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城市黑马,不是深杭成都武汉重庆,是哪个城市你绝对想不到

当人们谈起中国城市竞争中的“黑马”时,深圳、杭州、成都、武汉、重庆的名字总是率先浮现,可有一座城市,它默默无声地实现了从“存在感低”到“新一线”的转变—它就是合肥,这座安徽的省会,凭借自身特有的区位条件,爆发式的经济增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一流的科研资源以及丰富的文旅内涵,正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改变着人们的印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六个方面来揭开“最强黑马”的底牌。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中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腹地,一座美丽的拥有一座巢湖的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自古以来地灵人杰,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截至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正式突破千万大关,迈入“千万人口俱乐部”,实有人口更是达到1234万,是中部地区的人口大市。 在近年,合肥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从2012年4168亿元到2024年13507.7亿元,从全国城市第31位到第19位,省会城市从第15位到第10位,这座拥有创新这个核心动力的城市,围绕大科学装置和未来产业,正在把“江淮小邑”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合肥的区位优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从地理意义上讲,合肥处于中国人口分布的中心,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范围内覆盖了近5亿人口、12万亿元的消费市场,这样的辐射能力使合肥成为连接长三角与中西部的纽带。从国家战略上讲,合肥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双节点城市,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员。 2016年,合肥全域纳入长三角城市群之后,和南京、杭州一起,成为长三角的副中心,承接产业转移与创新资源外溢的效应不断增大。合肥临近巢湖,通过江淮运河打通了通江达淮的水运通道,使得合肥的内陆开放门户作用进一步增强。这种“左右逢源”的区位,给合肥在产业布局、人才流动、交通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先天便利。

合肥经济发展靠科技创新“点火”,新兴产业“育苗”,2024年GDP总量13507.7亿,同比增6.1%,增速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产业结构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地方就是“新质生产力”占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接近六成,已经形成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六个千亿级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7.6万辆,同比增长84.5%,让合肥进入全国汽车制造基地前五,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创新投入这块儿,合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91%,科技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在所有大中城市里面排第一,这个“以科催产”的模式,使得合肥在量子信息,核聚变,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出现诸多全球性的率先突破,“人造太阳”EAST装置,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等就这样被创造出来,往后看,合肥打算经由未来产业培育工程,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言语权。

合肥形成水、陆、空、铁立体交通格局,铁路已有7条高铁线,524.3公里,密度居长三角第一,坐高铁合肥1小时可到南京,2小时可到上海,杭州,武汉,4小时到北京,福州,“米”字型高铁网基本完成,公路方面,“两环十八射”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G9912合肥都市圈环线建成后将形成与周边城市的“1小时通勤圈”。

航空上,新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2026年投用后,成为4F级最高级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5万吨,已有10条全货机航线,能运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品“一日达全球”。水运上,江淮运河通航后,合肥派河港直通江海,能做“合肥造”汽车滚装船直达上海港。合肥轨道交通开通6条线路,总里程232公里,串联起主城和周边县域,三期建成后总长将达688公里,“枢纽能级”跳了一级,合肥从一个点变成国际物流枢纽。

教育资源围绕高校和科研机构展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合肥最闪亮的“创新名片”,作为国内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它给合肥输送了众多高端人才,还直接促成了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一些突破,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在工程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实力也不弱,在科研平台方面,合肥拥有、在建或预研的大科学装置共有13个,包含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合肥先进光源等,密度位居全国前列。

这些平台与高校构成“产学研”闭环: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关注成果转化,已孵化不少科技企业,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推进城市安全管理革新,基础教育的投入也没有停歇,合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为本地产业定向培育技能人才,这种“科教共振”的环境,让合肥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少数同时实现“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双赢的城市。

合肥的旅游资源把自然山水和人文积淀融合起来,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合肥最核心的自然名片,环湖打造的十大湿地是候鸟天堂,也是水生态治理样板,巢湖水质最近几年达到Ⅲ类,这是45年来的最好成绩。人文景点里,包公祠,李鸿章故居,三国遗址公园体现了合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故里”的身份,三河古镇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展现出江淮水乡古镇的风貌。

现代文旅项目也不少,骆岗公园围绕园博会旧址,弄出个生态、会展、休闲一体的城市客厅,科学岛把部分科研设施对游客放开,让“人造太阳”这种国之重器随便体验,合肥靠科教资源搞研学旅游,中国声谷展示馆、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基地变成工业旅游热门去处,根据统计,合肥有61家A级旅游景区,里面藏着1家5A级景区和26家4A级景区,古迹、湿地、乡村、科技啥类型的都有,慢慢弄出个人文养心、山水养情、创新养梦的文旅格局。

合肥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多要素协同的结果,区位、产业、创新、交通、教育,它不靠政策红利,不靠透支资源,就靠“科里科气”的实诚劲儿,一步一个脚印,从“小透明”变成“新一线”,你看好这座城的未来吗?评论区等你来晒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财经   城市   武汉   重庆   黑马   想不到   杭成   合肥   巢湖   人工智能   区位   江淮   产业   中国   人口   景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