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因伤退出新加坡世锦赛,身高体重暴增导致招牌动作“207C”严重变形;为努力洛杉矶奥运机会,国家队制定了三个月“三阶康复计划”,目标直指11月大湾区全运会——成则续写传奇,败恐转身入学暨南大学。
发育关,是每个跳水运动员的噩梦。
以前跳207C,水花小得像针掉水里。
现在?1米6个子,48公斤(比奥运时重不少),翻腾吃力,“入水时”水花过大。
更扎心:家族肥胖基因,控体重难上加难!
网上有些声音,看着真让人不是滋味。
有人张嘴就来:“胖成这样还跳什么跳?”
“发育关过不了是常态,认命得了!”
“早点退役去念书也挺好,别硬撑了。”
这话说得轻巧,可他们大概忘了,或者压根没看见,那个被他们嘲笑“胖了”的小姑娘,在训练馆里咬着牙练平板支撑,背上稳稳当当立着一瓶矿泉水,一滴水都不带晃的!
那份对自己下死手的“狠劲”,那份想赢的倔强,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当然,也有很多人心疼她、力挺她:“键盘侠闭嘴行吗?你知道她练得多苦吗?”“看不见她背上那瓶水?那瓶水立的是她的决心!”“全运会加油婵宝!我们信你!”“看得真心疼,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健康第一啊!” 也有比较冷静的网友说:“竞技体育,成王败寇,就这么现实。”“身体条件有时候真是硬门槛,再努力可能也拗不过基因。”“理解她想拼的心气儿,但也得尊重科学和身体规律。”现在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11月这场全运会,对全红婵来说,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比赛。那就是个“审判台”——跳好了,证明自己还能打,洛杉矶奥运的大门就还能撬开一条缝;要是砸了,“天才少女落幕”、“全红婵退役”的消息,恐怕第二天就得刷屏。没有中间地带,没有缓冲余地,成败在此一举。
全红婵站在跳台上的每一跳,都牵动着亿万目光。但当我们屏息凝视她能否压住那致命的水花时,是否也该低头看看,自己敲击键盘时溅起的“水花”?
一个为国家拼下无数荣誉、此刻正赌上职业生涯与身体极限搏斗的17岁女孩,仅仅因为发育带来的正常体重变化,就被某些人轻飘飘地贴上“胖了”、“跳不动”的标签,甚至成为催促其退役的理由。这何其荒谬?我们一边享受顶尖运动员带来的荣耀与感动,一边却又用如此狭隘、刻薄的“审美标尺”去丈量她们的身体,评判她们的价值?
那些嘲笑她“胖了”的声音,恰恰暴露了一种普遍的“审美暴力”——将运动员,尤其是女性运动员,强行塞进一个脱离运动本质、无视个体差异、甚至违背生理规律的畸形框架里。他们看不见她背上那瓶纹丝不动的矿泉水所代表的千锤百炼,看不见她对抗伤病和基因宿命的咬牙坚持,只盯着体重秤上冷冰冰的数字妄加非议。
这不禁让人质问:当为国争光的英雄,在赛场上搏杀后,还要在舆论场上承受这种无端的身体羞辱和恶意审视时,我们是否正在亲手扼杀下一个天才生存的土壤? 全红婵的困境,是她个人的挑战,更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网络环境中弥漫的浮躁、苛责与对努力价值的严重低估。
全运会的结果会决定全红婵的职业未来,但我们对奋斗者应有的尊重、对拼搏精神的理解、以及对“美”的多元化认知,才真正决定了我们配不配拥有像她这样的英雄! 这,难道不比一块金牌更值得我们去争论、去反思吗?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