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了!国资接管8家医院,落袋21亿,71岁掌门人圆满退休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画榆林

大多数情况下,上市公司老板套现离场都会被股民画圈圈诅咒,但也有少数例外,股民不但不画圈,还恨不得对他顶礼膜拜。

上市公司澳洋健康发布公告,实控人沈学如套现离场,把公司控制权卖给了张家港国资。

2025 年 9 月,上市公司澳洋健康发布的控制权变更公告,为民营医疗行业的国资入主浪潮添上浓重一笔。

公告显示,公司实控人沈学如与张家港国资完成签约,将所持核心股权及对应控制权悉数转让,这笔交易让 71 岁的沈学如在前期套现 15 亿的基础上再获 6 亿,累计落袋 21 亿,以近乎完美的姿态结束了其掌舵三十余年的商业生涯。

消息公布当日,澳洋健康股价开盘即上涨 12%,盘中一度触及涨停,近一年入场的 6 万股民迎来集体解套,这场被市场解读为 “三方共赢” 的交易,迅速引发医疗圈与资本界的广泛讨论。

沈学如的离场并非临时起意,而是长达十余年的布局结果。

作为苏南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他早年身兼乡镇书记与企业负责人双重身份,1996 年通过 9000 万银行贷款盘下集团资产,逐步构建起涵盖化纤、金属制品与医疗的三大业务板块。

其中,医疗板块在 2015 年注入上市公司后独立为澳洋健康,旗下 8 家医院成为核心资产,包括 3 家三级综合医院与 5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覆盖江苏张家港及周边区域。

但化纤与金属制品作为周期波动性极强的传统行业,自 2010 年后多次拖累集团业绩,2011 年起,沈学如便开始通过减持澳洋顺昌股权套现,至 2020 年累计变现 9 亿,该板块最终更名为蔚蓝锂芯,脱离沈氏家族控制。

医疗板块的变现则采用了更隐蔽的可交换债券模式。2019 至 2020 年间,沈学如连续发行两期可交换债券,通过债券转股的方式间接减持澳洋健康股份,两年内累计套现约 5 亿,加上二级市场直接抛售的 1 亿,初步完成医疗资产的部分离场。

此时的澳洋健康已显露疲态,2021 年资产负债率飙升至 99%,濒临资不抵债,为保住核心的医院资产,沈学如果断将持续亏损的化纤业务打包卖给新加坡巨头,剥离不良资产后,医院板块才得以喘息,资产负债率逐步降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92%。

这种 “先减负再转让” 的操作,让 8 家医院成为干净的优质资产,也为国资接管铺平了道路。

张家港国资的入主,背后是地方医疗资源优化的深层考量。不同于单纯的资本运作,此次接管更强调国企办医的社会责任担当。

参考川煤集团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转型路径,国资背景的医院往往更注重特色专科建设与公共服务属性,该院通过构建 “医疗 + 康养 + 精神卫生” 融合模式,打造职业病防治与老年健康服务品牌,2022 至 2024 年间完成职业健康检查万余人次,接诊尘肺病患者逾 1.5 万人次,成为川东北片区的医疗标杆。

张家港国资在接管公告中明确表示,将借鉴此类国企办医经验,推动 8 家医院与本地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重点发展老年病科、康复医学科等契合 “银发经济” 需求的专科,同时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轻患者负担。

这一接管案例折射出民营医疗行业的普遍困境。近年来,民营医院普遍面临融资难、运营成本高、公信力不足等问题,澳洋健康旗下医院虽具备三级资质,但在设备更新与人才引进上长期受制于集团资金状况,与华西医院、西南医院等标杆机构的差距逐步拉大。

而国资的介入恰好能弥补这些短板,川煤集团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发展历程显示,国企背景能为医院带来更稳定的资金支持与政策资源,其建成的复合层流手术中心与远程诊疗平台,正是依托国企资源优势实现的突破。

张家港国资也承诺,未来三年将投入不低于 5 亿元用于 8 家医院的设备升级与学科建设,首批资金已用于急诊急救体系改造与微创介入科扩建。

沈学如的 “圆满退休” 与行业转型趋势高度契合。随着医疗改革深入,民营医院 “重盈利轻公益” 的模式逐渐难以为继,国资入主成为部分区域医疗资源整合的重要路径。

2024 年以来,全国已有 12 起亿元级民营医院国资接管案例,接管方多为地方城投或国有医疗集团,核心诉求在于通过国企赋能提升医疗服务的普惠性。

以澳洋健康旗下的张家港第三人民医院为例,其此前因过度依赖高端体检业务导致普通门诊服务薄弱,国资接管后已启动 “一站式” 服务中心改造,增设弹性门诊与特殊人群便民服务,逐步向 “预防 - 治疗 - 康复” 全链条服务转型。

市场对此次接管的积极反应,源于对国资信用背书的认可。民营医院长期面临的信任危机,在川煤集团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国企医院身上得到有效化解,该院通过公开职业病诊断流程、免费发放治疗药品、开展健康宣讲等公益行动,每年收到感谢信与锦旗超 100 面,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张家港国资也计划推动 8 家医院公开收费标准与采购流程,建立第三方质量监督机制,同时联合基层医疗机构打造双向转诊体系,复制 “治疗在总院、康复在社区” 的分级诊疗模式,这些举措与澳洋健康此前的运营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结语

目前,8 家医院的接管交接工作已进入实质阶段,张家港国资派出的医疗管理团队已进驻各院,开始梳理学科布局与人才结构。沈学如虽已离场,但他留下的医疗资产正在经历从 “家族化管理” 到 “国企规范化运营” 的蜕变。

这场交易不仅让沈学如收获了丰厚的 “退休金”,更让地方医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为民营医院的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在 “健康中国” 战略与 “银发经济” 机遇的双重驱动下,类似的国资接管案例或许将在更多区域上演,推动医疗行业向更注重公益属性与服务质量的方向发展。

参考信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圆满   合同   医院   张家港   医疗   健康   国企   广元市   集团   资产   板块   人民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