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老字号 公立医院成为食品界黑马?

“跨界”的医院月饼卖到榜首;

一块来自医院食堂的药膳面包,日销3000盒;

一杯中药奶茶,让年轻人直呼“喝奶茶的最后一点罪恶感消失了”……

医院,这个传统意义上与病痛相连的地方,正在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圈",成为食品界不容忽视的新势力。

1

从药方到配方?

扬州市中医院推出的药膳面包包括甘麦大枣包等6款,均价约10元。该院食堂每天仅卖2.5小时,最多时一天卖出约3000个,基本天天售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药食坊”则主打“养生面包”,包括荷叶消暑包、麦冬吐司等。这些产品将中药与日常食品相结合,让食补变得轻松便捷。

不仅如此,医院美食甚至成为了地方标志。原解放军第253医院的“253面包”是呼和浩特市几代人的记忆,采用独特的啤酒花发酵工艺,带有特殊的香气和风味。

而公立医院的创新不止于烘焙领域。

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汤2.0版已升级为“乌梅荷叶系列茶饮”,甚至在重庆成为流行的“火锅伴侣”。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的奶茶不含糖,清甜的口感来自罗汉果、无花果。

柳州市中医院的水行姜桂奶茶则含有桑葚、益智仁、生姜、肉桂等成分。

咖啡也不例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自创“邵医咖啡”,满足人们对环境、口感、饮品提神的多重要求。

上海多家精神卫生中心院内开设咖啡店,咖啡师都是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

2

医院食品为何能迅速走红?

首先是对健康的精准把控。协和医院营养师团队把月饼当作“时令处方”来设计:莲子馅料加入安神酸枣仁,五仁月饼里的核桃来自脑外科推荐的健脑食材。

其次,医院食品的销售模式也与众不同。这种“看病顺便买月饼”的场景融合,创造了传统商超难以企及的流量入口。

贵州省人民医院则已经成立全资“食品子公司”,将医院院徽注册为商标防假冒。

2023年,他们开通直播、在线销售,线下联合大型超市,将月饼从贵州卖到湖北、江苏,实现了从本地爆款到全国品牌的跨越。

3

药食同源,科学监管下的创新

中医药餐饮创新的基础在于中医的“药食同源”理念。

所谓“药食同源”,即在传统理论中,食物和药物为同一起源,食物有药的作用,药也可以当作食物。

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将106种中药材纳入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后来又增补了其他19种物质。

市场上中医药餐饮经常使用的枸杞、陈皮、罗汉果、决明子等材料都在目录之中,为医院开发食品提供了法规保障。

虽然医院食品具有健康优势,但消费者也需要保持理性。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朱培一解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成分对证,有些是有即刻效果的”。

但他同时也强调,与食物相比,中药的一大特点是疗效,药材本身、药物配比、炮制手法等也都有区别。医院食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如果单纯依赖一杯奶茶、一个面包就期望达到治疗或养生的效果,是不现实的”。

医院的美食创新,正在重新定义"食补"的现代内涵。

这些出自医院厨房的产品,既承载着千年中医"药食同源"的智慧,又融合了现代营养学的精准配比。

然而,当我们追捧这些"医院制造"的美食时,也需要保持一份理性。

正如专家所言,这些产品终究是食品而非药品,它们能带来健康益处,却不能替代专业治疗。真正的健康之道,在于将科学的饮食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而不是追求某种"神奇食物"。

或许,医院美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创造了多少网红产品,而在于它向我们传递了一种理念:健康可以很美味,养生可以很日常

在这股医院美食热潮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升级——让健康变得触手可及,让养生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日常选择。(文/零食快报 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美食   老字号   黑马   医院   食品   月饼   奶茶   健康   乌梅   面包   食物   中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