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3日,华盛顿一纸600亿美元的关税罚单砸向中国——中国被围堵。那一刻,全世界都盯着“这场世纪贸易战”怎么收场。
七年过去,美国人说:“拦不住了。”中国制造,不仅没瘫,反而更猛。工业总量全球第一十五年不掉队,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全面升级,大飞机上天、盾构入地、嫦娥奔月。
这场战争没硝烟,却刀刀见血;没喊口号,却招招制胜。几十年来中国人扛住风暴,在美西方的联合围剿下打了一场胜仗。
2018年春,白宫东厅,特朗普面无表情。他面前是一份与对华关税有关的文件,重点锁定医疗设备、航空制造、高铁、机器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细心的人发现被制裁的清单,和《中国制造2025》高度重合。当时“301调查”报告出炉,借口是知识产权;实际目的,是阻止中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特朗普想做三件事:转移“通俄门”视线;兑现选战承诺;为中期选举造势。但最终动因直指中国制造的升级路径。
美国怕什么?怕被超越。2017年制造业数据对比: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美国仅12%。就业人口方面,中国29%,美国不到8%。
产业空心化,美国拦不住,就打压对手。同年美国贸易赤字达5660亿美元,中国却是2.87万亿顺差。
这场战,不打“纺织鞋帽”,打的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
技术路线决定胜负。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意图通过10年时间,完成九大重点领域突破。美国正是盯准这个“主攻方向”下手:通过贸易杠杆破坏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
2018年,中美摩擦点燃,关税第一轮、第二轮连环砸下,芯片、材料、设备、零部件接连被围堵。不是市场准入问题,是压根不让你做。
面对狙击,中国没有喊口号,转身进入“备战状态”:国产替代、攻关研发、整链重建,“三路并进”。
在封锁中炼剑,中国制造没有掉队。七年后,美国自认失败。原因不复杂:中国制造没断气,反而练出了肺活量。
2024年1月19日,一份工业榜单摆上台面。中国制造业总值首次突破40.5万亿元,连续十五年稳居全球第一。
形势复杂,但整体稳中有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长8.9%。两大类对全行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6%。
全世界都在问:压力下,中国怎么还能增长?核心就在“稳”和“进”两头并举:
2024年,中国新增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总数达到33家。突破共性技术672项,转化成果690项,孵化企业182家。
制造业中试平台超过2400个,覆盖1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温超导材料、燃气轮机、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全线开花。
数据是硬的,设备是实的,成果是新的。
这一年,“京华号”盾构开进地下,国产最大直径,精度达毫米级;C919大飞机商业运营,关键部件全部国产化;高温超导电缆运行超1000天,支撑城市主网无故障供电。
这是高端制造的“国产硬核时刻”,背后是1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撑起的创新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已达1557家,入围中国500强的制造企业数量首次过半。
2024年不是“回暖”,是硬生生把自己从“贸易绞索”里撕出来。关税不减,订单没断,制造业反倒全面起势。美国打压七年,结果培养出一个全面自主、自我迭代、自我升级的工业巨兽。
实际上,中国不光是全球制造“规模之王”,还是“质量引擎”。市场换技术的时代过去了,自造升级的时代到了。
2018年,美国出手。目标明确,路线清晰,配套完整。技术封锁、投资限制、订单转移,一场围剿从三面合围。中方没惊慌,反手开始布局自主体系。七年之后,让想要故技重施的美国跌了一个大跟头。
这事儿说到这,其实该往回看。1949年,建国之初,中国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台拖拉机都造不出来。制造靠拆、靠抢、靠苏联“图纸支援”。
那时候,日用品只有纱、布、火柴、肥皂。工业原材料更匮乏,产量低到令人绝望:原煤仅3200万吨,钢产量16万吨,水泥产量不到660万吨。
2023年,中国交出一张账单:原煤47.1亿吨,是1949年的146倍;粗钢10.2亿吨,暴涨6449倍;水泥20.2亿吨,增长3064倍;平板玻璃、化肥、布匹、纱线,样样翻百倍、千倍、万倍。
当年工业靠火柴点火,如今点火的是300兆瓦燃气轮机。2024年,这东西成功启动,国产设计、国产装配,零件自己磨,算法自己写。
当年只能造肥皂,现在能造C919。这架飞机的起落架、航电系统、燃油系统,早不靠进口。2023年正式投入商飞,背后是两代人的啃硬骨头。
当年技术靠求、靠换。2024年起,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33家,已突破672项关键共性技术,690项成果实现转化,182家企业孵化落地。
建国时,重工业占比不足15%,现在制造业占GDP比重持续超27%。不是靠抬头求人,是靠埋头干事。
从东北铁锅厂,到超导电缆项目;从鞍钢学徒工,到工业母机集群;“代工”换不来强国,“自造”才有定价权。
美欧搞芯片围剿,卡EDA工具,中国七年内启动十余条自研线。卡材料,中国推出高端碳纤维。卡制程,中国干出光刻胶中试线。
这场突围,拼的不是口号,拼的是“能不能不靠别人”。中国制造从“做出来”到“做得好”,再到“别人做不了我能做”。
2024年,一组数据让人闭嘴:制造业入围中国500强的企业,占比过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557家。
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四成产量全球第一。当年是“什么都缺”,如今是“全球不齐我齐全”。
美媒评价:“美国失去了阻止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窗口期。”这话不虚。两代人,一代造产量,一代造质量;中国制造,从脚踩泥地走到技术顶端,不靠谁让,只靠自己硬。
连续15年规模全球第一!2024年中国制造“成绩单”请收下.新华网.2025-01-22
美国发动的贸易战会遏制中国高端制造业崛起吗.澎湃新闻.2018-04-04
中国制造强筋壮骨由大向强.经济日报.2024-09-23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