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密谈三天,中方临走前,给美国留下了什么话?特朗普关税被裁定非法,这可能阻止他对全球加征关税的政策吗?
据商务部官方网站发布,在美国当地时间8月27日到29日,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访问美国,与美方代表举行了为期3天的会谈。
这次会谈,中美双方都选择了全程保密。虽然期间有媒体收到了风声,但在中美外交部门的官方表态中,基本上都没有公开确认相关消息。
会谈结束后,李成钢只留下一句表态,他强调:“中美双方应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继续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通过平等对话协商管控分歧、拓展合作,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虽然只有这样一句话,但背后的细节值得深入分析。
首先,中美并没有发表任何联合声明或共识,甚至中方在评价时,都没有提到“建设性”“深入”等积极措辞,这说明双方确实没有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分歧依然明显。
从此前特朗普的公开表态可以看出,他不仅要求中国全面放开对美国的稀土出口,还要求中国对美国的大豆进口增加3倍。这些条件对中方来说确实存在不小的挑战,双方谈不拢也在意料之中。
其次,中方在与美国政府代表谈判的同时,还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以及相关美国企业代表进行了会谈交流。
这一方面体现了中方对于中美民间交流、贸易合作的开放态度,从美国企业代表积极参与的情况也能看出,美国工商界同样希望维护双边经贸关系。正如中方所说,中美合作的基础在民间,这一点不会因为政策分歧而根本改变。
此外,尽管这次会谈没有突破性进展,中方依然表示要“继续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这表明双方都有继续对话的意愿。
而就在中方代表离开美国的同时,美国国内的司法战场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当地时间8月29日,美国上诉法院作出裁定,认定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的大部分全球关税政策违法,并要求现行关税政策只能维持到10月14日。
特朗普对此反应激烈,坚称"所有关税措施仍然有效",并表示将向最高法院上诉。
美国上诉法院在裁决中明确指出,《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并未赋予美国总统征收关税的权力,这项权力应该属于国会。按照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这确实是一个关键的法理问题。
虽然美国最高法院目前由保守派法官占据多数席位,但如果严格按照法律条文执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确实面临法理上的挑战。这也将成为检验美国司法独立性的一个重要案例。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