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第四轮期间,中国甩出第二张王炸,特朗普这下真要破防了

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前夕,中方突然抛出两颗“规则炸弹”。

9月13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同时就美国限制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行为启动反歧视调查。

这一动作已是近期中国继对美化工产品加征关税后的第二次精准反击,被外界视为“第二张王炸”。

所谓模拟芯片,可不是手机里那个最高端的处理器,而是负责处理物理世界信号的基础元件。比如汽车刹车感应、工厂温度调控、甚至家用电器电压转换,全都离不开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规模约占全球三分之一,年销售额超200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四大厂商——德州仪器、ADI、博通、安森美,长期以来占据中国40%以上份额。

申请人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的证据显示,2022至2024年间,这些美企芯片对华出口量增长37%,价格却暴跌52%,甚至被指控存在高达300%的倾销幅度。

这种“低价抢市”的策略,一度让国产芯片企业陷入困境,2025年第二季度部分企业利润率骤降超过一半。

而中国选择此时出手,正是因为国内模拟芯片产业链已初步成熟,圣邦股份、思瑞浦等企业不仅实现技术突破,更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逐步替代进口。

换句话说,中国不再是被动挨打,而是选择在自己站稳的领域拉开一场“规则反击战”。

过去几年,美国对华芯片战的主要策略可概括为“高端封锁”与“低端倾销”并行:

一方面严格限制英伟达、AMD等企业向中国出售先进计算芯片;另一方面却放任甚至鼓励德州仪器等厂商以低价抢占中国成熟制程芯片市场。

这种双重标准背后,既是技术压制,也是市场打击。

但中方这次的调查,巧妙地选择了反击点,不碰CPU、GPU等仍依赖进口的领域,而是指向模拟芯片这一“传统优势区”;

这一措施精准打击美企利润来源,要知道,模拟芯片虽是基础部件,却是德州仪器、ADI等公司的“现金牛”,中国市场占其全球营收比例高达20%-30%;

而我们的底气正是依托国内产业链成熟的前提。国产模拟芯片自给率已从五年前不足5%提升至2024年的16%,消费电子领域替代率更高。

换句话说,中国不再跟着美国的节奏打“防御战”,而是开始选择在己方有筹码的领域主动设置议题。

这种策略转变,反映的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实力的整体变化。

从28nm光刻机到芯片设计工具,从电源管理芯片到信号链产品,中国在成熟制程领域已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也因此,中国不再是被动接招,而是可以主动选择战场了。

但中国此次并未像以往那样直接宣布关税报复或禁令,而是严格依据国内《反倾销条例》和WTO规则发起调查。

这种“用规则反击规则”的做法,释放出几个关键信号:

过去美国动不动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实施限制,中方此次则直接引用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条款,指控美方设置歧视性壁垒。

这不仅让反击更具法理依据,也更易获得国际社会理解。甚至欧盟、加拿大等美国传统盟友也在此事上批评美方单边主义。

这也打乱美国“制裁-施压-谈判”的惯用套路,此次调查启动时间刻意选在中美谈判前24小时,被外媒称为“谈判桌外的精准施压”。

中方并未关闭对话大门,但明确告诉美方:要想谈,得先放下霸权做法。事实上,特朗普政府随后不得不第四次延期TikTok禁令,被解读为“战术后退”。

而中国反击的底气,不仅来自技术进步,也来自市场多元化。

数据显示,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芯片出口增速达19.8%,东盟、中东市场增长超过200%。即便美国市场收缩,中国芯片企业仍可通过新兴市场维持85%以上产能利用率。

也可以说,全球供应链不支持“脱钩”。

反倒是美国企业面临两难:若失去中国市场,德州仪器、ADI等巨头产能过剩问题将加剧;若接受反倾销税,则价格优势不再,市场份额必然下滑。

这场较量也预示了未来中美科技竞争的新形态:

在高端领域,美国可能继续封锁,但中国将加速自主创新;而在成熟领域,中国可能借助市场与产业链优势,逐步夺回定价权与标准制定权。

中国新闻网:2025-09-13:中国对原产于美国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科技   中美   中国   芯片   美国   领域   市场   产业链   中方   成熟   规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