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制生孩子的夫妻,后来怎么样了?

老王忍不住要吐槽了。

因为看到一个帖子,联想到群里小姐妹们的境遇,实在是压不住火。

你们说,这谁能忍住不吱声?

网友们更是贴脸开大:

抽的血要不要AA?孕吐要不要AA?

毫无尊严的内检要不要AA?生产流的血要不要AA?

产后脱发要不要AA?剖腹产的疤痕要不要AA?

恢复期花的时间精力要不要AA?

句句大实话。

那么老王也想说几句。


生育的隐形成本,AA算不清

AA制的核心逻辑是“量化对等”。

能够“量化”是前提。

比如两个人吃一顿饭花100元,各自出50元;再比如很多情侣或夫妻在柴米油盐、电费水费、租房买房这类生活上平摊费用。

这些无可厚非,甚至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很多冲突与矛盾。

因为吃的饭、买的米、用的水电暖,是看得见摸得着,能够用计量单位量化,并且按照量化指标付出,谈得上公平。

可一旦生育大事提上日程,就得斟酌了。

比如老王的一个患者,她以前是坚定的AA主义,随着备孕怀孕压力增大、工作调整、工资减少,越来越觉得生育AA对女性不公平。

老王特别理解。

怀孕生孩子这事儿,本身无法量化,更谈不上对等。

生育从本质上包含大量无法被数字和金钱衡量的隐形成本,并且几乎都由女性承担。

首先是不可逆的生理损耗。

从痛苦的孕期反应,到生产时一只脚踏进鬼门关,再到产后漫长的恢复期……对女性身体的伤害,不是怀胎十月,也不是一朝分娩,而是一辈子的如影相随。

而能经历这些,某种程度上还算“幸运”,因为这是顺利怀孕生产的情况。

很多多囊和内异症小姐妹,备孕可以说是人生莫大一道坎:

有人为了做试管而辞职,一年多没成功,身心疲惫。

有人成了“药罐子”,崩溃到不想喝药。

有的内异症小姐妹承受剧烈腹痛,却还在琢磨如何能顺利怀孕。

还有内异症患者引发了肾积水,切了一截输尿管……

这些身体消耗,怎能用“各付一半医药费”来抵消?

其次是心理的持久透支。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63%的女性曾患产后抑郁,20%的女性在怀孕期间患上抑郁症。

女性在孕期和分娩前后,体内激素水平剧烈变化,通过下丘脑直接影响心理状态,她们会敏感易怒、情绪低落、自我怀疑、失眠焦虑、莫名疲劳……

她们还要承受家庭和社会对女性生育的隐形评判:

“怀孕困难,家人老问‘这次能成功吗’,觉得是自己的错。”

“多囊,四处看病,都不好意思请假了。”

“甚至仅仅是女性被认为要生养孩子,就已经影响了她的事业。”

而这些,并不是“生完了就好了”。

至少三年,甚至长达数年,女性都会面临社会价值的缩水:

晋升缓慢甚至中断、人际圈子萎缩、个人兴趣搁置、自我成长艰难……无法计算的“沉没成本”,却只能“沉默”以对。

然而,最为难上加难的,是《蓝皮书》调查结果显示:40%的女性在患上产后抑郁时被家人忽视,有13%的家属认为是她们在矫情,甚至还会讽刺。

这无疑是压垮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AA制只能算清日常与就医的一笔笔费用,却永远无法衡量和涵盖女性生理的不适、心理的内耗、社会资源的损失。

而这些看不见的隐形成本,才是女性和家庭之真正所需所求。


对生育的认知偏差=AA制盲区

其实当代社会,很多男同胞也知道,AA制备孕、生孩子或治疗不孕,不对等不公平。

但为什么依然有这种想法?

老王患者群里经常出现的对话,或许可以说明:

“我老公觉得生不了孩子是我的问题,所以他不出钱。”

的确,很多男人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观点就是:

生孩子是女人的事儿,生不出孩子,依然是女人的事儿。

所以,谁的事儿,谁花钱。

这个“事儿”,就是我们所说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这一块儿的责任区域。

千百年来,“男主外女主内”“女人生孩子天经地义”等等这些固化认知,让女性的隐形付出被合理化、常态化也让女性的社会功能,被认为是随时可中断的,甚至可剥夺的。

还有心理上的“易得性偏差”——人们更容易关注到显性的成本(比如产检费、住院费、奶粉钱),常常忽视隐形的、长期的付出(身体损伤、情绪劳动)。

比如丈夫可能清晰记得产检花了1000元、做试管花了5万元,却对妻子被夜奶撕成碎片的睡眠、被胎儿撑变形的肚皮、被激素搞糟糕的情绪视而不见。

因此,当丈夫提出AA制生孩子,并以“生孩子是你的事儿”对妻子道德绑架时,妻子感受到的,除了不公平不尊重,更是被孤立被隔离——

仿佛“带资生育”天经地义,而丈夫的参与仅限于平摊费用。

更为残酷的是,一旦离婚,女性的这些隐形付出,统统变为“净损失”。

男性除了金钱损失,似乎再无其他(有人甚至连金钱也不会损失)。

而女性失去的,是生育前的身体机能、对亲密关系的信任、社会竞争力。

这些损失,在AA制的账本中,永远是空白。


真正的平等,是看见“隐形付出”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要讨伐男同胞们。

老王理解大家对“平等”和“公平”的追求,这种渴望无关性别、年龄、职业、身份。

婚姻中的AA制,一度被视为“现代平等”的象征——

剥离了传统婚姻中“男性养家”“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道德绑架,也给足了女性底气和话语权,老人也无从参与和干涉,小两口用用清晰的账目划分责任,亲密关系变得更纯粹、直接、简单。

老王只是想说,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和解现状,依然要回到心理底层认知中找出路。

心理学中的“公平理论”认为,健康的关系,不是“绝对平等”,而是双方都能感知到付出与回报的“平衡感”。

对于生育而言,想要感知到这种平衡感,前提就是看到彼此的隐形付出,并共同面对:

比如丈夫看到妻子的备孕焦虑,说一句“你辛苦了,咱们一起努力”,而不是“我出了一半钱,你怀不上怨谁”;

再比如妻子看到丈夫的手足无措,直接表达“我需要一杯水”,而不是“我这么难受,你怎么啥也不懂”的反向验证。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追求独立的女性,更重要的,是丈夫和她一起阶段性平衡家庭与事业,看到她为生育放弃的社会功能、搁浅的人际关系,而非“我赚钱养你”的简单粗暴。

正如编剧柏邦妮所说:

“这个时代把中国女人推向了世界,却没有把中国男人拉回家庭。所以大多数女人都在辛苦的打着两份工,一份叫事业,一份叫家庭。”

女人为家庭牺牲的那些自我价值、成长空间,永远无法用AA制抵消。

女同胞们也不必一个人活成千军万马,而是敢于要求、勇于拒绝、整合资源、蓄势借力,借助一切资源和平台,让自己更幸福、更踏实。

所以,真正的平等,无关账单上的数字是否分毫不差。

而是我们能够抽丝剥茧,深入到关系的本质,探寻那些无以言表和爱与牺牲。

这是一个家庭最珍贵的“共同成本”。

也是夫妻最为对等的“AA制付出”。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

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生育的问题或困扰,可以留言或者后台私信老王。

码字不易,你的支持就是老王的创作动力。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育儿   夫妻   女性   家庭   社会   对等   丈夫   成本   事儿   产后   平等   妻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