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这四类高危人群要当心

7月8日0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此前,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高温会引发哪些健康风险

天津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郝囝表示,当人体暴露在高温炎热的天气环境中,可能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其中中暑和脑卒中(中风)尤为值得关注。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但这一过程会导致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一旦流失过多,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就会失衡,进而引发中暑。中暑不仅会让人感到头晕、乏力、恶心等不适,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同时,高温引发的出汗增多还会带来其他隐患。郝囝介绍,大量出汗会使人体血液浓缩,血液变得黏稠,这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栓就像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一旦脱落随血液循环堵塞重要器官的血管,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外,如果人们在高温天气频繁进出空调房,血管会在短时间内经历剧烈的扩张和收缩。这种突然的变化就如同给血管“坐过山车”,容易引发脑出血,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曾有研究发现,当气温在两天内升高10℃以上并达到37℃左右时,中风住院人数会立刻飙升;当35℃以上的持续高温日数超过3天,中风住院人数也会明显增多。

图源:新华社

高危人群如何应对

“在高温天气下,老年人、肥胖人群、‘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有中风家族史的人群是高危人群。”郝囝建议,高危人群在高温天气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来保障自身健康。


首先,要养成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的习惯。如果发布了高温预警,尽量选择凉爽时段外出,避开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段高温时段。外出时务必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太阳镜,使用遮阳伞等,减少阳光直射对身体的伤害。


其次,补充水分和微量元素至关重要。除了多喝水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大量水分外,还可以通过吃香蕉、喝盐汽水等方式,补充身体流失的钾、钠等微量元素,能有效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


最后,对于室内空调的使用要格外注意。室内空调温度最好维持在26℃左右。特别注意的是,郝囝提醒,如果是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室内,不要急于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应先把空调温度调节在28℃左右,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再慢慢降低温度。这样可以减少血管因温差过大而产生的剧烈变化,降低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来源:科普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养生   高温   人群   血管   健康   空调   气象局   温度   人体   身体   天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