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逆袭!成为中部城市首个“双机场”地级市,连省会都羡慕

赣州,这座位于赣南的城市,版图近4万平方公里,约占浙江省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达900万,超过了不少省会城市。在多数人印象中,它是“红色故都”,而非“大城市”。但就在几天前,随着瑞金机场的建成投用,赣州一跃成为江西乃至整个中部地区首个拥有双机场的地级市。这不禁让人疑惑:机场通常是大城市的标配,为何被视作“二线里的二线”的赣州,能突然坐拥两座?

要探究“双机场”,得先理清一个常被忽视的背景:中国的“地级市”与国际意义上的“城市”并非同一概念。在国外,“city”更多指代城区本身,而中国的“地级市”往往是“广域市”,既包含城区,又涵盖大片县域,其地域之广,以赣州为例,一个市的面积就接近浙江省的一半。因此在中西部地区,一些地级市面积动辄几万平方公里,乘火车穿越市境的时间,甚至比横跨一个欧洲小国还长。

由于地形复杂、人口分散,在这些地区,依靠高铁未必划算,航空反倒成了更具性价比的选择。赣州便是典型代表。市区的黄金机场满足了主城区的客流需求,而赣南山区的出行以及“红色旅游”的发展需求,则催生了瑞金机场的建设。两座机场的布局,有效缩短了全市各地的时空距离。

类似情况在西部地区更为常见。贵州遵义有新舟和茅台两座机场,云南丽江有三义国际和宁蒗泸沽湖机场,四川阿坝州则有红原和九寨黄龙机场。再看新疆和内蒙古,“三机场”更是成了部分地区的标配,比如巴州有库尔勒、若羌、且末机场,呼伦贝尔有海拉尔、满洲里、扎兰屯机场,甘孜州有康定、稻城、格萨尔机场。即便是直辖市重庆,也拥有五个民用机场,但其中真正能称为“城市机场”的只有江北机场,其余多位于大山深处,服务于地方支线航班。这些地方的“双机场”或多机场,更多是因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形成的刚需,而非像大都市那样因客流爆炸而进行的“枢纽升级”。

那么,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双机场城市呢?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是:城镇化高度发达,机场等级高(4E、4F级),年吞吐量以千万级为起点,这样才符合“一个城市,两大枢纽”的逻辑。以此来看,目前全国符合标准的只有北京(首都+大兴)、上海(虹桥+浦东)、成都(双流+天府)三座城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城市人口和经济体量足够庞大,单机场早已饱和,第二机场的建设是为了承接溢出的航班和流量。

重庆虽现有五个机场,但多数远离主城区,有的甚至距离市中心达四百公里,规划中的璧山机场,才有望成为重庆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机场。此外,广州、深圳、南京、济南、昆明等城市都在谋划“双机场”,但落地进程充满不确定性。甚至有些“第二机场”并不在本市,而是位于都市圈范围内,比如广州新机场拟设在佛山,深圳第二机场选址惠州,上海规划的第三机场则落户江苏南通。这背后体现出一个趋势:“双机场”不仅是城市交通的升级,更是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产物,城市之间正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以扩展辐射范围。

赣州瑞金机场的建成,看似只是一座地方机场的落地,实则折射出中国区域交通格局的一次进阶。从“县县通高速”到“市市通高铁”,再到如今的“市市通机场”,交通网络的演化背后,是国家治理逻辑的不断升级——从实现连通到提升速度,再到重塑空间格局。

对于赣州这样的中部地市而言,双机场的意义并非与北上广比拼国际流量,而是让山区百姓能更便捷地走出去,让游客能更顺畅地走进来。未来城市的竞争,除了产业、人才的较量,交通能级将愈发成为关键因素。毕竟,是否拥有机场、能否实现直飞,在很多时候决定了一座城市在地图上的存在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家门口的机场”会像当年的“高速入口”一样,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财经   双机   赣州   省会   羡慕   城市   机场   瑞金   重庆   中国   浙江省   客流   面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