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热的天气出汗多,这不难理解。但同样的环境下,有人微微轻汗,有人则汗流浃背,甚至吃个饭,稍微走一走,整个后背都湿了……最尴尬的是,满头大汗的时候碰到熟人,突然被关心,出这么多汗,是身体虚吗?
有的人天生爱出汗!
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重要手段。其实,皮肤每时每刻都在出汗,只是汗滴还未成型就蒸发了,这种情况叫 “隐性出汗”。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一天的排汗量在500到1000ml,高温或者运动都会导致出汗增加,夏季出汗量可达到1500到2000ml,约等于3到4瓶矿泉水的量。
在相同环境下,出汗多少与个体的基础代谢、汗腺数量、汗腺的发达程度、汗腺的分布偏好等都有关系。
基础代谢
一般情况下,基础代谢率高的人,对散热要求也高,更容易出汗。比如,体能高、肌肉量大的人本身就比完全不锻炼的人更爱出汗,他们基础体温更高,产生的热量更大,为了调节体温,身体就会通过排汗的方式散热。所以青壮年往往比老年人出汗多,孕期及产后比非孕期女生出汗多。
汗腺多少和发达程度
还有一些人天生就比别人爱出汗,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或者更敏感的汗腺,人体汗腺有200万~400万个,每个人汗腺的数量和发达程度不同,汗腺多且发达的人,自然出汗多;先天汗腺少或者不发达的人,就会出汗少。
汗腺分布的位置偏好
汗腺分为大汗腺和小汗腺,大汗腺主要分布于腋窝、乳腺和会阴处,小汗腺分布全身,集中在手掌和脚掌。
汗腺分布的位置,也存在个体差异。手心、脚心、腋窝、脖子这四个部位出汗多,通常属于原发性多汗,是一种基因决定的多汗现象。
所以,对于健康的人而言,爱出汗和不爱出汗其实都是个体差异,跟虚不虚没关系哦!
爱出汗 也可能是疾病信号
爱出汗也可能是疾病信号,不妨排查一下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1.糖尿病
高血糖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容易让人在睡眠或不剧烈运动时出现多汗。这种情况常发生在血糖过高或过低时。
2.甲亢
如果身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导致新陈代谢率增加,体温随之升高。下丘脑监测到这一信号,就会下令增加出汗以调节体温。
这种出汗一般是持续性而非阵发性,通常还伴随体重下降、指甲变脆等症状。
3.感染性疾病
一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等,可导致夜间盗汗,即在睡眠期间大量出汗,睡醒后汗止。
4.自主神经失调
自主神经失调是指“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可导致多汗症,包括局部多汗(尤其是手掌、脚底、腋下、大腿根处)和全身性多汗症。
相对而言,女性在生育、更年期等激素波动较明显的时期,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因此更容易情绪烦躁、多汗。若是不严重,保持环境凉爽、衣服透气即可。
5.其他
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在不炎热的温度下或者非运动状态下,仍然大量出汗,这种情况被称为冒“虚汗”。有些人夜间睡觉出汗,则叫做“盗汗”。
这些出汗的误区 你中枪了吗
出汗排毒?
很多人觉得暴汗就是排毒,其实这种说法完全不科学,它只会让你失水。
因为汗液的成分99%都是水,剩下的1%是钠、钾、钙、氯、尿素氮等成分。
暴汗能减肥?
出大量汗确实会导致体重下降,但这是因为成年人人体的60%~70%都是水。
但靠出汗减掉的不是脂肪,仅仅是将一部分水排出了而已,喝两杯水又会回来。
发烧要捂汗?
发烧时,体温的上升期会有一个畏寒少汗的过程。但当体温上升到一定程度,即将进入康复期时,身体会自动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身体的热度随着汗液蒸发被带走,体温由此得到控制。
所以,病不是因为出汗才好的,而是因为快好了才出汗,千万不要盲目捂汗。
出汗后几个细节要注意
1.补水
水对大脑、心脏、肾脏等代谢活跃的组织影响很大。不少人口渴时才想起喝水,但此时身体已经失水2%了。
建议大家养成定时、主动饮水的习惯。成年男性每天饮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1500毫升。运动、户外作业、高温时可以多喝一些。
2.补点电解质
人在大量出汗后会流失很多钠,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乏力、呕吐、头晕甚至昏迷。出汗多时可以补充电解质饮料,也可以喝点绿豆汤或红豆粥。
3.少吃辣食
吃一些辛辣刺激、肥甘甜腻的食物,更容易大量出汗。建议合理膳食,多吃果蔬,适当喝一点酸味饮料,比如酸梅汤,既避免过多出汗,又生津开胃。此外,金银花茶、薄荷茶或柠檬茶,也是不错的选择。
4.出汗别立刻冲凉
出汗后最好用毛巾擦去汗液,或者换件衣服,待汗水消失再温水洗澡。
此外,长时间吹空调会影响排汗系统正常运行。高温天要给身体主动出汗的机会,不是特别闷热时,不妨关掉空调和电扇。
来源: 健康吉林12320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