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万物进入收藏、休养的阶段。中医认为此时应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以敛阴护阳、补肾藏精为根本。专家为您梳理了立冬时节的中医养生要点,助您健康温暖过冬。

一、饮食宜忌
立冬饮食重在“补”,但要补得恰当。
(一) 适宜食物:
1.温补类:羊肉、牛肉、鸡肉、虾等,能提供优质蛋白和铁,助御寒。羊肉尤为推荐,它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
2.滋阴润燥类:冬季干燥,室内供暖更甚。白萝卜、莲藕、银耳、百合、梨等白色食物能润肺生津,缓解皮肤干燥、咽干鼻燥。
3.补充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如柑橘、苹果、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有益增强免疫、维持血管健康、滋润皮肤。
4.益肾食品: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核桃、枸杞等黑色食物,中医认为“黑色入肾”,冬季适当食用有助于补肾养精。

5.饮食注意:
(1)避免过于燥热:补益不宜过于燥热,可选乌骨鸡、鸭、核桃、蜂蜜、藕等清补甘温之品和甘润生津之品。
(2)少吃寒凉:尽量少食生冷食物,如冷饮、冰淇淋,以及苦瓜、绿豆等寒性食材,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3)火锅虽好,莫贪多:吃火锅注意荤素搭配(建议荤素比例4:6),避免过于辛辣,慎喝火锅汤(高钠、高脂、高嘌呤),食物温度适宜避免烫伤,且注意食不过量。
二、起居作息
(一)早睡晚起: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早睡以养阳气,晚起(待日出而起)以养阴精,有利于阳气潜藏和阴精积蓄。
(二)防寒保暖:尤其要护好头部、背部、足部等易受寒的部位。外出时戴好帽子、围巾,穿衣需保暖,但也不宜过暖过寒、急穿急脱。
(三)增加室内湿度:北方供暖后室内干燥,可适当增加湿度(如使用加湿器),相对湿度维持在50%左右,有助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鼻出血。

三、运动保健
(一)择时适度:冬季锻炼最好在阳光出来之后、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段(如上午9点半后至下午4点前)进行。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
(二)推荐项目:选择和缓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慢跑、八段锦、瑜伽等。
(三)多晒太阳:冬阳珍贵,天气晴朗时,在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晒晒背部(“背日光而坐”),有助于补充人体阳气,温通经络。

四、经络穴位保健
(一)艾灸:艾灸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处)可疏通经络,鼓动肾阳。艾灸关元穴(肚脐下四指)、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指)等也有助温补阳气。
(二)热水泡脚:用温水(约50℃)泡脚,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整血压、改善循环、缓解疲劳、促进睡眠。可在水中加入生姜片、艾叶等以增强效果。
五、精神调养
冬季万物凋零,人易情绪低落。此时应保持情绪安宁,避免烦扰,让心境处于“若伏若匿”的恬淡状态。可通过聊天、听音乐、进行舒缓活动(如太极拳、瑜伽)等方式保持心情舒畅。

六、注意事项
(一)因人而异:养生需考虑个人体质。体质偏热、易上火者温补不宜过度;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进补更需谨慎,避免过度温补;脾胃虚弱者应注意健脾养胃,可先“引补”再进补,以防“虚不受补”。
(二)因地而异:北方室内外温差大,应注意随时增减衣物;南方虽不如北方寒冷,但湿气可能较重,也需注意防寒保暖。
(三)持之以恒:养生是长期的过程,立冬开始养护,能为整个冬季的健康打下基础,并有助于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

总之,立冬养生重在“藏”和“补”,但要补得巧妙,藏得得当。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安稳健康地度过冬季。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任何具体的健康问题或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医疗人员。
作者:李研
来源: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本文配图除注明单位外,其他来自于AI生成或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
#立冬#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