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男篮的小将张明池,突然就宣布退役了。
这事让不少球迷觉得意外,毕竟他跟球队还有两年合同。一个被看作是内线潜力股的年轻人,说不打就不打了,只留下一句轻飘飘的“个人原因”。
三个赛季,场均3.2分2.1篮板。这份数据单,对于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内线来说,确实有点拿不出手。大家都在猜,压垮他的到底是没达标的体脂率,还是父亲离世的沉重打击。
现在他退了,之前跟杨瀚森的那次冲突又被翻了出来。张明池自己说是无意的肘击,但在杨瀚森被NBA选中后,这个动作在外媒眼里就变了味。一个动作,在不同的时间点,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解读,这本身就是一种残酷的现实。
从被寄予厚望到黯然离场,张明池的故事,是中国篮球里一个不大不小的注脚。
而就在这样的个体挣扎之外,我们的国家队层面,目标喊得山响。男篮亚洲杯开打在即,赵睿对着央视镜头说,目标就是站上领奖台。
口气不小,但现实呢?
看看伤病名单:曾凡博、张镇麟、周琦……这几个名字一列出来,所谓的实力榜第4,瞬间就显得没那么有底气了。热身赛篮板球保护得不错,也只能算是一点心理安慰。
所以球迷们心里都有数,提出的期望是“保八争四”。
你看,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一边是队员必须展现的决心,另一边是球迷心中最务实的盘算。从8月5日对阵沙特开始,到7号的印度,再到9号的约旦,每一步都得玩命。
大家也都明白,这支残阵出征的中国男篮,能走多远,真不好说。
一个年轻球员的职业生涯戛然而止,一支国家队在伤病潮中艰难前行。那我们的联赛,这个培养人才的摇篮,又在忙什么呢?
CBA新赛季要到12月12日才开赛,比往年晚了不少,说是要给11月的全运会让路。常规赛也从46轮缩减到了42轮。
现在大家讨论最起劲的,反倒是一个规则问题:单节比赛时间,要不要从12分钟缩短到10分钟。
支持者说,这能让比赛节奏更快,跟国际篮联接轨。听上去很美好,为了跟国际接轨,我们似乎总是在做各种尝试。
但反对的声音更值得琢磨,时间短了,年轻球员的登场时间会不会更少?教练在更短的时间里,是不是更倾向于使用经验丰富的老将,而不是给新人试错的机会?
这个问题,简直就是对我们篮球现状的灵魂拷问。
我们一边惋惜张明池这样的潜力股没打出来,一边又在讨论一个可能会进一步压缩新人空间的规则。这听起来,多少有点矛盾。
有能力的球员在哪都能发光,这话没错。但一个健康的联赛体系,不应该只是强者的舞台,更应该是年轻球员成长的土壤。如果土壤本身出了问题,再好的种子也可能长成歪脖子树。
从张明池的个人选择,到国家队的现实困境,再到联赛的规则摇摆,这三件事看似毫无关联,却共同指向了一个问题。
我们的篮球,从根基到顶层,似乎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张明池退役后,打算去学运动康复专业。这或许是个不错的转型,说不定未来能帮助更多运动员。但讽刺的是,他能治愈球员身体上的伤病,可如今整个中国篮球面临的困境,谁来开方子呢?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