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使人类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科技与狠活”却在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大米是我们维持正常生存必需的食物,市场上的售价也不算昂贵,但在食品工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出现了“人造大米”。
大量“人造大米”流入市场,悄然成为餐桌上的主食,成本却只需要几毛钱一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长期食用人造大米有什么危害?我们该如何区分真大米和人造大米呢?
多数人概念中有一个认知——“人造的”等于“假的”,比如“人造蛋”、“人造肉”。
实际上,按规合法生产的人造大米是一种再制米,也称为复合大米或重组米,原料主要有魔芋精粉、食用淀粉、大米等。
人造大米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需要经过粉碎、挤压、蒸煮、熟化、冷却以及造粒成型等多个步骤,而这样制作出来的米只需要用热水泡发就能很快变熟。
很多自热米饭盒中所用的米属于人造大米,水一加热就能迅速变熟,对赶时间的上班族或者野外露营者来说都很方便。
所以,人造大米是可以食用的。
然而,一些小作坊为了牟利,会在制造人造大米的过程中偷工减料,以假乱真,例如用碎米或者边角料和淀粉作原料,添加食用胶和增稠剂,使用大量工业香精等。
以几毛钱一斤的成本生产出3块甚至几十块的“人造大米”,其中的净利润无法估量,许多黑心商家趋之若鹜,这也造成了大家提到“人造大米”就人心惶惶的局面。
这也提醒我们广大消费者,市面上一些价格低廉的米有可能属于黑心作坊生产出来的“人造大米”,在购买时应该仔细甄别,谨防上当!
人造大米虽然原料包含了大米,但经过一系列制作加工后,不仅口感欠佳,营养成分与真大米也相差甚大,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各种维生素几乎都流失了,只留下了碳水,长期吃人造大米,可能会缺乏维生素。
人造大米在制作过程中虽然也会根据人体需求添加营养素,但结果不一定都是有益的,不仅热量高、升糖快,还消化慢,容易增加人体负担。
例如,人造大米的血糖指数远高于真大米,糖尿病患者若是长期食用,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人造大米虽然可以食用,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那么,我们如何区分真大米和人造大米?
要想辨别真大米和人造大米,以下五个方法可以参考。
望:
区分人造大米和真大米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肉眼观察米的颜色和形状。
真大米通常呈白色或米黄色,即便受品种或生长环境等因素影响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整体来看仍自然且均匀,不会太过突兀,颗粒饱满,形状规则却仍有一些差异。
人造大米的颜色与真大米相比,往往过分洁白,或者色泽不均匀,色差明显,但形状、大小却比较整齐规则,肉眼观察很不自然。
闻:
虽然品种繁多,但所有的真大米都自带清新淡雅的谷物香气,这是大自然赋予的独特气息。
劣质的人造大米由于所用原料以及制作过程等原因,通常具有比较浓重的塑料或者胶水等化学物异味,令人感到不适。
摸:
真大米的表面光滑却没有油腻感,且质地坚硬,用手摸时能够感觉到明显的颗粒感及粗糙度,有一定的重量。
人造大米大米表面虽然也光滑,但这种光滑感具有很重的科技气息,油腻感很强,触摸时手感偏软,比较轻。
泡:
真大米泡水后,淀粉析出溶于水,水会呈现出浑浊的状态;米吸饱水后可能会膨胀,但形状不会出现明显改变;
人造大米泡水后虽然也可能会浑浊,却无法吸收水分,形态会发生变化,例如变形、溶解等。
煮:
真大米煮熟后具有独特的米香,口感软糯或有嚼劲,颗粒分明;
人造大米煮熟后缺乏自然米香,有些甚至还有一股异味,米饭往往呈粘连或散开状,口感和质地都不尽人意。
除了避开劣质的人造大米,冒牌的“五常大米”、镉大米、陈化米、香精米等,我们也要注意甄别。
五常大米由于营养丰富且口感独特,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好几倍,许多黑心商家利用这一点,以普通米甚至是劣质人造大米冒充,或者出现“翻包”现象,骗取消费者钱财,还严重损害了人的身体健康。
镉属于重金属,人体摄入过量不仅会影响肾脏功能正常运作,对人的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也会造成伤害,九江“镉大米”事件仍令人记忆犹新。
有些人买米的时候贪图买多优惠,一次性囤许多米,长时间下来根本吃不完,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陈米。
然而,如果存储环境或者方法不对,很容易滋生黄曲霉素,不仅毒性大,还有致癌风险。
大米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需要摄入的食物,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买米的时候不能光看价格,也不宜囤积过多,最主要的,是要学会甄别哪些才是真大米,不要让“科技”成为原罪。
资料来源: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