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三四千年前,云梦泽是中国第一大湖。那么,这个云梦古泽是怎么渐渐消失的呢?在历朝历代,它的面积又是多大?
要考证云梦泽消失的过程,最科学的办法就是进行钻探,土壤取样。其次,就是翻阅古籍,进行史料分析,一点点地勾勒出云梦泽历朝历代的样子。
其实,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我们对江汉平原各个古县出现的时间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云梦泽消失的大致过程,虽然不是十分精确,但也不会差太多。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云梦泽怎么来的?
很简单的说,云梦泽就是长江和汉水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滞留而成的。长江自宜昌出三峡以后,地势突然开阔,两岸再没有高山的约束,江水也就放缓,在今江汉平原慢慢蓄积,就成了一个大湖。在春秋战国时期,汉水也不是直接流入长江,也是先流入云梦泽。长江经云梦泽的迟滞以后,再向东流入大海。
云梦泽全盛时期有多大?
先秦时期,云梦泽的面积应在26000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洞庭湖现在面积的10倍。具体范围是:北界,今湖北钟祥,京山一带;南界,长江南面的今华容,安乡一带,与古洞庭湖群(当时洞庭湖是小湖群,沼泽地带)相接;东界,今湖北黄陂区;西界,今荆州江陵以东。这个范围指的是丰水期的湖面范围,在秋冬枯水期,面积有所减少。当时云梦泽的核心区应为今潜江、仙桃和洪湖等地。
楚国为什么迁都到郢(今江陵纪南城)?因为大别山麓和汉水上游都在姬姓诸侯的包围下,今江汉平原又是一片水泽,只能选择云梦泽岸边的台地建都。
《史记·楚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辰,吴人入郢。昭王亡至云梦。云梦不知其王也,射伤王。王走郧。”当时的郢都就在云梦泽边上。
到了秦朝,今湖北南部出现的地名还只有安陆、竟陵、江陵和邾县等少数几个。
其中,安陆的意思是“安然于陆”,说明这里已经安然成为陆地了。邾县是今湖北东面了,应该是长江穿云梦泽而出的地点。当时的竟陵县治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石家河镇,此地应为汉水入云梦泽口。江陵是云梦泽西界。除这四个地名之外,秦朝时期,今江汉平原南部还未出现其他县,应为水面或者沼泽地。
自战国末年起,云梦泽北面的水面不断退却,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竟陵县治所的变迁。战国时期,楚国竟陵邑在今京山市平坝镇,秦国的竟陵县则移到了今天门市西北石家河镇,东汉时期的竟陵县治则进一步移到了今天门市竟陵街道古城村。这说明云梦泽不断向南退却了。
为什么云梦泽北面的水面会退却?因为江汉平原周边的地形就是北高南低,长江泥沙的不断在云梦泽淤积,北岸的缓坡区因为水流慢会优先淤积成陆地,水面就不断向南面低低洼处扩张,洞庭湖反而一天天扩大。
同样的原理,云梦泽地形较高的西面也渐渐淤积成陆地。
西汉时期,公元前201年,华容县设立,当时的华容县县治为今湖北潜江龙湾镇。安陆延续秦制,县治为今云梦县楚王城(与秦遗址叠压)。这要说明一下云梦县和安陆县的关系,云梦县是从安陆县分出来的,时间为公元550年(北魏时期),主要原因也是云梦泽南退,新出现了大片陆地,于是析安陆县增设云梦县。
东汉时期,东汉设沌阳,县治为蔡甸,标志该地已脱离沼泽区。
三国时期,吴国在当时长江的沙洲上设石首县,当时县治今石首东升镇。265年,西晋设监利县,县治位于今监利北周老嘴,唐朝迁到现在地址。
(东汉末年时期云梦泽)
我们可以看出,三国时期,云梦泽进一步缩小,泽区退缩至竟陵(天门)以南,石首和监利以东,今汉川、蔡甸以西地区。而且,当时云梦泽的泽区已经有很多可以穿越的沼泽地带了。从曹操败走华容道就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已可以从云泽梦沼泽区穿过了。
南北朝时期,是云梦泽分裂解体时期。这一时期,面积缩小到9000平方公里,只有先秦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而且进一步沼泽化。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此时的云梦泽“江流漫散,沙洲星布”。这一时期,云梦泽的南界也退至长江北岸,与洞庭湖分离。
于此相对应的是,公元503年,梁武帝在今仙桃西南设置了沔阳县 ,这是云梦泽腹地首次设县。
隋唐到宋朝,是云梦泽进一步消亡的时期。
唐朝贞观年间,监利县县城迁到今址,原治所(周老嘴)因淤高废为旱地。北宋初,竟陵辖境西延至汉水,反映云梦泽西部陆化。965年,宋太祖析竟陵设置潜江县,“潜江”之名意思为“潜水成陆”。科考钻孔取土显示,潜江地下30米为湖相沉积层,表层5米为宋代耕作土。
自唐宋起,人们开始围垦原云梦泽沼泽地,在长江北岸筑堤,引发泽区加速淤积 。宋朝的时候,监利县修建“四十八垸”,潜江县筑“南北二圩”,政府设“圩官”管理。原云梦泽湖区从沼泽地进一步变成农田和陆地。卫星影像中,江汉平原圩田网格,仍保持唐宋“井”字形拓垦结构。
1270年,置景陵县(今天门),管理泽区西北新生农田。五代时期,曾在今洪湖设立了玉沙县,但后来被洪水冲毁,这个短命县警示了人们过度垦殖的风险。
到了南宋,原云梦泽的水面,已经成了几个单独的湖泊残迹,如,太白湖(今武穴、黄梅间),马骨湖(洪湖前身),离湖(监利西)。 陆游《入蜀记》称“自离玉沙,行百里皆平陆”。
明清时期,因长江溃口汇集残存水体而出现了洪湖。1735年,清朝设文泉县(今洪湖市)管理洪湖水域。
云梦泽,从“跨江南北巨泽”到“江汉湖群”,最终仅遗存洪湖、长湖、汈汊湖等几处残留。 整个退化的过程呈现“北部先陆化,南部后破碎”的过程,是自然变迁和人力改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