立学校,不是国际学校就是民办双语学校,不是想补充国际视野就是想走留学路线。


“民办双语学校在上海分为两种,一种是走体制内的,是可以参加高考的;


还有的是‘两条腿走路’——虽然上的是体制内的学校,但是英文有额外的教材。


他们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是可以走国际路线的,是不受中国教育体制约束的。


所以陈玮夫妻俩也很重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所以还是给俩宝贝女儿找到了成长陪伴师Susie。


00后陪伴师分享日常

哔哩哔哩@圆脸小之


Susie是名校大学生,刚上大二,说起来还是很青涩的年纪,但是这也正是他们想要的——一个能和女儿共同成长的大姐姐


由于性格好、善于和孩子打交道,Susie也很快就和俩姐妹亲近了起来。


比起一般的成长陪伴师,她工作的时间并没有那么长,和孩子的关系也更亲密些,每周给她们上2-3次课,同时辅导她们的作业,她也会陪同她们去参观博物馆、去旅游……


雇主妈妈分享对陪伴师的反馈

抖音@Dolis❤️在魔都(已减25斤)


不管是出于育儿内卷的焦虑驱动,还是追求孩子个性化成长的需求,聘请成长陪伴师的雇主父母们大都至少在时间和精力上减轻了带娃压力,也收获了相比于丢给老一辈的更有内容和品质的陪伴


也是在此意义上,这种模式也为越来越多忙碌父母打开了新的带娃思路:向他人借力,比如借时间,借方法,借技能,借活力,借视野等等


不过有些东西也是“借”不了的,父母仍有应尽的责任不可能外包,日常的陪伴也不能缺席。


我们终究无法走到一种地步,见面打招呼:呦,今天您“亲自”带娃?


2

忙而孤独的孩子:不喜欢原装爸妈了


外包的核心是提供高质量陪伴和教育,可孩子真的有被“陪伴”到吗?


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已经有不少培训师的一天vlog,那么孩子的一天又是怎么样的呢?


小红书@儿童陪伴师王丹丹


每天早上七点,10岁的豆豆就开始在培训师瑞雨的照顾下起床、吃早饭。


在出门上学之前,她还需要在客厅过一遍今天的语文和英语课文,再完成一组数学速算题,等到瑞雨帮他订正过来所有的题目后,她才背上书包和妈妈出门去上学。


下午三四点,豆豆放学回家,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五年级的她已经能自觉地拿出作业单对着一样一样做;瑞雨则全程陪在旁边,帮她掐表、记下每科完成的时间,一旦进度过慢,瑞雨就轻轻拍她作为提醒。


儿童陪伴师放学后陪孩子读书

抖音@儿童陪伴师-小悦


六点前后吃晚饭,吃完豆豆继续写作业,作业写完继续课外练习,任务重的时候就一直写到九十点钟,然后立马被催促着洗漱、睡觉


豆豆平时比较安静,某一天,她忽然说,姐姐我觉得我总是一个人


瑞雨惊了一下,虽然爸爸妈妈常常不在,但其实家里平时不只有她在,也有她爷爷奶奶,也有家政阿姨和司机等等,感觉家里人不会少。


她于是意识到,虽然身边有很多人,比如外公外婆,保姆,阿姨,陪伴师,豆豆不说什么,但其实“也知道他们是来工作的”


心理学家高普尼克说:


“养育孩子是人类工程中最根本、最深刻、最宝贵的一部分……每一对父母和子女之间都会形成非常特别的爱,照顾孩子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而不只是因为我们未来可能会获得孩子的回报。养育孩子的好处之一就是你能见证他们的成长。”


儿童陪伴师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家长的“不在场”,也能为孩子成长成才提供辅助;


但父母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家庭教育不能被所谓的儿童成长陪伴师替代。


3

“陪伴”无法完全外包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有父母的参与,对每一位父母来说,看护可以找帮手、教育也可以请教专家,但陪伴不可以外包。


NO.1

榜样示范


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说: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孩子年幼时,父母要给他们更多的陪伴,在她们的成长记忆中留下关于自己的、正向的积极的痕迹。


微信视频@彩虹园长


NO. 2

情感连接


现在“情绪价值”这个词很火,在情感表达相对更含蓄的东亚家庭中,与孩子的情感连接太容易被家长们忽视了。


孩子需要接受来自父母的正向情感补给,需要被“无条件的爱和安全感”滋养,需要有家作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而不能总是:当他们回家时,只有来工作的姐姐、阿姨们。



如果能从小注重与孩子的情感连接并一直保持开放交流、积极疏导的状态,孩子不仅更能懂得如何处理情绪、有效预防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也能和父母建立无话不说的关系。


NO.3


父母领航


很多父母因为忙而找到儿童成长陪伴师,而且也因为忙慢慢习惯把孩子丢给他人,自己后续就专心于工作。


然而,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江爱萍在评论儿童培养师时就指出,父母需要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成长规划,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怎样的培养。


如果只是花点钱把孩子扔给其他人,反而会是对孩子成长完全没有意义的消费。


父母需要成为那个领航人,只有父母的目标清晰了,陪伴师提供的教育才能更符合孩子个性化的需求——即使担心不是很专业,也要参与这个过程,而不是当甩手掌柜。


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陪伴、支持和理解、情感上更多的连接。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金牌成长陪伴师。


参考资料:

[1] 央视网:月入4万,还不用坐班打卡?这个“新职业”可能在打“擦边球”

[2] 光明日报:儿童成长陪伴师引热议,“高质量陪娃”的新选择?

[3] 九派新闻:儿童成长陪伴师讲述:像“外包父母”,普遍可月入过万

[4] 正面连接:外包父母:陪伴可以外包,爱也可以吗?

[5] 南风窗:月薪八万,这工作留不住年轻人

[6] 育见新闻:月薪四万 供不应求 儿童成长陪伴师靠谱吗?

[7] 南方人物周刊:“德华”式陪伴师兴起,高质量养娃新选择?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育儿   家长   国家   孩子   父母   外包   儿童   豆豆   工作   时间   莉莉   雇主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