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适老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
作者 | AgeClub 徐龙捷
前言
2025年最火热的智能产品,正以未曾设想的方式走进了银发领域。
珠宝与智能产品之间本就极具反差。而百年珠宝商老凤祥突然玩起跨界,推出面向银发族的“AI智能眼镜”。伴随着银发经济浪潮,极客们的智能玩具,也将走入新一代活力中老年群体。
2024年以来,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Ray-Ban Meta,带动智能眼镜赛道快速爆发,目前销量已突破200万。今年一季度,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60万台,同比增长达216%。而随着国内小米的下场,阿里、华为的布局,智能眼镜俨然已成为今年国内最火热的智能设备之一。
象征“黑科技”的AI智能眼镜,能解决哪些老年人的日常痛点、满足哪些消费升级需求?更重要的是,智能化大趋势下,AI智能眼镜会成为“科技适老”的新战场吗?
PART 01
传统企业转身,“老字号”加入银发经济
近年来,不少老牌企业都在跨界银发经济。传统主业衰落,急需开拓新的盈利点,而处于时代潮头的银发经济便自然而然成为了企业转型的选择。
2024年,老凤祥的收入与利润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而上一次发生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2016年。
2024年,老凤祥营业收入567.93亿元,同比减少20.5%;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降低11.95%。2025年第一季度,老凤祥的业绩仍在萎缩,营业收入为175.21亿元,同比下降31.64%;归母净利润6.13亿元,同比下降23.55%。
业绩压力是大部分传统企业开拓新业务的首要原因,但入局“AI智能眼镜”,并非是老凤祥大脑一热的选择。
上世纪30年代,老凤祥便设计制作过“金丝边”眼镜,将黄金工艺与配饰相结合;2012年,老凤祥正式开始进入眼镜行业,成立相关公司和品牌,目标是打造“中国珠宝眼镜第一品牌”,将眼镜从功能性产品升级为“脸部首饰”;2022年,老凤祥宣布全面进军眼镜专业渠道市场,定位国潮高端。2025年,老凤祥在老博会上推出了“翎语·悠伴”AI眼镜。
图源:上海黄浦
从传统眼镜到智能眼镜,选择让中老年人第一个“吃螃蟹”,老凤祥正是看中了银发经济的热潮,想要实现弯道超车、错位竞争。
老凤祥的差异化定位,成为其进入银发赛道的破局关键。
一般而言,智能眼镜的核心消费者画像必然与年轻、时尚、潮流、极客等标签密切相关,正如 Meta 的 Ray-Ban Meta、小米的AI智能眼镜,瞄准的都是这群消费者。
然而,老凤祥却避开年轻极客市场,反而用最新潮的产品切入银发智能科技赛道。
老凤祥工作人员在今年老博会上透露,智能眼镜从研发到产品推出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产品的适老化逻辑依托于字节火山引擎提供的模型数据完成。技术层面,老凤祥自然无法直接与科技巨头们“掰手腕”,但叠加活力中老年的消费升级大趋势,科技适老产品有望迎来更多可能性。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具有显著的代际特征。作为百年老字号,老凤祥的发展伴随了这一代中老年群体的成长。其长年积累的品牌信任度,大大降低了老凤祥的营销推广成本。
事实上,这确实也是不少传统企业初步进入养老产业中的“标准动作”,依托原品牌的影响力、信任度,在原有消费者群体的基础上,探索新赛道的发展。
对于进入银发赛道,老凤祥则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银发科技领域,为传统品牌转型树立科技适老新典范。
PART 02
痛点落地,老年人重新“看见”刚需
当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功能设计必须直面老年群体的真实困境。AI智能眼镜进入养老产业不是“噱头”,而是敏锐捕捉到了关键使用场景与老年人生活需求的重合。
一是听力下降,这是在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随着年龄增大,听不清、听不见时刻困扰着老年人的生活。而这种听力衰退,带给老年人的不仅仅是社交上的困扰,更有生活中的危险。
“走在路上有车按喇叭,我想叫老伴儿往边上走走,他却听不见,非常影响安全。”63岁的柳阿姨说。AI眼镜并不能替代助听器在老年生活中的位置,而是作为生态的一环,为老人提供重点信息的强提醒,进一步提高老人生活的安全性。
借助检测模型,AI智能眼镜可主动感知生活环境中的关键声音信号,如门铃、电话铃、敲门声、孩子哭声、警报、煮水声等。当这些声音被识别后,系统可通过语音提示方式即时提醒用户,帮助听力减弱的老人不错过重要信息,提升日常生活安全感与参与感。
二是视力障碍,这更是老人选择佩戴眼镜的决定性因素。
事实上,我国的视力问题处于较为严重的情况。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约56.9%存在老花眼问题,患者总数达3.9亿,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老花眼的比例超过90%,多数都需要佩戴眼镜以应对日常生活。
大多数老人平时都有服用药物、保健品的情况,但往往随着年龄增长,看不清标签、说明书的情况已经成为普遍现状。面对复杂的药物说明书,不少老人表示,“这么多字,看得头疼,更不知道上面讲的是啥”;甚至有的说明书、标签过小,老人往往“得戴上老花镜看,有时候老花镜都看不大清楚”。
针对这一类型的痛点,AI智能眼镜能够通过眼镜摄像头与云端视觉智能体,识别人物、物体、文字与场景信息,并通过语音反馈进行播报。例如识别路标、药品标签、人脸、公交车号以及看书读报等,让视力下降或认知障碍用户更好地“看懂”周围环境,增强独立生活能力。
三是记忆力衰退,这也是老人年纪渐长后的常见困扰。
AI智能语音可以通过语音记录、图像捕捉和自然语言理解,识别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待办事项和重点事件,并在适当时机自动提醒,帮助用户管理记忆负荷,避免遗漏;同时,在老年人的交流过程中,如果出现没有听清、没听懂的情况,眼镜也可以智能复述刚刚对方说的化,即便是外语、专业术语也可以进行翻译与解释。
以老凤祥推出的AI眼镜为例,其主要功能可以总结为帮听、帮看、帮记。
这些功能并不复杂,但对于老年人,通过技术辅助听力、视力、记忆力,缓解身体机能衰退带来的生活问题,将大大增强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科技产品的发展,正在直击老人的生活刚需,有望大幅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PART 03
AI眼镜火爆,规模化仍有挑战
2024年的Ray-Ban Meta的爆火,实实在在地让智能眼镜成为2025年最火爆的智能产品之一。
扎克伯格说:“2025年将是一个决定性的年份,我们会看到(眼镜设备)是否能够走上一条通向数亿甚至数十亿用户的道路,并令其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同时,他表示会在2025年推出第三代产品,定下了2025年销量超过500万的目标。
图源:Meta
在国内,互联网大厂、手机企业、创新类企业均开始进军AI智能眼镜赛道,包括华为、小米、Rokid、雷鸟等,雷军更将智能眼镜称其为“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事实上,AI智能眼镜的“风”早就吹到了养老产业,看到机会的企业不止老凤祥一家。
联汇科技在今年老博会上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载Om智能体大脑的视觉辅助终“Homer好马AI助视眼镜”,专为老龄人群打造,整机仅重45克,配备8小时超长续航,支持感知万物、主动交互、自主决策等AI能力。同样,与老凤祥的AI智能眼镜相似,该款智能眼镜的核心功能也是强化安全性,弥补听力、视力、记忆力上的缺失。
图源:潮新闻
同时,从业者也需看到,AI智能眼镜赛道火热但仍处在发展初期,想要面向老年群体打开市场、真正走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仍需面临“规模化应用”和“体验友好度”两大挑战。
首先,AI智能眼镜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还未成为主流。2024年以来MR行业投融资降温,AI智能眼镜赛道则快速涌入资金,但目前AI智能眼镜在国内渗透率仍然较低,仅有0.5%,不少机构乐观预测2025年或能实现“从零到一”的跨越。当下阶段,AI眼镜尚未在大众消费市场完全铺开,想要快速实现规模化应用仍有不小难度。
其次,AI智能眼镜产品本身仍有许多需要优化升级的地方。如续航方面,小米宣传已达到竞品两倍的续航时间,也仅为8.5小时,Homer好马AI助视眼镜续航时间也为8小时左右。在实际使用中,AI眼镜恐怕仍逃不脱“一天两充”的命运,高频充电无法契合中老年群体的生活习惯。同时,如果加大电池增加续航,那眼镜的整体重量和使用舒适度将难以平衡。
AI智能眼镜要真正融入银发产业生态,仍需跨越技术可用性、用户体验友好性的门槛。尽管这一“黑科技”目前仍然稚嫩,但头部企业面向银发群体进行产品布局,无疑是银发经济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积极信号,值得行业期待。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