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丝滑垂感 数字仿真“档案级”复原马王堆织物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道桥梁。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湖南博物院今天(16日)推出马王堆汉墓文物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文化+科技”的结合展现古老文化遗产的新活力。

视频加载中...

今天,“湖南马王堆丝织文物智能数字仿真复原”项目最新研究成果亮相:通过多项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西汉直裾印花敷彩纱丝绵袍数字孪生模型。这一复原对象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结合的丝织物,衣料上的纹样繁复精美,藤本植物的枝蔓为印花,蓓蕾、花穗和叶子为彩绘,展现出我国西汉服饰纺织、印染的超高水平。研究团队实现了对这件马王堆丝织品极致复杂织造印染工艺的毫米级精度还原,创新结合仿制实物与动态仿真技术,首次动态呈现了西汉时期丝织服饰的穿着效果与织物垂坠质感

湖南博物院数据中心主任 何也:因为丝织品文物既珍贵又脆弱,在复原的时候会面临极大的挑战,它只能平铺不能全部展开,也没办法看到它穿着的效果。所以我们基于长期以来对文物的研究,通过拍照、扫描、三维采集等手段,尽可能地采集文物影像数据,掌握它的尺寸、工艺细节。最后通过数字化建模和搭建AI辅助工具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在还原整体外形的同时,对文物本身有污损,还有无法采集的区域进行材质纹样的生成推理,实现“档案级”仿真复原。

技术团队利用AI进行辅助纹样的生成,通过多模态文物数据训练,智能生成与文物风格、纹饰特征匹配的图案,精准纹样实现了“千花千面”,让模型在数字领域最大限度接近文物本身,并运用实物动捕技术进行文物动态质感模拟。

也:这次做了两件数字孪生模型,一件是还原印花敷彩丝绵袍2000年前的新衣状态,另外一件是还原出土以后保存的衣服的状态。通过AI自动提取文物服饰上的污损、染料扩散等图像特征,构造了污损特征图层,实现“数字的复原”。通过一件新衣一件旧衣,可以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文物的时光故事。

技术团队将进一步在湖南博物院内以数字化场景的方式展现数字仿真文物,将技术方案应用到更多丝织文物,让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更多精美衣物动起来、“活”起来。

(总台记者 姜文婧 王广蓉)

责任编辑:康心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7

标签:历史   马王堆   织物   档案   数字   文物   纹样   湖南   印花   技术   西汉   丝绵   丝织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