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之战是刘隐的谢幕之战,接下来上场的就是岭南真正的帝王刘䶮


乾化元年(公元911年)春季正月,后梁加封刘隐兼中书令。

三月,刘隐病情加重,感觉不久于人世的他,马上上表奏请让其弟清海、静海节度副使刘陟暂时掌管留后事务。

不过数日,刘隐去世!时年三十八岁,后梁赐其谥号为“襄”,即为“南海襄王”。

后来刘䶮即刘岩称帝追其谥号为“襄皇帝”,庙号“烈宗”,葬于德陵。

刘隐去世后的三个月期间,岭南政权处于权利真空阶段。

致使广州驻军骚动,刘岩连夜斩杀十二名都尉以稳定军心。

据说一直隐于幕后的武氏有试图复出摄政意思,却被先知先觉的刘岩软禁于光孝寺 。

朱温使者抵达前,刘岩已控制岭南七州兵符 。

在后梁正式授刘岩为清海军节度使之前,其实刘隐,刘岩兄弟早有准备。

刘隐在临终前销毁了所有监军档案,为刘岩清障,以防止有人利用它来阻止刘岩上位。

而一直在武氏阴影下,默默守候的刘岩,更是为此做了精心的布局。

刘岩曾经私下设立“白龙潭武库”,藏甲器二十万件,以为不时之需。

并且,刘隐后期征战岭南,不少战役都由刘岩带兵指挥,所以刘岩在军中地位呼之欲出,虽不能与刘隐相提并论,却也拥有一定的军心,尤其是910年潮州之战。

潮州被虔州卢氏分支卢光睦占据,背后有闽地的王审知政权支持,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刘隐若想整合岭南全境,潮州为东扩关键,控制韩江流域可联通闽粤,遏制闽国西进。

当年刘隐曾经出兵,成功阻止卢光稠部攻打潮州,但是最终潮州还是被谭全播夺下,整个潮州由卢氏控制。

卢光稠由于自己坐镇虔州,便把潮州的权利交予了自己兄弟卢光睦。

刘隐此时看出若不及时夺下潮州,任由卢氏与闽王联合,这潮州将欲难攻取。

于是刘隐让刘岩统率水陆精锐三万(含重甲步兵、水师舰队),直奔潮州,以打通东线,威慑闽地。

卢光睦盘踞潮州多年,为了巩固自己的根基,更是联合了当初潮州的控制者,闽王一线,闽王即闽地的政权。

当年“王潮”凭借一己之力,控制福建,即闽地周边,其中便包括了,“潮州”,后来身故,潮州被卢氏夺取。

王审知作为闽地的继承者,为了能够平息闽地内乱,也就放弃了夺回潮州的念头,反而与潮州的控制者卢光睦联合。

卢光睦就此借闽地支援而割据潮州,他拥兵两万,将潮州城防建得坚固无比,同时又有韩江天险依靠。

刘隐知道若是明面攻取潮州,难度较大,而且还会引来虔州的卢光稠,以及闽地政权的关注。

于是他先假意与卢光睦联姻,以“刘氏宗女嫁卢氏子”为饵,示好卢氏集团。

而刘隐实际目标,却是为了策反潮州水军统领张琏,利用张琏对卢光睦的不满情绪转为内应。

张琏最终答应了刘隐给出的条件,献出城防图,并且约定献出自己镇守的东门,此举会大幅削弱潮州防御。

刘隐联姻计的设计,即可降低强攻损失,又能分化敌方核心层。

最重要一点,可以麻痹远在虔州的卢光稠,夺下潮州之后,卢光稠远水解不了近火,也只能忍气吞声。

由此可见,刘隐作为岭南政权的控制者,对地方豪强心理的精准把握,能够以最小代价分化敌军。

内应已定,接下来便是水陆并进作战。

水军突袭的指挥官交予了刘岩担任,既刘陟。

刘岩带着舰队自揭阳港登陆,采用“连环船”封锁韩江口。

抵消韩江风浪,稳定船阵,阻断卢军水上退路及闽国援军。

此举虽然舰队的灵活性降低,但当时潮州水军已内乱,风险可控。

刘隐则亲率重甲兵,自梅州南下,七日疾行三百里。趁卢军注意力集中于水军,陆军闪电围城,形成夹击。

一切按部就班,张琏瞧准时机,夜开东门,刘隐重甲兵突入,迅速控制城门及粮仓。

卢军陷入混乱,指挥体系完全瘫痪。

卢光睦只得带领残部退守金山寨,想凭险固守。

倘若任由卢光睦守住金山寨,时间一长,虔州的卢光稠与闽王王审知都会出兵救援,到时候一切便会功亏一篑。

此刻的刘岩再一次闪耀出自身的光辉,他与工匠联合设计投石机即抛石机,轰击寨墙,辅以火攻,投石机投射石弹、火罐,摧毁防御工事,对守军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威慑,已失去再战的士气,结果三日内破寨。

卢光睦战败后,其去向历史无详细记录,或被杀或逃亡,不过潮州卢氏的势力就此覆灭。

这一次攻下潮州,刘隐便可控制粤东,切断闽国介入岭南的跳板。

并且向岭南周围强力展示了刘氏依然拥有高效军事能力,加速周边州县归附。

潮州作为商贸枢纽,纳入清海军后,增强了南汉经济基础。

闽地政权的领导者王审知暂缓西扩,转而巩固闽北防线,与南汉形成对峙。

潮州战役,再次凸显出刘岩的军事才能,为其继位后积累了人脉,又巩固了他在军中的地位。

刘岩作为在阴影下走出的军队将领,在战役中除了表现出不俗的天赋,同时也为自己的后续布局做了一定的准备。

重要战役中悄悄消耗了刘隐的嫡系力量,在高容州之战中,两场败绩,损失了刘隐亲兵大约三千员。

刘隐作为年轻的岭南政权继承人,一路看着刘岩成长,对于刘岩所做的一切,其实心有察觉,只是自己子嗣尚幼,无力支撑岭南政局,能够继续稳定岭南的只有这个兄弟,所以就默认了刘岩私下的作为。

在后来几年中,两人往来文书可见双方复杂心态。

野史记载,刘隐在911年,曾于病中作诗《示弟》有“慎守岭南户,莫忘兄血殷”之句 。

刘岩称帝后追谥兄长时,谥号“烈宗”其中亦暗含“有功烈而未尽善”的史家笔法。

刘岩为强化自己继位正当性,宣称得刘隐托梦授剑。

刘岩重编族谱,将生母段氏追尊为太后,传说他在端州鼎湖山刻《兄终弟及诏》摩崖石刻。

当然,刘氏兄弟之间的内情,已伴随着刘岩被后梁正式任为清海军节度使而封沉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刘岩也由“刘陟”更名为刘岩。

刘岩上任后,大肆招揽于中原避乱至此的人士,将这些人士招入幕府,委以刺史之职。

地方政权的执政者,不再由那些通过军功打上来的武人担任。

刘岩此番的目的,就是减少地方割据风险,强化中央集权。

刘岩稳定了自己在岭南的政权,心中却始终对一件事耿耿于怀。

这件事也曾经是其兄长刘隐的心病,那就是被卢光稠当年夺走的“韶州”。


不过,一个消息的到来,却让刘岩眼前一亮,心中对着已经故去的刘隐喃喃道“大哥,当年所丢的韶州,不久就会回到咱们的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潮州   岭南   帝王   卢氏   政权   后梁   谥号   控制者   水军   战役   东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